袪的基本解释是什么:(1)(名)袖口。(2)(名)同‘祛’。
袪的笔顺是点、横撇。
袪字的笔顺图解
共十画
袪
1
2
3
4
5
6
7
8
9
10
袪字的笔顺分布演示图
袪的拼音为qū,部首为衤,结构为左右结构,注音为ㄑㄩ,笔顺编号为45234121。
袪字的具体字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基本解释 点此查看袪的详细内容
(1)(名)袖口。(2)(名)同‘祛’。
二、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袪【卷八】【衣部】衣袂也。从衣去聲。一曰袪,褱也。褱者,袌也。袪,尺二寸。《春秋傳》曰:“披斬其袪。”去魚切说文解字注(袪)衣袂也。鄭風遵大路、唐風羔裘傳皆曰。袪、袂也。按袪有與袂析言之者。深衣注曰。袪、袂口也。喪服記注曰。袪、袖口也。檀弓注曰。袪、袖緣口也。深衣喪服且袂與袪並言。葢袂上下徑二尺二寸。至袪則上下徑尺二寸。其義當分別也。若詩之兩言袪。則無庸分別。定本唐風傳曰。袪、袂末也。此非是。傳下文言本末。本謂羔裘。末謂豹袖。非謂袂本袪末也。从衣。去聲。去魚切。五部。一曰袪、褱也。褱者、袌也。此義未見其證。方言曰。袿謂之裾。郭云。裾或作袪。按下文云裾、衣袌也。此云袪、袌也。則知古有假袪爲裾者矣。袪得訓袌。故或曰藏去。或曰弆。或曰袪。皆其義也。藏物必去此而藏彼。故其義亦爲攘却。兒寛傳李奇注曰。袪、開也。散也。凡褰開曰袪。若毛傳云。袪袪、彊健皃。亦於从去得義。古無从示之袪。至集韵而後有之。唐石經。以車袪袪。从衣不誤。袪尺二寸。喪服記、玉藻皆有此句。上葢奪禮記曰三字。春秋傳曰。披斬其袪。僖五年左傳文。杜注亦曰。袪、袂也。
三、康熙字典
袪【申集下】【衣部】 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5画《唐韻》去魚切《集韻》《韻會》《正韻》丘於切,?音胠。《說文》衣袂也。一曰袪,褱也。褱者,袌也。《詩·鄭風》摻執子之袪兮。《疏》袂是袪之本,袪是袂之末。《禮·玉藻》深衣三袪。《註》三袪者,謂要中之數也。袪尺二寸,圍之爲二尺四寸,三之七尺二寸。《左傳·僖五年》披斬其袪。又袖口也。《儀禮·喪服》袪尺二寸。又《類篇》舉袖貌。《韓詩外傳》孟嘗君明日袪衣請受業。《後漢·班固傳》袪黼帷,鏡淸流。又《集韻》丘據切,音去。義同。褱字原从罒,不从眔作。
下面介绍下袪字的其他相关知识:
关于【袪】字的组词有:
袪袪、袪除、袪裼、袪荡、袪痒、开袪、攘袪、豹袪、分袪、断袪、袖袪、斩袪、衣袪、袪衣受业、
关于【袪】字的诗词有:
关于【袪】字的成语有:
袪衣受业、
Copyright © 2019- nryq.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8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