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弘范出生时间:1238年。字号:字仲畴。所处时代:元代。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今保定市定兴县河内村。去世时间:1280年。别称:淮阳王。主要作品:《满江红·奔驿南来》《南乡子·深院日初长》《清平乐·关河南北》《南乡子·音信怪来稀》《点绛唇·庭院黄昏》等。主要成就:参加襄阳之战,南下击灭南宋军队的反抗力量。
关于张弘范的详细内容,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为您进行介绍:
一、张弘范的诗词 点此查看张弘范的详细内容
《木兰花慢·功名归堕甑》、《木兰花慢·混鱼龙人海》、《鹧鸪天围襄阳案此下原有天净沙二首,以其》、《点绛唇·庭院黄昏》、《临江仙·千古武陵溪上路》、《清平乐·天南地北》、《浣溪沙》、《南乡子·深院日初长》、《清平乐·关河南北》、《南乡子·音信怪来稀》、《太常引·晚凉庭院锁黄昏》、《浣溪沙·新卜西山崦下庄》、《清平乐·穷冬冷落》、《鹧鸪天·铁甲珊珊渡汉江》、《点绛唇赋梅》、《木兰花慢征南》、《木兰花慢题毫州武津关》、《满江红·奔驿南来》、《点绛唇·醉脸匀红》、《木兰花慢·乾坤秋更老》。
二、相关事件
后代惨死《新元史.卷一百三十九·列传第三十六》记载:未几,起珪(张珪)商议中书省事,以疾不赴。四年(泰定四年),卒。五子:景武,定远大将军、保定等路上万户,佩虎符;景鲁,海北广东道肃政廉访使;景哲,佥河东海右道肃政廉访司事;景元,河南河北道肃政廉访使;景丞,内政司丞。天历元年,紫荆关败卒南走保定,沿途剽掠,景武与同知阿里沙率乡民梃毙数百人。参知政事也先捏以兵至保定,执景武兄弟五人,尽杀之,籍其家。诏以珪女归也先捏。《元史》记载:冬十月己丑朔,命西僧作佛事。燕铁木儿引兵至通州,击辽东军败之,皆渡潞水走。遣脱脱木儿等将兵四千,西援紫荆关。调江浙兵万人,西御潼关。紫荆关溃卒南走保定,因肆剽掠,同知路事阿里沙及故平章张珪子武昌万户景武等率民持挺击死数百人。河南行省调兵守虎牢关。庚寅,我师与辽东军夹潞水而阵,辽东军宵遁,我师渡而袭之。辛卯,礼官言:“即位之始,当告祭郊庙、社稷,时享之礼,请改用仲月。”从之。紫荆关兵进逼涿州,同知州事教化的调丁壮御之。壬辰,也先捏以军至保定,杀阿里沙等及张景武兄弟五人,并取其家赀。倒剌沙贷其姻家长芦盐运司判官亦剌马丹钞四万锭,买盐营利于京师,诏追理之。癸巳,立寿福、会福、隆禧、崇祥四总管府,分奉祖宗神御殿,秩正三品,并隶太禧院。忽剌台游兵进逼南城,令京城居民户出壮丁一人,持兵仗从军士乘城,仍于诸门列甕贮水以防火。燕铁木儿及阳翟王太平、国王朵罗台等战于檀子山之枣林,唐其势陷阵,杀太平,死者蔽野,余皆宵遁,遣撒敦追之,弗及。甲午,命有司市马千匹,赐军士出征者。脱脱木儿、章吉与也先捏合击敌军于良乡南,转战至泸沟桥,忽剌台被创,据桥而宿。乙未,燕铁木儿率军循北山而西,趣良乡,诸将时与忽剌台、阿剌帖木儿等战于泸沟桥,声言燕铁木儿大军至,敌兵皆遁。使者颁诏于甘肃,至陕西,行省、行台官涂毁诏书,械使者送上都。湘宁王八剌失里引兵入冀宁,杀掠吏民。时太行诸关守备皆阙,冀宁路来告急,敕万户和尚将兵由故阙援之。冀宁路官募民丁迎敌,和尚以兵为殿,杀获甚众。会上都兵大至,和尚退保故关,冀宁遂破。丙申,燕铁木儿入朝,赐宴兴圣殿。赈通州被兵之家。命速速等董度支刍粟。中书省臣言:“上都诸王、大臣,不思祖宗成宪,惑于奸臣倒剌沙之言,辄以兵犯京畿。赖陛下洪福,王禅遂致溃亡,生擒诸王孛罗帖木儿及诸用事臣蒙古答失、雅失帖木儿等,既已明正典刑,宜传首四方以示众。”从之。丁酉,以缙山县民十人尝为王禅向导,诛其为首者四人,余杖一百七,籍其家赀,妻子分赐守关军士。戊戌,命湖广行省平章政事乞住调兵守归、峡,左丞别薛守八番,以御四川军。诸将追阿剌帖木儿等至紫荆关,获之,送京师,皆弃市。己亥,幸大圣寿万安寺,谒世祖、裕宗神御殿。赐燕铁木儿太平王黄金印,并降制书,及赐玉盘、龙衣、珠衣、宝珠、金腰带、海东白鹘青鹘各一。河南行中书省、行枢密院,皆听便宜行事。秃满迭儿军复入古北口,燕铁木儿引军御之,大战于檀州南,败之,其万户以兵万人降,秃满迭儿遂走还辽东。使者颁诏于陕西,行省、行台官焚诏书,下使者狱,告于上都。庚子,以梁王王禅第赐诸王帖木儿不花。廷臣言:“保定万户张昌,其诸父景武等既受诛,宜罢其所将兵,而夺其金虎符。”不许。辛丑,以同知枢密院事脱脱木儿、通政使也不伦并知枢密院事,御史中丞亦列赤为御史大夫。还给伯颜察儿、朵朵家赀。齐王月鲁帖木儿、东路蒙古元帅不花帖木儿等以兵围上都,倒剌沙等奉皇帝宝出降。梁王王禅遁,辽王脱脱为齐王月鲁帖木儿所杀,遂收上都诸王符印。壬寅,以宣徽使也先捏知行枢密院事,宣徽副使章吉为行枢密院副使,与知枢密院事也速台儿等将兵西击潼关军。中书省臣言:“野理牙旧以赃罪除名,近复命为太医使,臣等不敢奉诏。”帝曰:“往者勿咎,比兵兴之时,朕已录用,其依朕命行之。”以张珪女归也先捏。根据《新元史》《元史》的记载可知:张家三代世为蒙元鹰犬,文功武治,为蒙古灭金灭宋攻城略地无数,似乎应该留得万世“青史秀名”。但是,时至今日,人们记住的,只是张弘范厓山灭宋、杀人百万的屠夫行径,只依稀知道那两句明儒的讽刺诗文:勒功奇石张弘范,不是胡儿是汉儿。更值得一叙的是,张弘范这一支系的后代下场极惨。泰定帝崩后,元明宗、元文宗兄弟与天顺帝争位,两派支持者大打出手,上都诸王在紫荆关把大都诸王一派军队打得大败。大都诸王军队撤退时候,肆意剽掠,张珪的儿子张景武(当时张珪已死)时为保定路的武昌万户,仗恃自己是当地数世豪强和三世尽忠大元的底气,率手下民兵手持大棒,打死数百溃退时抢劫剽掠的大都元兵,保家为乡。如果上都诸王一派获胜,估计张景武肯定要得到大大的表彰。结果,大都诸王派最终获胜,王爷额森特率大军路过保定,冲进张家大院,把包括张景武在内的张弘范的五个孙子(皆是张珪之子)尽数抓住,酷刑处决,家产全部抢空。然后,把张家女眷全部交与元军轮奸后杀死,张家唯一留下的活口,时张弘范的一个孙女,额森特见她貌美,纳为妾室。
三、后世纪念
张弘范墓志早年于河北定兴县出土,初置易县清真寺内,后移入清真寺隔壁回民小学。1984年3月由易县博物馆收藏。元至元十七年(1280年)四月一日立。李谦撰文书丹,李处巽篆盖。石匠秦德刊刻。墓志为汉白玉质,志盖已佚。志石长0.97、宽0.84、厚0.15米。志文首题为:“故镇国上将军、江东道宣慰使、蒙古汉军都元帅、张公墓志铭并序”。57行,满行50字,全文2440字,字体为楷书。墓志记载了他在至元十五年(1278年)俘获南宋丞相文天祥及文天祥不屈的情节,还详细叙述了他初率元军“破襄樊、下郢汉”直至“收福建、平岒南”等灭南宋的战争经过。这些对研究宋元战争史均有参考价值。
四、人物评价
总评有人从封建的名教出发,责备他们父子不忠于金朝,是大节有亏。也有人站在汉民族立场批评他助元灭宋,是没有民族气节。其实从历史的发展上看,蒙古灭金后,经过长达四十年的蒙宋战争,终于由忽必烈重新奠定了全中国的统一,结束了分裂和割据的局面,这是历史前进的需要。中国作为多民族的国家,已有两千年的历史。除汉族外,还有许多少数民族。因此,不应认为只有汉族才是当然的统治民族。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少数民族统治全国的王朝,应当承认这个历史的事实。忽必烈既是一个剥削阶级的代表,又是一个蒙古族的统治者;他当然不可能用平等联合的方式来谋求统一,而只能通过战争去实现存在着阶级压迫和民族压迫的统一。在肯定元朝在历史上的进步作用的同事,并不是肯定阶级压迫和民族压迫的合理。文天祥、张世杰、陆秀夫等人反对民族压迫的抗元斗争是正义的,但却不必赞赏他们为腐朽的南宋小朝廷而尽忠的忠君思想。张弘范为全国统一做出了贡献,他在进军中尽量减少破坏和屠杀,在政治上支持忽必烈的汉化改革措施,抛弃蒙古旧制,坚持统一。这都是有积极意义的。当然,也不必为他的武功、为他自己也感到内疚的事唱赞歌,他只是做了当时历史规定他不应该做的事而已。对张弘范做简单的肯定或否定都不符合历史真实,历史上的恩怨,随着时光的消逝都过去了。元朝代宋而建国,这个王朝促进了国内各民族间经济、文化的交流和边疆的开发,初步奠定了中国疆域的规模,扩大了中外交通,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和腐朽软弱的南宋来相比,中国历史总是前进了。张弘范在这个开创时期的所作所为,对整个元朝来说,对整个中国历史来说,其影响是深远的。历代评价宋濂:真人开天,时乘六龙。麾斥八极,群雄云从。剑气上冲,日星晦蒙。宋人不恭,假息海邦。帝命张王,汝师汝将。汝拔樊襄,汝渡大江。汝揭义旗,以受其降。王既受命,横槊上马。鸷击隼翔,有夫甚武。直奋大刀,众莫敢尝。王迎刺之,应手断肮。军气益扬,大声震天。敌有手若亡,遂籍其土疆。遗爝未息,厥势犹强。帝壮王之威,复命征征。宝剑名甲,锡自尚方。一麾而殒,海波镜平。崖山苍苍,武功洸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