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句指懂得并使用字词,按照一定的句法规则造出字词通顺、意思完整、符合逻辑的句子。依据现代语文学科特征,可延伸为写段、作文的基础,是学生写好作文的基本功。造句来源清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八:“其用意,其造句,均以纤巧胜。” 夏丏尊叶圣陶《文心雕龙》 四:“造句也共同斟酌,由 乐华 用铅笔记录下来。”
下面为您提供关于【小乘造句】内容,供您参考。
1、表示小乘修行四向四果的二十七贤圣位,即前四向三果的“十八有学”与第四阿罗汉果的“九无学”。
2、缅甸是南传佛教三个主要国家之一,慈航入境随俗,从此改着小乘佛教黄色袈裟,过着严格、清苦的原始教徒生活。
3、大小乘兼学,显密双修,见行并重,并吸收了苯教的某些特点。
4、在一定程度上小乘佛教已经成为傣族人民的主要精神支柱。
5、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是小乘的三法印。
6、我修行与别人修行不一样,他们修小乘,我修大乘,他们修虚空,我修圆满。
7、你这小乘教法,度不得亡者超升,只可浑俗和光而已。
8、第一天早晨出发,乘坐公共汽车到大勐龙参观云南最有名的小乘佛教建筑之一。
9、西双版纳的拉祜族信仰小乘佛教。
10、新疆克孜尔石窟是龟兹石窟的典型代表,其壁画内容主要有本生、因缘、譬喻等内容,从壁画内容上分析,是小乘佛教戒、定、慧三学在佛教实践中的反映。
11、事实上,修善业的人,只能生在欲界六天,色界天及无色界天中除了色界上层的五净居天是小乘的三果圣人所居,其余都是修习禅定者所生的禅定天。
12、后来由于小乘佛教在东南亚的传播,鸟葬失去了其存在的文化根基,遂逐渐消亡。
13、性空教摄一切小乘,相空教摄一切大乘般若,唯识圆教摄大乘《华严经》、《楞伽经》、《妙法莲华经》、《大般涅盘经》。
14、可惜,如今达摩祖师所创大乘佛法已然没落,而他一时兴起创出的小乘佛法——武禅,却被不屑子孙后辈们发扬光大。
15、自唐宋以后,呫毕小儒,徇其一孔之论,以谤佛毁法,固不足道,而震旦末法流行,数百年来,宗门之人,耽乐小乘,堕断常见,龙象之才,罕有闻者。
16、内弟家在小乘巷,借住的是“寓舍两间,各方一丈”。
17、玄奘住的这座寺院附近有一座小乘寺。
18、至于他正确地加以反对的印象主义和象征主义,在中国基本上是不登大雅之堂的,打油式的小乘罢了。
19、斯里兰卡政府最近将提供十笔奖学金,给到斯里兰卡大学学习小乘佛法的学生。
20、他早年以大乘义理破斥小乘教说,极力称赞空宗之手段、气魄,又为空宗终归空寂而深感可惜。
21、无论大小乘,显密各法门,都不可好高鹜远而轻忽躐等。
22、观止天资绝高,才器非凡,自幼投入释门,好学不倦,于佛教诸宗的经文典卷无所不窥,通达大乘小乘两派教义,是故一练之下,便即深悟其旨。
23、该族群不信仰小乘佛教,而笃信传统的原始宗教。
24、小乘佛学上座部中有毗昙一派。
25、按小乘佛法,所谓欲界思惑,分九品,须分七次破,就是须七返生死,方能破之。
26、小乘追求的是个人的自我解脱,把灰身灭智,证得阿罗汉作为最高目标,修习时注重三十七道品的宗教道德修养。
27、小乘剑法,以身成剑,肉体经千锤百炼,化作金身巨剑。
28、你那小乘教法只可浑俗和光,我有大乘佛法三藏,能超亡者升天,能度难人脱苦,能解百魇之劫,能消无妄之灾。
29、,非直小乘家指为离经畔道,即大乘空宗派亦几掩耳却走矣。
30、佛陀身边的弟子们如梦初醒,纷纷向文殊菩萨讨教,文殊菩萨一一作了答复,给他们指点迷津,跳出小乘佛教的窠臼,修行佛道。
句子是语言运用的基本单位,它由词或词组构成,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如告诉别人一件事,提出一个问题,表示要求或制止,表示某种感慨。它的句尾应该用上句号、问号或感叹号。造句的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种:
一、在分析并理解词义的基础上加以说明。如用“瞻仰”造句,可以这样造:“我站在广场上瞻仰革命烈士纪念碑。”因为“瞻仰”是怀着敬意抬头向上看。
二、用形容词造句,可以对人物的动作、神态或事物的形状进行具体的描写。如用“鸦雀无声”造句:“教室里鸦雀无声,再也没有人说笑嬉闹,再也没有人随意走动,甚至连大气都不敢出了。”这就把“鸦雀无声”写具体了。
三、有的形容词造句可以用一对反义词或用褒义词贬义词的组合来进行,强烈的对比能起到较好的表达作用。如用“光荣”造句:“讲卫生是光荣的,不讲卫生是可耻的。”用“光荣”与“可耻”作对比,强调了讲卫生是一种美德。
四、用比拟词造句,可以借助联想、想象使句子生动。如用“仿佛”造句:“今天冷极了,风刮在脸上仿佛刀割一样。”
五、用关联词造句,必须注意词语的合理搭配。比如用“尽管……可是……”造句:“尽管今天天气很糟,但是大家都没有迟到。” 这就需要在平时学习中,把关联词的几种类型分清并记住。
六、先把要造句的词扩展成词组,然后再把句子补充完整。如用“增添”造句,可以先把“增添”组成“增添设备”、“增添信心”或“增添力量”,然后再造句就方便多了。
随着信息新媒体的发展,网络已经成为继报纸、收音机、电视之后的主流媒体,并有将其整合的趋势。网民数量的激增使得网络话题的热议和网络语言迅速成为流行语。出现了很多新现象:网络造句——当某一新闻事件在网络迅速流传之后,新闻事件中的某一具有代表性的词语,在网友们的推广下,成为造句的主体,并迅速在网络流行展开。比如李刚事件中,我爸叫李刚成为流行语,以它进行的造句活动在网络铺开。例如:窗前明月光,我爸是李刚;给我一个李刚,我能撑起整个地球等。而在360与腾讯的3Q网络大战之后,一句“我很艰难的做出决定”也迅速流行。这类造句的特征主要是将已有的诗句、文章等进行改变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