绑架罪既遂的最新量刑标准为:目的绑架他人或绑架他人作为人质者,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没收财产;情节较轻者,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绑架罪是否有结果加重犯尚未提及。
法律分析
一、法院对于绑架罪既遂的最新量刑标准
1、法院对绑架罪既遂的量刑规定是:行为人为目的绑架他人的,或绑架他人作为人质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没收财产;情节较轻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九条,为目的绑架他人的,或者绑架他人作为人质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情节较轻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犯前款罪,杀害被绑架人的,或者故意伤害被绑架人,致人重伤、死亡的,处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没收财产。以勒索财物为目的偷盗婴幼儿的,依照前两款的规定处罚。
二、绑架罪有没有结果加重犯
拓展延伸
绑架罪既遂的量刑标准在法院审判中的重要性
绑架罪既遂的量刑标准在法院审判中具有重要意义。量刑标准是法院根据绑架罪既遂的情节、危害程度和社会影响等因素确定刑罚的依据。合理的量刑标准能够确保刑罚与罪行相适应,维护社会公正。对于绑架罪既遂案件,法院需要综合考虑被害人的身体安全、精神健康以及社会秩序的稳定,因此量刑标准的确定需要精准而严谨。同时,量刑标准的透明性和一致性也是确保判决公正的重要保障。因此,法院在审判绑架罪既遂案件时,对量刑标准的准确把握和运用至关重要,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结语
绑架罪既遂的量刑标准在法院审判中具有重要意义。合理的量刑标准能够确保刑罚与罪行相适应,维护社会公正。法院在审判绑架罪既遂案件时,需要综合考虑被害人的安全、精神健康和社会秩序的稳定,准确把握和运用量刑标准,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法律依据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五章 证 据 第七十五条 对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毒品犯罪等案件,证人、鉴定人、被害人因在侦查过程中作证,本人或者其近亲属的人身安全面临危险的,公安机关应当采取以下一项或者多项保护措施:
(一)不公开真实姓名、住址、通讯方式和工作单位等个人信息;
(二)禁止特定的人员接触被保护人;
(三)对被保护人的人身和住宅采取专门性保护措施;
(四)将被保护人带到安全场所保护;
(五)变更被保护人的住所和姓名;
(六)其他必要的保护措施。
证人、鉴定人、被害人认为因在侦查过程中作证,本人或者其近亲属的人身安全面临危险,向公安机关请求予以保护,公安机关经审查认为符合前款规定的条件,确有必要采取保护措施的,应当采取上述一项或者多项保护措施。
公安机关依法采取保护措施,可以要求有关单位和个人配合。
案件移送审查起诉时,应当将采取保护措施的相关情况一并移交人民检察院。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六章 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 第一节 扰乱公共秩序罪 第二百九十三条 有下列寻衅滋事行为之一,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一)随意殴打他人,情节恶劣的;
(二)追逐、拦截、辱骂、恐吓他人,情节恶劣的;
(三)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情节严重的;
(四)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的。
纠集他人多次实施前款行为,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可以并处罚金。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五章 证 据 第七十六条 公安机关依法决定不公开证人、鉴定人、被害人的真实姓名、住址、通讯方式和工作单位等个人信息的,可以在起诉意见书、询问笔录等法律文书、证据材料中使用化名等代替证人、鉴定人、被害人的个人信息。但是,应当另行书面说明使用化名的情况并标明密级,单独成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