密院的相关单词是:Privy Council。
密院的拼音是:mì yuàn。注音是:ㄇ一ˋㄩㄢˋ。结构是:密(上下结构)院(左右结构)。
密院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 【点此查看密院详细内容】
宋代枢密院的省称。密院[mìyuàn]⒈宋代枢密院的省称。
二、引证解释
⒈宋代枢密院的省称。引宋蔡絛《铁围山丛谈》卷一:“盖国初武臣皆百战猛士,至密院多有所是非干请,故为之防微。”《宋史·职官志二》:“中书、密院既称二府,每朝奏事,与中书先后上殿。”《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十七年》:“四川都转运司,盖总四路财计以赡军颁﹝须﹞也,俾乘间上书,併归宣司,则是制军、制食通而为一,虽密院、户部不得如此,祖宗维持诸路之计,於此扫地。”
三、综合释义
宋代枢密院的省称。宋蔡絛《铁围山丛谈》卷一:“盖国初武臣皆百战猛士,至密院多有所是非干请,故为之防微。”《宋史·职官志二》:“中书、密院既称二府,每朝奏事,与中书先后上殿。”《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十七年》:“四川都转运司,盖总四路财计以赡军颁﹝须﹞也,俾乘间上书,併归宣司,则是制军、制食通而为一,虽密院、户部不得如此,祖宗维持诸路之计,於此扫地。”
四、汉语大词典
宋代枢密院的省称。宋蔡绦《铁围山丛谈》卷一:“盖国初武臣皆百战猛士,至密院多有所是非干请,故为之防微。”《宋史·职官志二》:“中书、密院既称二府,每朝奏事,与中书先后上殿。”《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十七年》:“四川都转运司,盖总四路财计以赡军颁﹝须﹞也,俾乘间上书,并归宣司,则是制军、制食通而为一,虽密院、户部不得如此,祖宗维持诸路之计,于此扫地。”
五、关于密院的成语
六、关于密院的造句
1、一八九九年十二月二十七日,英女皇会同枢密院议决撤销这项条款,由英国单方面接管九龙城。
2、晋末,隶枢密院为小史,任职端谨,侪辈不能及。
3、孝宗即位,除枢密院编修官兼编类圣政所检讨官。
4、九品小吏,还不够资格去住枢密院的官舍,代之以每月发放五贯租房补助。
5、先是,丞相留正、知枢密院事赵汝愚、参知政事陈骙、同知枢密院事余端礼闻寿皇圣帝大渐,见帝于后殿,力请帝朝重华宫,皇子嘉王亦泣以请,不听。
6、高宗对贻误军机、以权谋私、一味寻欢作乐的王渊,不加惩办,反而提升为签书枢密院事,则成了导火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