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句指懂得并使用字词,按照一定的句法规则造出字词通顺、意思完整、符合逻辑的句子。依据现代语文学科特征,可延伸为写段、作文的基础,是学生写好作文的基本功。造句来源清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八:“其用意,其造句,均以纤巧胜。” 夏丏尊叶圣陶《文心雕龙》 四:“造句也共同斟酌,由 乐华 用铅笔记录下来。”
下面为您提供关于【社会舆论造句】内容,供您参考。
1、但对这些问题,社会舆论多倾向愤世嫉俗式批评,而一些既得利益者则希望无原则地粉饰太平,以期维护现状。
2、自媒体发达的网络时代,急剧膨胀、纷繁芜杂的信息空间构成了真假难辨的社会舆论场。
3、与证伪“土豪岳母”的传说相比,更值得思考的是,“土豪岳母”为何引发如此轰动,为何被社会舆论议论得如此生动传神。
4、清代情奸之事难容于天地间,主要是社会舆论、秩序能够配合,使法律能顺畅运行。
5、汉代“清流”中人,常以砥节砺行相标榜,借以赢得社会舆论的支持。也作“砥身砺行”。
6、社会舆论等在内的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会遇到千头万绪的问题,会有各种非预期的结果出现。
7、随着“房价高、住房难”成为社会舆论关注的焦点、不断诱发出社会不和谐因素,不少学者开始关注中国住宅政策性金融体系的建立。
8、道德评价主要是通过社会舆论和内心信念来实现的。
9、这种现象需要中国学者理性解释并对国内国际社会舆论正确引导。
10、而他如果胆敢做出六亲不认的样子,则不但会遭到亲人们的责难和社会舆论的攻击,有时甚至会落到众叛亲离的下场。
11、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它本身是一个复杂而又艰巨的系统工程,涉及到社会因素及课程自身因素,受到来自课程内部与外部、宏观与微观等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师资、社会舆论等在内的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会遇到千头万绪的问题,会有各种非预期的结果出现。
12、如果泛泛的和美国女性企业家投资家相比,中国女性的解放程度可能会更高,社会提供给女性的工作机会也更多,甚至社会舆论对于独立女性的理解和赞美也更多,在这样一个前所未有的自由宽松的环境下,成功打造事业的女性会越来越多。
13、查小明说,他并不愿意将这起伤医事件与医患关系挂上钩,但社会舆论已经主动挂钩。
14、这一情况引发社会舆论对机场工程质量提出质疑,认为其可能存在“豆腐渣”工程情况。
15、社会舆论针对这些自杀的同学也就是这么一阵就过去了,真正痛苦的是他的家人,他们这种“死”还真是轻于鸿毛的!如果说用一生的言行和实践去走一条为人民服务的道路,那个道路实际上是一个海阔天空的道路!是一个心灵极其自由的道路!
16、父母、学校、社会舆论不允许他们出去约会,当然早恋的情况还是时有发生。仅仅是表达对某异性同学的爱慕就可能成为高中校园内的爆炸性新闻,甚至可能会招来校方的处分。
17、第三,群众监督没有正常渠道,社会舆论时常受到打压。
18、社会舆论从来不关心在“政策”的表象下什么正在遭到扼杀,社会舆论在乎的仅仅是表象,正是为了它才要不惜一切代价地容忍任何不幸。赫塔·米勒。
19、可喜的是,这次事件,从校方到社会舆论,基本都是持论公允,平和理性。
20、要加强保护珍贵稀有野生动物的宣传教育,造成强大的社会舆论,力求做到家喻户政,深入人心,使爱护珍贵稀有野生动物逐渐成为一种新的社会风尚和美德。
21、媒体只会公布多数人的意见、社会舆论及观众感兴趣的话题,其他消息都会被删除。当然,这并不表示媒体就是万恶之首,但至少说明媒体及报道的价值也不过就是这种程度。媒体不会说谎,但会对消息进行增删取舍。
22、社会舆论有无必要为“富不过三代”的家族企业唏嘘嗟叹?
23、道德评价所形成的社会舆论直接作用于行为主体的思想和行为活动,对行为主体的道德行为选择将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
24、古语说“拔本塞源”,如果争抢状元背后的意识、利益、规则等基础岿然不动,社会舆论又如何能撼动?最多,是成了臭豆腐——闻着臭,吃着香。
25、其实,"学生会"这个名词一直是网络上的高频字眼,更是社会舆论的焦点。这让我想起了前一阵网上被疯转的"人大副教授批学生会藏污纳垢成丑陋官场缩影"一贴。
26、他不顾家人与社会舆论的反对,坚持将一位妾室扶为正妻,并且在其死后亲手为她作墓志铭。
27、作为重要的舆论工具,新闻评论在不断的变化转型,从而取得社会舆论的主动权,为求产生更广的社会影响力。
28、当时一份调查报告表明,社会舆论对收入差距的不满主要是针对脑体倒挂,个体、私营业主收入过高,承包、承租者和一般职工收入差距过大,地区之间利益分配不公平等问题。
29、家长有权教育监督子女,社会舆论却不断对此投以明枪暗箭。
30、清代有关捐纳的社会舆论在甲午战争前后空前活跃,且逐渐形成“三论”并存、“停”论为主流的宏观态势。
31、但日本社会有着与生俱来的自闭性,政治家与政府的举动更多的是面对本国社会舆论。
32、在一段时期内,某些人经常会有意识地利用社会舆论将某个人或事物神化,从而使民众对被神化的人和事物仰之弥高。
句子是语言运用的基本单位,它由词或词组构成,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如告诉别人一件事,提出一个问题,表示要求或制止,表示某种感慨。它的句尾应该用上句号、问号或感叹号。造句的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种:
一、在分析并理解词义的基础上加以说明。如用“瞻仰”造句,可以这样造:“我站在广场上瞻仰革命烈士纪念碑。”因为“瞻仰”是怀着敬意抬头向上看。
二、用形容词造句,可以对人物的动作、神态或事物的形状进行具体的描写。如用“鸦雀无声”造句:“教室里鸦雀无声,再也没有人说笑嬉闹,再也没有人随意走动,甚至连大气都不敢出了。”这就把“鸦雀无声”写具体了。
三、有的形容词造句可以用一对反义词或用褒义词贬义词的组合来进行,强烈的对比能起到较好的表达作用。如用“光荣”造句:“讲卫生是光荣的,不讲卫生是可耻的。”用“光荣”与“可耻”作对比,强调了讲卫生是一种美德。
四、用比拟词造句,可以借助联想、想象使句子生动。如用“仿佛”造句:“今天冷极了,风刮在脸上仿佛刀割一样。”
五、用关联词造句,必须注意词语的合理搭配。比如用“尽管……可是……”造句:“尽管今天天气很糟,但是大家都没有迟到。” 这就需要在平时学习中,把关联词的几种类型分清并记住。
六、先把要造句的词扩展成词组,然后再把句子补充完整。如用“增添”造句,可以先把“增添”组成“增添设备”、“增添信心”或“增添力量”,然后再造句就方便多了。
随着信息新媒体的发展,网络已经成为继报纸、收音机、电视之后的主流媒体,并有将其整合的趋势。网民数量的激增使得网络话题的热议和网络语言迅速成为流行语。出现了很多新现象:网络造句——当某一新闻事件在网络迅速流传之后,新闻事件中的某一具有代表性的词语,在网友们的推广下,成为造句的主体,并迅速在网络流行展开。比如李刚事件中,我爸叫李刚成为流行语,以它进行的造句活动在网络铺开。例如:窗前明月光,我爸是李刚;给我一个李刚,我能撑起整个地球等。而在360与腾讯的3Q网络大战之后,一句“我很艰难的做出决定”也迅速流行。这类造句的特征主要是将已有的诗句、文章等进行改变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