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种观点: 法律分析:不构成犯罪。所谓“不能抗拒”的原因,是指危害结果的发生,是行为人不可能阻挡或不可能控制的原因造成的,此时不能要求行为人对危害结果负刑事责任。所谓“不能预见”的原因,是指危害结果的发生不以行为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是行为人无法预料的原因而造成的,此时也不能要求行为人对危害结果负刑事责任。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十六条 行为在客观上虽然造成了损害结果,但是不是出于故意或者过失,而是由于不能抗拒或者不能预见的原因所引起的,不是犯罪。
第3种观点: 疏忽大意过失的应当预见指行为人在行为时有责任预见并且有能力预见。如果根本不应当预见,主观上就没有罪过,也就没有刑事责任。应当预见包括预见义务和预见能力两方面内容。(1)预见义务。行为人对于结果的发生有预见责任。(2)预见能力。即行为人应当预见,如果不能预见,也不负刑事责任。判断一个人是否有预见能力,主要有主观说、客观说、折中说三种主张。事实上,对于业务过失应采用客观说。对于一般过失,则应当根据实际情况,以行为人本人的预见能力为准。那么,疏忽大意过失的特征是什么?(1)行为人没有预见到其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对危害结果的未认识状态,是构成疏忽大意过失的前提。(2)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所谓应当预见,是指行为人在行为时有能力而且有义务预见以避免危害结果的发生。如果行为人并不存在预见危害结果发生的义务,或在当时的情况下不可能预见危害结果的发生,不管造成什么样的危害结果,都不能认为其具有过失而追究刑事责任。以上就是关于疏忽大意过失的应当预见的相关内容,你清楚了吗?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五条规定,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 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