咄咄逼人的国语辞典是:⒈ 咄咄,本为惊惧之声,后用来表示气势很盛。咄咄逼人指盛气凌人,使人惊惧。引:晋·王羲之〈杂帖三〉:「十一月四日右将军会稽内史瑯琊王羲之敢致书司空高平郗公足下:……献之字子敬,少有清誉,善隶书,咄咄逼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桓南郡与殷荆州语次,……次复作危语……殷有一参军在坐,云:『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殷曰:『咄咄逼人!』」近气燄万丈盛气凌人反平易近人屈己从人。
咄咄逼人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基础解释 【点此查看咄咄逼人详细内容】
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
二、网友释义
咄咄逼人,形容眼神等使人害怕。形容气势光泽,盛气凌人,使人难堪。也指形势发展迅速,给人压力。【“咄咄逼人”常误写为“拙拙逼人”,应注意。】
三、辞典简编版
形容盛气凌人,使人惊惧。(咄咄:惊惧之声。后用来表示气势很盛。) 【造句】行事不可以咄咄逼人,让人反感。
四、典故
有一次,东晋顾恺之和桓玄,在建康殷仲堪家中谈笑取乐。他们约定说“危语”(用一句话形容一个非常危险的情况)。大家说的高兴时,忽然旁边一位参军插嘴道:“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由于当时在场的殷仲堪正好是瞎了一只眼睛的,听了此话自觉难堪,但又不便当众发怒,只好说了一句语双关的话聊做解嘲:“呦,真是咄咄逼人呀。”
五、关于咄咄逼人的近义词
六、关于咄咄逼人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