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上,通常按时间将咳嗽分为三大类:咳嗽时间少于3周者称为急性咳嗽,3周到8周之间为亚急性咳嗽,咳嗽时间在8周或8周以上称为慢性咳嗽,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久咳不愈。
久咳不愈的病因相当复杂,所以要及时去医院检查治疗。平时可选择一些有养阴、润肺、止咳功效的茶饮,作为缓解症状和辅助治疗的方法。那么咳嗽喝什么茶好?润肺止咳茶饮有哪些呢?
双百麦地茶
原料:绿茶5克,百合、百部、麦冬、地骨皮各10克。
做法:将百合、麦冬、百部和地骨皮放入锅中,加500毫升水煮开15分钟,取沸汤冲泡绿茶饮用。
功效:润肺、养阴、止咳,适用于肺阴亏虚。
用法与宜忌:每天1剂,分2次凉饮。
桑杏沙麦茶
原料:绿茶5克,桑叶、杏仁、沙参、麦冬各10克,冰糖适量。
做法:将桑叶、杏仁、沙参和麦冬放入锅中,加600毫升清水煮沸15分钟,再加入绿茶共煮2分钟,取汤汁加冰糖搅拌即可。
功效:清肺、润燥、止咳,适用于干咳少痰、咳痰不爽、鼻咽干燥、舌苔薄黄少津等症。
用法与宜忌:每天1剂,随时凉饮即可。
参淮五核茶
原料:红茶5克,党参、五味子、核桃仁各10克,淮山药20克。
做法:将党参、淮山药、五味子和核桃仁放入锅中,加500毫升水煮开15分钟,取沸汤冲泡红茶即可。
功效:益气、敛肺、止咳,适用于肺气亏虚、咳声低微、咳而伴喘、气短胸闷、神疲乏力等症。
用法与宜忌:每天1剂,随时温饮。
苏姜橘甘茶
原料:红茶、生姜、橘梗各6克,甘草3克,紫苏10克。
做法:将紫苏、生姜、橘梗和甘草放入锅中,加450毫升水煮开10分钟,取沸汤冲泡红茶饮用。
功效:疏散风寒、化痰止咳,适用于风寒袭肺、咳嗽声重、咳痰稀薄色白,或有发热、无汗等症。
用法与宜忌:每天1剂,分2次热饮。
苍苓陈夏茶
原料:红茶6克,苍术、陈皮各5克,茯苓、法半夏各10克。
做法:将苍术、茯苓、陈皮和法半夏放入锅中,加450毫升水煮开15分钟,取沸汤冲泡红茶即可。
功效:燥湿、化痰、止咳,适用于咳声重浊、痰多色白、胸闷腕痞、舌苔白腻等症。
用法与宜忌:每天1剂,分2次温饮。
桑菊橘甘茶
原料:绿茶、橘梗各6克,桑叶、菊花各10克,甘草5克。
做法:将桑叶、菊花、橘梗和甘草放入锅中,加500毫升水煮开10分钟,取沸汤冲泡绿茶即可。
功效:疏风清热,适用于风热犯肺、咳嗽气粗、咽痛或咳声嘶哑,或有发热、舌苔薄白或黄等症。
用法与宜忌:每天1剂,分2次温饮。
润肺止咳茶
原料:玄参、麦冬各50克,乌梅25克,橘梗30克,甘草15克。
做法:将以上原料研碎拌匀,分成6等份,分别装入茶包或细纱布袋中。每次取1包放入杯中,加开水冲泡饮用。
功效:润肺止咳,适用于老年人痰少难咳、声音嘶哑等症。
用法与宜忌:每天2包,用沸水冲泡代茶饮服。
陈皮茶
原料:陈皮5克,红茶3克。
做法:将陈皮与茶叶一同放入茶杯中,用沸水冲泡,闷10分钟即可。
功效:有镇咳化痰、开脾健胃的功效,适用于慢性咳嗽患者。
用法与宜忌:每天午饭后1次,代茶饮服,经常饮用。
沙麦杏贝茶
原料:绿茶6克,沙参、麦冬、杏仁、川贝母各10克。
做法:将沙参、麦冬、杏仁和川贝母放入锅中,加500毫升水煮开15分钟,取沸汤冲泡绿茶。
功效:养阴化痰止咳,适用于肺阴亏虚,咳久痰少、痰黏难咳、咽干口燥、手足心热、舌红等。
用法与宜忌:每天1剂,随时凉饮。
芦鱼瓜芩茶
原料:绿茶6克,芦根、鱼腥草各15克,瓜蒌、黄芩各10克。
做法:将芦根、鱼腥草、瓜蒌和黄芩放入锅中,加500毫升水煮开15分钟,然后取沸汤冲泡绿茶饮用。
功效:清肺、化痰、止咳,适用于咳嗽气粗、痰多稠黄等症。
用法与宜忌:每天1剂,分2次凉饮。
款冬花茶
原料:绿茶3克,款冬花9克,紫菀、炙甘草各5克,蜂蜜25克。
做法:将款冬花、紫菀、炙甘草和绿茶放入锅中,加400毫升水煎煮3分钟,用纱布过滤出汤汁,煮沸,待温后加入蜂蜜即可。
功效:止咳化痰、降逆润肺,适用于多种慢性咳嗽、气喘及肺虚久咳等症。
用法与宜忌:随时温饮。
龙栀桑贝茶
原料:绿茶、龙胆草各6克,栀子、桑白皮、浙贝母各10克。
做法:将龙胆草、栀子、桑白皮和浙贝母放入锅中,加500毫升水煮开15分钟,取沸汤冲泡绿茶饮用。
功效:清肝泻火、化痰止咳,适用于肝火犯肺、咳呛气逆阵作、咳时胸胁引痛、舌红苔薄等症。
用法与宜忌:每天1剂,分2次凉饮。
柚皮茶
原料:柚子皮8克,冰糖适量。
做法:将柚子皮切碎,放入杯中,用开水冲泡,加入冰糖,闷10分钟即可。
功效:化痰止咳。
用法与宜忌:代茶随时饮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