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期食品的销售将受到工商局的处罚,包括要求销售单位赔偿消费者、退款退货,没收违法所得、违法生产经营的物品,罚款等措施。消费者购买到过期食品可以要求退货并要求赔偿金,如果造成人身损害,可以提起诉讼并获得损害赔偿。
法律分析
卖过期食品工商局的处罚:
1、如果只是消费者买到食品过期进行投诉,工商局可以直接按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对过期食品进行处理,一般是要求销售单位赔偿消费者,并要求退款退货。
2、如果是消费者购买到过期食品,举报销售单位,工商局就要立案处理。除了要求销售单位赔偿消费者之外,还会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处罚销售单位。
3、经营超过保质期的食品,由有关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分工,没收违法所得、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和用于违法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原料等物品;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货值金额不足一万元的,并处二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货值金额一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五倍以上十倍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许可证。
4、没收库存,定期收回,赔偿损失,吊销证照,并处以3--10倍罚款,食品只要过期,不论过期时间长短和货值大小,都是五万元以上罚款。
买到过期食品可以要求退货,而且可以向生产者或者经营者要求赔偿价款十倍或者损失三倍的赔偿金。赔偿金额不足一千元的,赔偿一千元。
如果形成了人身损害,消费者可以以侵权责任提起诉讼,法院是会支持损害赔偿的诉求的。
拓展延伸
售卖过期食品的法律责任与处罚措施
售卖过期食品是一种违法行为,涉及食品安全领域的法律责任与处罚措施严厉而明确。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售卖过期食品的行为被视为对消费者健康和权益的侵害,因此会面临严厉的法律制裁。根据我国《食品安全法》,售卖过期食品的责任人可能面临罚款、吊销食品经营许可证、刑事处罚等后果。具体处罚措施根据违法情节的严重程度而定,包括但不限于罚款金额、行政拘留、刑事处罚等。此外,相关部门还会对违法行为进行公示,以警示其他经营者。为确保食品安全,售卖过期食品的法律责任与处罚措施必须得到严格执行,以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
结语
售卖过期食品是一种严重的违法行为,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工商局对此进行了明确的处罚措施。对于消费者投诉的情况,工商局会要求销售单位赔偿消费者并退款退货。如果消费者举报销售单位,工商局将立案处理,并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处罚销售单位。对于经营超过保质期食品的行为,相关主管部门将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罚款,情节严重者还会吊销许可证。售卖过期食品不论过期时间长短和货值大小都会面临罚款,最高可达十倍。消费者购买到过期食品可以要求退货并要求赔偿金,如果造成人身损害,消费者还可以提起诉讼获得损害赔偿。为保障食品安全,售卖过期食品的法律责任与处罚措施必须得到严格执行,以维护消费者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五十四条,食品经营者应当按照保证食品安全的要求贮存食品,定期检查库存食品,及时清理变质或者超过保质期的食品。
食品经营者贮存散装食品,应当在贮存位置标明食品的名称、生产日期或者生产批号、保质期、生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