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镇的解释是:四座大山。镇,一方的主要山岳。镇守四方的四将军。汉晋之世,有镇东将军﹑镇南将军﹑镇西将军﹑镇北将军各一人,称为四镇。见《文献通考.职官十三》。北魏以碻磝﹑滑台﹑洛阳﹑虎牢为河南四镇。见宋王应麟《小学绀珠.地理.河南四镇》。唐代称朔方﹑泾原﹑陇右﹑河东四节度为四镇。见《新唐书.陆贽传》。又以龟兹﹑于阗﹑疏勒﹑碎叶为西境四镇。见《新唐书.王孝杰传》。四镇[sìzhèn]⒈四座大山。镇,一方的主要山岳。⒉镇守四方的四将军。汉晋之世,有镇东将军、镇南将军、镇西将军、镇北将军各一人,称为四镇。见《文献通考·职官十三》。⒊北魏以碻磝、滑台、洛阳、虎牢为河南四镇。见宋王应麟《小学绀珠·地理·河南四镇》。⒋唐代称朔方、泾原、陇右、河东四节度为四镇。见《新唐书·陆贽传》。又以龟兹、于阗、疏勒、碎叶为西境四镇。见《新唐书·王孝杰传》。
四镇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引证解释 【点此查看四镇详细内容】
⒈四座大山。镇,一方的主要山岳。引《周礼·春官·大司乐》:“凡日月食,四镇五岳崩。”郑玄注:“四镇,山之重大者,谓杨州之会稽山,青州之沂山,幽州之医无閭,冀州之霍山。”⒉镇守四方的四将军。汉晋之世,有镇东将军、镇南将军、镇西将军、镇北将军各一人,称为四镇。见《文献通考·职官十三》。⒊北魏以碻磝、滑台、洛阳、虎牢为河南四镇。见宋王应麟《小学绀珠·地理·河南四镇》。⒋唐代称朔方、泾原、陇右、河东四节度为四镇。见《新唐书·陆贽传》。又以龟兹、于阗、疏勒、碎叶为西境四镇。见《新唐书·王孝杰传》。
二、综合释义
四座大山。镇,一方的主要山岳。《周礼·春官·大司乐》:“凡日月食,四镇五岳崩。”郑玄注:“四镇,山之重大者,谓杨州之会稽山,青州之沂山,幽州之医无閭,冀州之霍山。”镇守四方的四将军。汉晋之世,有镇东将军、镇南将军、镇西将军、镇北将军各一人,称为四镇。见《文献通考·职官十三》。北魏以碻磝、滑台、洛阳、虎牢为河南四镇。见宋王应麟《小学绀珠·地理·河南四镇》。唐代称朔方、泾原、陇右、河东四节度为四镇。见《新唐书·陆贽传》。又以龟兹、于阗、疏勒、碎叶为西境四镇。见《新唐书·王孝杰传》。
三、汉语大词典
(1).四座大山。镇,一方的主要山岳。《周礼·春官·大司乐》:“凡日月食,四镇五岳崩。”郑玄注:“四镇,山之重大者,谓杨州之会稽山,青州之沂山,幽州之医无闾,冀州之霍山。”(2).镇守四方的四将军。汉晋之世,有镇东将军、镇南将军、镇西将军、镇北将军各一人,称为四镇。见《文献通考·职官十三》。(3).北魏以碻磝、滑台、洛阳、虎牢为河南四镇。见宋王应麟《小学绀珠·地理·河南四镇》。(4).唐代称朔方、泾原、陇右、河东四节度为四镇。见《新唐书·陆贽传》。又以龟兹、于阗、疏勒、碎叶为西境四镇。见《新唐书·王孝杰传》。
四、其他释义
1.四座大山。镇,一方的主要山岳。2.镇守四方的四将军。汉晋之世,有镇东将军﹑镇南将军﹑镇西将军﹑镇北将军各一人,称为四镇。见《文献通考.职官十三》。3.北魏以碻磝﹑滑台﹑洛阳﹑虎牢为河南四镇。见宋王应麟《小学绀珠.地理.河南四镇》。4.唐代称朔方﹑泾原﹑陇右﹑河东四节度为四镇。见《新唐书.陆贽传》。又以龟兹﹑于阗﹑疏勒﹑碎叶为西境四镇。见《新唐书.王孝杰传》。
五、关于四镇的造句
1、调露元年,大唐安抚使裴行俭平定匐延都督阿史那都支等人反叛,又重置四镇。
2、戊戌,以神策普润镇使苏光荣为泾州刺史、四镇北庭行军泾原节度使。
3、曾夫子以匪流而兵亦与之惧流,深虞匪徒到处搜劫,资粮无限,而官军兵力有穷,乃议定以四省十三府州地设四镇重兵,以资弹压。
4、建奴打破潼关之后便直扑南明小朝廷而来,江北四镇原本的几十万大军就这么滚汤泼雪般的消失不见了。
5、《小腆纪年附考》有一处提到,“四镇之兵不下数十万人”。
6、当袁世凯被迫交出四镇新军的管辖权给陆军部由铁良掌管,他也弄了“小金库”,并且也从“小金库”里提取巨款进贡给大权在握的庆亲王。
六、关于四镇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