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问的造句是:同时,沩水水闸闸顶公路桥拉通后,将对接潇湘大道北延线,使望城河西片区南北串联起来,有效接大众垸与城区的交通问题。
通问的拼音是:tōng wèn。注音是:ㄊㄨㄥㄨㄣˋ。结构是:通(半包围结构)问(半包围结构)。
通问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 【点此查看通问详细内容】
通问tōngwèn(1)相互问候;互通音信英correspond通问[tōngwèn]⒈相互问候;互通音信。英correspond;
二、引证解释
⒈互相问候。引《礼记·曲礼上》:“男女不杂坐……嫂叔不通问。”宋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凡巾櫛椸架及男女授受通问婚葬,悉有规制。”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四》:“尝擕一童子,自亲串家通问,归已薄暮矣。”⒉互通音讯。引唐王昌龄《武陵开元观黄炼师》诗之二:“闻道秦时避地人,至今不与人通问。”元杨维桢《红酒歌》:“别来南北不通问,夜梦玉树春风前。”清薛福成《代李伯相筹议朝鲜讲求武备疏》:“从前李裕元以该国边事,与臣通问,每附土仪数种。”
三、释义
1、互相问候。2、互通音讯。
四、汉语大词典
(1).互相问候。《礼记·曲礼上》:“男女不杂坐……嫂叔不通问。”宋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凡巾栉椸架及男女授受通问婚葬,悉有规制。”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四》:“尝携一童子,自亲串家通问,归已薄暮矣。”(2).互通音讯。唐王昌龄《武陵开元观黄炼师》诗之二:“闻道秦时避地人,至今不与人通问。”元杨维桢《红酒歌》:“别来南北不通问,夜梦玉树春风前。”清薛福成《代李伯相筹议朝鲜讲求武备疏》:“从前李裕元以该国边事,与臣通问,每附土仪数种。”
五、关于通问的成语
问寒问暖 问长问短 问寒问热 心问口,口问心 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 一窍通,百窍通
六、关于通问的诗词
<<《伯平同年不通问二十四年矣书联见贶有瀛洲旧侣成耆宿之语感赋报谢》>> <<《过宋通问副使朱公少章墓》>> <<《罪谪海上中州亲故罕通问独虞君祖道相从湖海踰年北归同途次容南赋诗识别》>> <<《沉吟·王周通问私交在》>> <<《寄李道夫·乱后时通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