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案件中,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况包括:未满14周岁的人犯罪不承担刑事责任;精神病人在无法辨认或控制自己行为时不负刑事责任;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的不承担刑事责任。刑法规定了不同刑罚的追诉期限,超过时限一般不再追究刑事责任。
法律分析
刑事案件中,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况有以下几种:(一)未满十四周岁的人犯罪,不承担刑事责任。(二)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三)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的不承担刑事责任。刑法规定了对于刑事犯罪的追诉期限:法定最高刑为不满5年有期徒刑的,经过5年法定最高刑为5年以上不满10年有期徒刑的,经过10年法定最高刑为10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经过15年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经过20年。超过上述法定追诉时效的,一般不再追究刑事责任。
拓展延伸
刑事案件判刑后,是否可以提起民事诉讼?
在刑事案件中,当被告人被判刑后,一般情况下是不能直接提起民事诉讼的。刑事案件和民事案件在法律上是独立的两个领域,刑事案件主要是为了保护社会公共利益,而民事案件则是为了保护个人权益。刑事案件的判决已经通过法院的审判程序,对犯罪行为进行了定性和量刑。如果想要追究被告人的民事责任,一般需要在刑事案件结束后,通过民事诉讼程序另行提起诉讼。民事诉讼中,原告需要提供充分的证据来支持其主张,并根据民事法律规定来寻求赔偿或其他救济。因此,刑事案件判刑后,可以考虑通过民事诉讼来追究被告人的民事责任。
结语
综上所述,刑事案件中不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况包括未满十四周岁的人犯罪、精神病人在无法辨认或控制自己行为时造成危害结果、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刑事案件和民事案件是独立的领域,刑事判决后若要追究被告人的民事责任,需通过民事诉讼程序提起诉讼并提供充分证据。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一编 总则 第四章 刑罚的具体运用 第六节 减刑 第七十九条 对于犯罪分子的减刑,由执行机关向中级以上人民法院提出减刑建议书。人民法院应当组成合议庭进行审理,对确有悔改或者立功事实的,裁定予以减刑。非经法定程序不得减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