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榕意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研究工作报告 篇25

研究工作报告 篇25

来源:榕意旅游网

  【儿童按社交地位分成5种类型】

  ◆受欢迎的儿童

  ◆被拒绝的儿童

  ◆矛盾的儿童

  ◆被忽略的儿童

  ◆一般的儿童

  值得家长注意的是:“被拒绝的儿童”和“被忽略的儿童”统称为“不受欢迎的儿童”。

  【家长应及时干预“不受欢迎”儿童】

  家长如果不进行干预,“不受欢迎”幼儿的社交地位将就此固定,不会有什么改善。非但如此,相比其他幼儿而言,这些幼儿还是幼儿园里的低成就者,而且在成年以后,偏离社会的行为也比较多:“被拒绝的”幼儿容易发展成反社会人格,而“被忽略的”幼儿容易发展成神经质的人格。家长必须及早干预,帮助幼儿克服交往障碍,使其成为“受欢迎的儿童”。

  【常见问题:不愿交往】

  有些幼儿不愿意与同伴交往,即使在外边,也只和大人在一起,不主动去找小朋友玩。有的甚至当同伴主动找到他时,他也采取“回避政策”。

  三大原因及教育策略:

  1、孩子缺乏交往动机。

  有些家庭以孩子为中心,家长总陪在孩子身边玩游戏,使孩子难以产生找小伙伴游戏的欲望。还有些幼儿只愿意与大人交往,是因为成人总让着他,缺乏与小伙伴交往的勇气和能力。

  大神“支招”:家庭不应以幼儿为中心,当幼儿长到3岁左右,就应该培养孩子“人人平等”的独立性,避免对家长产生多度的依赖性。实践证明,及早进行“心理断乳”,有助于缩短幼儿刚入幼儿园时产生的“分离焦虑”时间。

  2、孩子有过失败的交往经历。

  比如被同伴欺负过,而不愿意再与同伴交往。孩子会采取回避的方法,来保护自己免受伤害。

  大神“支招”:家长应细心观察,找出问题的症结,然后“对症下药”。孩子若是被同伴欺负过,家长不妨直接带领孩子与小伙伴交往两三次,为幼儿“壮壮胆”,当幼儿学习到交往技能,体会到交往的乐趣后,家长就可以撤了。

  3、个性原因。

  有些幼儿天生就比较内向,不愿与人打交道,而只喜欢与物打交道。

  大神“支招”:对于这类幼儿家长可以引导,但不要指望一蹴而就。家长要尽可能引导幼儿与同伴多一些交往,否则孩子就失去了一个很重要的学习途径。

  需要说明的是:年龄较小的幼儿(约3岁以下)不愿交往是正常现象,因为这时他们还处在“单独游戏时期”或“平行游戏时期”,也就是“自娱自乐”时期。但3岁以后,幼儿应表现出逐渐增强的交往需要,如若不是,家长应从以上方面寻找原因。除此之外,家长应考虑“自闭症”的可能,不要讳病忌医,要及早带孩子到专业机构去治疗。

  【让孩子边玩边提高的“社交小游戏”】

  不同类型游戏的训练在孩子不同的发展阶段逐会渐增强孩子的社交行为。

  ◆出生-15个月:“扔小球”游戏。让宝宝通过扔小球看看妈妈/爸爸是否会把它捡起来,通过反复进行,有助于孩子获得控制他周边环境的能力和掌握新的技能。

  ◆15个月-2岁:观察游戏。观察孩子们在做游戏的时候是不是主动加入其中。应逐渐减少“单独游戏”,帮助孩子总体和细小的运动技能。

  ◆2-3岁:简单的“角色扮演”游戏。让孩子与小伙伴一同参与,提供孩子们角色游戏的机会,如穿着不同服装等。帮助孩子理解“你”“我”“他”的概念。

  ◆4-6岁:合作“搭积木”游戏。让孩子们一同搭一盒积木,提供孩子们社交的机会,教他们一起与别人做什么和不做什么。教他们共同分享的技能。促进语言发展,问题解决技巧和在合作游戏中互相合作。

  ◆6岁以上:“分水果”游戏。将盛着各种常见水果的篮子放到孩子们面前,比比谁分的又快又好。这种竞争游戏,提供机会让孩子与一两个玩伴发展友谊,使他们乐意在同一组里竞争的刺激,培养他们成熟的社交技能。

Copyright © 2019- nryq.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