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我相信人是有灵魂的,同时也相信心是有思考能力的。
2. 一个思维灵动的人,如果研读哲学书籍,确实会变得更加沉稳。我经常自我对话,因此这对我有益。
3. 有人说,我们一生都在寻找另一个自己;也有人说,生活在别处。这听起来像是笑话,但一个人要获得真正的自信,必须深入挖掘自己的文化根基。
4. 中国的精神,中国魂,可以通过文化自信,带给我们更多的生活自信。
5. 钱穆老师深刻理解中国文化和中国人。他认为,理论上,中国人应接受基督教,因为它能提供精神上的慰藉。我有切身体会,我的一个亲戚因此得到了救赎,尽管生活困苦,但他通过基督教找到了快乐。
6. 尽管如此,热衷于宗教的信徒可能是少数,大部分中国人可能只是对基督教持旁观态度。中国传统观念不重视灵魂,而更看重人心。
7. 钱穆老师指出,人生最大的问题不在“生”,而在“死”。中国人重视“死得其所”,但大多数人不敢面对死后的世界。
8. 如果一个人解开了“死”的谜题,那么他的一生将活得更加开悟、洒脱。我有时也会思考这个问题。
9. 人生的另一个问题是“我”的问题。没有自我,人生问题就无从谈起。
10. 我常常回想起自己,总是想哭。我能看到自己悲凉、无助的身影。“我生”并非我所期望的样子,“我死”是我不敢想象的事情,而生与死之间的我,是那么的脆弱和无助。
11.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见”变得越来越多,人也变得更加复杂,有了世俗和恶,因此快乐也越来越少。
12. 周末,我听了朴树的《清白少年》,感到淡淡的忧愁。我们在成年人的世界里,常常迷失了最初的自己。
13. 正如歌词中所唱,年少时我们期待着未来的盛装出场,那时我们不懂这些等待可能永远不会到来,但我们仍然满怀欢喜。
14. 大风吹来,我们随波逐流,遗忘了自己的纯真。
15. 《灵魂与心》是一本深度探讨中国思想文化养成的书,从历史角度剖析,从民族精神上追根溯源。虽然它可能无法完全解答“中国人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生命母题,但钱穆老师的智慧在字里行间闪耀。
16. 我再次强调“文化自信”的重要性。了解自己的文化,了解自己的根,从自己的文化中获得的自信才是坚不可摧的。灵魂与心与文化自信有着密切的关系。
17. 这种见解是非常高明的。中国人对人生的不朽有两个理解:一是家族的世袭不朽,二是对社会立德、立功、立言的三不朽。
18. 人生是一段单程旅行,银卜我们继续前行。阅读大师们的著作,确实让人生变得更加宽广、深刻和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