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榕意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023民法典的保证方式有哪些规定

2023民法典的保证方式有哪些规定

来源:榕意旅游网

民法典规定了保证方式和保证范围。保证方式包括一般保证和连带责任保证,如果合同没有特别约定,则按一般保证承担责任。保证范围包括主债权、利息、违约金、损害赔偿金和实现债权的费用。未经保证人同意的主合同变动,保证人仍需承担保证责任,但加重债务人债务的部分除外。保证人履行保证责任时,只能在主债权范围内追偿。

法律分析

一、民法典的保证方式有哪些规定

根据我国《民法典》的相关规定,保证方式分为一般保证和连带责任保证,如果合同中没有特别约定,则按照一般保证来承担保证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六百八十六条保证的方式包括一般保证和连带责任保证。

当事人在保证合同中对保证方式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按照一般保证承担保证责任。

二、保证的范围有哪些

1、保证担保的范围包括主债权及利息、违约金、损害赔偿金和实现债权的费用。保证合同另有约定的,按照约定。

2、当事人对保证担保的范围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保证人应当对全部债务承担责任。

3、保证期间,债权人与债务人对主合同数量、价款、币种、利率等内容作了变动,未经保证人同意的,如果减轻债务人的债务的,保证人仍应当对变更后的合同承担保证责任;如果加重债务人的债务的,保证人对加重的部分不承担保证责任。

4、保证人自行履行保证责任时,其实际清偿额大于主债权范围的,保证人只能在主债权范围内对债务人行使追偿权。

拓展延伸

2023民法典中的担保制度及其法律适用

2023年颁布的民法典对于担保制度做出了详细规定,以确保债权人的权益得到保障。根据民法典的规定,担保方式包括保证、抵押、质押和其他担保方式。保证是最常见的担保方式,债务人或第三方为债权人提供担保责任,以确保债务履行。抵押是将财产作为担保物,债务人未履行债务时,债权人有权通过变卖担保物来清偿债务。质押是将动产或有价证券作为担保物,类似于抵押的方式。其他担保方式则根据特定情况进行规定。担保制度在债权保障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但具体适用还需根据具体情况和法律规定进行判断。

结语

综上所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对保证方式和范围做出了明确规定。保证方式包括一般保证和连带责任保证,当合同中没有特别约定时,按照一般保证承担保证责任。保证范围涵盖主债权及利息、违约金、损害赔偿金和实现债权的费用,如有另行约定则按约定执行。保证人应对全部债务承担责任,但在保证期间如有变动,保证人对减轻债务的部分仍需承担保证责任。民法典的颁布进一步完善了担保制度,确保债权人的权益得到有效保障。担保制度在债权保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具体适用需根据具体情况和法律规定判断。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十三章 保证合同 第一节 一般规定 第六百八十五条 保证合同可以是单独订立的书面合同,也可以是主债权债务合同中的保证条款。

第三人单方以书面形式向债权人作出保证,债权人接收且未提出异议的,保证合同成立。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十三章 保证合同 第一节 一般规定 第六百八十六条 保证的方式包括一般保证和连带责任保证。

当事人在保证合同中对保证方式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按照一般保证承担保证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十三章 保证合同 第二节 保证责任 第七百条 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后,除当事人另有约定外,有权在其承担保证责任的范围内向债务人追偿,享有债权人对债务人的权利,但是不得损害债权人的利益。

Copyright © 2019- nryq.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