瘗坎的相关成语是:坎井之鼃、流行坎止、瘗玉埋香。
瘗坎的拼音是:yì kǎn。注音是:一ˋㄎㄢˇ。结构是:瘗(半包围结构)坎(左右结构)。
瘗坎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 【点此查看瘗坎详细内容】
亦作'瘗坎'。古代行祭地礼时用以埋牲﹑玉帛的坑穴。
二、引证解释
⒈亦作“瘞埳”。古代行祭地礼时用以埋牲、玉帛的坑穴。引《新唐书·礼乐志二》:“瘞坎皆在内壝之外壬地,南出陛,方深足容物。此坛埳之制也。”《宋史·礼志七》:“社首坛……三壝四门,如方丘制。又为瘞埳於壬地外壝之内。”《元史·世祖纪十四》:“坛南植松一株,北墉瘞坎壝垣,悉倣古制,别为斋庐,门廡三十三楹。”《续资治通鉴·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又为瘞埳于壬地。”
三、综合释义
亦作“瘞埳”。古代行祭地礼时用以埋牲、玉帛的坑穴。《新唐书·礼乐志二》:“瘞坎皆在内壝之外壬地,南出陛,方深足容物。此坛埳之制也。”《宋史·礼志七》:“社首坛……三壝四门,如方丘制。又为瘞埳於壬地外壝之内。”《元史·世祖纪十四》:“坛南植松一株,北墉瘞坎壝垣,悉倣古制,别为斋庐,门廡三十三楹。”《续资治通鉴·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又为瘞埳于壬地。”
四、汉语大词典
亦作“瘗埳”。古代行祭地礼时用以埋牲、玉帛的坑穴。《新唐书·礼乐志二》:“瘗坎皆在内壝之外壬地,南出陛,方深足容物。此坛埳之制也。”《宋史·礼志七》:“社首坛……三壝四门,如方丘制。又为瘗埳于壬地外壝之内。”《元史·世祖纪十四》:“坛南植松一株,北墉瘗坎壝垣,悉仿古制,别为斋庐,门庑三十三楹。”《续资治通鉴·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又为瘗埳于壬地。”
五、关于瘗坎的词语
Copyright © 2019- nryq.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8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