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卫生部也提出建议在婴儿进入第6个月后再添加辅助食物,本文就为大家带来宝宝辅食添加原则,总结出来主要有8点,比如说从一种到多种、从稀到稠、从细小到粗大等等,添加辅食对宝宝的身体发育和健康非常重要,妈妈们应重视。
宝宝辅食添加原则
过去的观点认为婴儿满4个月就应该添加辅食,因4个月大的婴儿已能分泌一定量淀粉酶,可以消化吸收淀粉。世界卫生组织通过的新的婴儿喂养报告,提倡在前六个月纯母乳喂养,六个月以后在母乳喂养的基础上添加食物,母乳喂养最好坚持到1岁以上,以奶类为主,其他食物为辅,这是我们把1岁内为宝宝添加的食物叫做辅食的原因。添加辅食对宝宝的身体发育和健康非常重要,对宝宝日后的饮食营养和习惯也很重要,育儿专家们和营养师们强调要妈妈遵循的辅食添加原则有很多,虽说是大同小异,但信息量太大有时也会让新手妈妈为难。我们整理汇总出八大宝宝辅食添加原则给妈妈们分享。
宝宝辅食添加原则
8个基本宝宝辅食添加原则
育儿专家们和营养师们强调要妈妈遵循的辅食添加有八大原则:
(1)与宝宝的月龄相适应;
(2)一种到多种;
(3)从稀到稠;
(4)从细小到粗大;
(5)辅食要鲜嫩、卫生、口味好;
(6)遇到不适要立刻停止添加;
(7)进食时的心情要愉快;
(8)吃流质或泥状食品不宜过长。
下面就来详细解说这8大原则。
原则1:与宝宝的月龄相适应
过早添加辅食,宝宝会因消化功能尚欠成熟而出现呕吐和腹泻,消化功能发生;过晚添加会造成宝宝营养不良,甚至会因此拒吃非乳性的流质食品。辅食添加太早使母乳吸收量相对减少,而母乳的营养是最好的,这样替代的结果得不偿失。
原则2:一种到多种
按照宝宝的营养需求和消化能力逐渐增加食物的种类。开始只能给宝宝吃一种与月龄相宜的辅食,待尝试了3~4天或一周后,如果宝宝的消化情况良好,排便正常,尝试另一种,不要在短时间内一下子增加好几种。宝宝如果对某一种食物过敏,在尝试的几天里就能观察出来。若是吃后的几天内没发生不良反应,则表明宝宝可以接受这种食物;如果怀疑宝宝对某种食物过敏,不妨一周后再喂一次,要是接连出现2~3次不良反应,便可认为宝宝对这种食物过敏。
原则3:从稀到稠
宝宝在开始添加辅食时,都还没有长出牙齿,因此父母只能给宝宝喂流质食品,逐渐再添加半流质食品,最后发展到固体食物。如果一开始就添加半固体或固体的食物,宝宝肯定会难以消化,导致腹泻。应该根据宝宝消化道的发育情况及牙齿的生长情况逐渐过渡,即从菜汤、果汁、米汤过渡到米糊、菜泥、果泥、肉泥,然后再过渡成软饭、小块的菜、水果及肉。这样,宝宝才能吸收好,才不会发生消化不良。
原则4:从细小到粗大
宝宝的食物的颗粒要细小,口感要嫩滑,这样可以锻炼宝宝的吞咽功能,为以后逐步过渡到固体食物打下基础。但加工时要精细,在宝宝快要长牙或正在长牙时,父母可把食物的颗粒逐渐做得粗大,这样有利于促进宝宝牙齿的生长,并锻炼宝宝的咀嚼能力。
原则5:辅食要鲜嫩、卫生、口味好
父母在给宝宝制作食物时,不要只注重营养,而忽视了口味,这样不仅会影响宝宝的味觉发育,为日后挑食埋下隐患,还可能使宝宝对辅食产生厌恶,从而影响营养的摄取。辅食应该以天然清淡为原则,制作的原料一定要鲜嫩,可稍添加一点盐或糖,但不可添加味素和人工色素等,以免增加宝宝肾脏的负担。
原则6:遇到不适要立刻停止添加
宝宝吃了新添的食品后,父母要密切观察宝宝的消化情况,如果出现腹泻,或便里有较多黏液的情况,就要立即暂停添加该食品,等宝宝恢复正常后再重新少量添加。
原则7:进食时的心情要愉快
在给宝宝喂辅食时,首先要为宝宝营造一个快乐和谐的进食环境,最好选在宝宝心情愉快和清醒的时候喂食。宝宝表示不愿吃时,千万不可强迫宝宝进食,因为这会使宝宝产生受挫感,给日后的生活带来负面影响。
原则8:吃流质或泥状食品不宜过长
不能长时间给宝宝吃流质或泥状的食品,这样会使宝宝错过发张咀嚼能力的关键期,可能导致宝宝在咀嚼食物方面产生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