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
,就是指通 过各种方法 颐养生命、 增强体质、 预防疾病, 从而达到延 年益寿的一 种医事活动 。中医养生 重在整体性 和系统性, 目的是预防 疾病,治未 病。中医理 论的著名代 表作品是《 黄帝内经》 。2008 年6月7日 ,中医养生 经国务院批 准列入第二 批国家级非 物质文化遗 产名录。2 023年4 月26日, 国家中医药 管理局发布 《中医养生 保健服务规 范(试行)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仁、义、礼、智、信的养生意蕴,中医赋予它们这些内涵
说到「 ”仁、义、礼、智、信”,第一反应是儒家提出的做人道德准则。那它和中医有何关联?且听慢慢道来: 按照古中医理论,人有三部分组成:形、气、神。一个人要先正心,而后正气,气正方可正形。其中,形就是指我们的外形;气是指我们身体的经络、气血;神就是指我们的精神。 且中医认为,人生病有三个原因;外因是风、寒、暑、湿、燥、火;内因是喜、怒、忧、思、悲、恐、惊;不内不外的是饮食和生活起居。 如果违反了以上要求,只会引起凶灾。 凶灾的最常见体现就是疾病,甚至是绝症,但很多绝症是内心自己造出来的。而凶灾还和「 ”五常”有紧密联系; 「 ”仁”对应肝、木 仁对应的五行是木,对应的四季是春天。春天是草长莺飞,万物生机勃勃,它对应我们的心理状态就是爱人。 养生到底养的是什么?是生,不是死。生是指生机,生机就是指生机勃勃的力量,对应的脏腑是肝脏。脏腑、经络和七窍都是连通的。我们的肝如果出了问题,它外在表现,肝开窍于目,眼睛就会出问题。 要想病好,就必须把性格修改好。从哪儿修改?从孝顺父母开始修改。为什么?「 ”百善孝为先”,人一旦孝顺父母,火气一下就退下去,火气退下去之后,经络就非常容易通畅,经络通畅了,病自动就好。 「 ”义”对应肺、金 义对应的是精,精在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里是代表收敛,代表的季节是秋天。秋天落叶满天,秋风萧瑟的,天地一派肃杀之气,所以说金气特别旺盛的人,杀气也特别重。 悲是伤肺的,一个人往往陷在小我里面,就容易悲伤而且走不出来。你一旦走出来,就会发现这个身体跟着发生变化。把自己的爱心扩大,同时意识到自己身上还有其他的责任,就不至于陷入一个小我当中。 胸怀一打开,气就跟着变化,气一变化,外形、身体的疾病就会得到缓解。 「 ”礼”对应心、火 《黄帝内经》讲,「 ”心者,君主之官;主明则下安,主不明则十二官危”。 也就是说这个心在身体里是主导作用的,是主神明的。心本来是一个向上的,一个非常开放的状态,这是自然状态。 假如是不自然的状态,病态就是仇恨,仇恨会伤心脏。因为一般的恨心都是从心里往外发的,而且这种气是往里聚的,特别容易导致心慌、心跳和冠心病等一系列的疾病。 如果你的内心快乐了,身体就通畅,反过来身体好的时候,心态也是好的,所以把心态调整好,心脏的病就能得到缓解。 「 ”智”对应肾、水 一个人要想有智慧,第一个就是谦虚,能接受别人的意见。能接受别人的意见,就是「 ”兼听则明”。就是听,所以肾开窍于耳。 一个人肾气足,他的耳朵就容易听进去别人的规劝,肾气足的人也有智慧。能听进去别人规劝的人,耳窍通了,肾气就足,肾气足了自然有智慧。 伤肾。怎么伤的?就是过度的房事把肾气给伤了。「 ”肾主骨生髓,脑为髓之海”,肾主骨,骨骼强健是肾气足的一种表现。肾还主骨髓,肾气足的人,整个骨髓是充满的,脊柱这个髓跟大脑是连在一起的,这个人就聪明有智慧。 「 ”信”对应脾、土 信在五行属土,它对应的是长夏,也就是夏天跟秋天这段时间,这个时间的状态就是万物孕化的时候。万物孕化,所有事情的发展,升起和降落都是靠一个人的诚信。 我们做事业也好,做人也好,「 ”人无信不立”。人要是没有信,他是立不起来的。身体的状态也是这样,一个人假如特别诚信笃实,行动力特别强,心里从不计较,他的肠胃就特别好。反之,特别容易计较的人,肠胃就不好。 一个人只要一埋怨,就没有行动力、就不想做事。人只要是气血一流通,四肢一活动,脾主四肢,四肢一活动,脾胃就强健,胃口就好,吃饭就好,睡眠就香,就是能吃能睡,这个人就没病了,这个人就完全恢复。 我们要恢复这五种正常的心理状态,恢复之后,生理状态也恢复正常,健康也就得到了。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