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诈骗罪的主旨是指出该罪的客体是国家对经济合同的管理秩序和公私财产所有权,对象是公私财物。该罪的客观方面是指在合同签订和履行过程中,以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方式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主体可以是个人或单位。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并具有非法占有。
法律分析
1、合同诈骗罪的客体,是复杂客体,即国家对经济合同的管理秩序和公私财产所有全。本罪的对象是公私财物。
2、本罪客观方面表现为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以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
3、本罪的主体,个人或单位均可构成。
4、本罪的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
拓展延伸
合同诈骗罪的法律要素及防范措施
合同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使用虚假的陈述、伪造的文件或其他欺诈手段,使他人产生错误认识,从而使他人财产受到损失的犯罪行为。合同诈骗罪的构成要素包括:主观故意、虚假陈述、欺骗他人、非法占有和造成他人财产损失。为了防范合同诈骗罪,应加强对合同的审查,确保合同内容真实可信;提高警惕,对涉及高风险的交易进行更加细致的调查;加强内部控制,建立健全的合同管理制度;加强合同纠纷的解决机制,及时采取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益。只有做好防范工作,才能减少合同诈骗罪的发生,保护自身和他人的财产安全。
结语
合同诈骗罪的构成要素包括虚假陈述、欺骗他人、非法占有和造成他人财产损失。为防范此罪,需加强合同审查、高风险交易调查、内部控制,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同时,加强合同纠纷解决机制,维护权益。只有做好防范工作,方能减少合同诈骗罪的发生,保护财产安全。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四十八条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第一百四十九条第三人实施欺诈行为,使一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对方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欺诈行为的,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第一百五十条一方或者第三人以胁迫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胁迫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一百九十二条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