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教学竞赛活动总结
老师们,你们都全程参与了听课,我相信大家或多或少有一些收获和感悟,我也跟大家一样有一些思考和感悟。老师们都知道,课堂教学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话题,大家对教材的钻研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我们评委组也不具备数学专家那样的水平,还不能把竞赛课的所有优缺点都一一点评。所以,借此机会跟大家交流一下评委组对听课的一点肤浅的看法。
(一)九节课九种风格
吴XX的“8和9的加减法”:让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的过程中学到知识和思维方法,知识的获得和学习方法的形成是在学生“做”和“思”的过程中形成的。对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习能力十分有益。如:看图写算式的过程中,让学生自己根据图意写出算式,并自己说出算式所表达的意义,自己是如何算出正确的结果的。让学生多说多练,体现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如果能在课开始创设情境,让生数一数身边的物体,学生能自然而然地感知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现实生活,数学就在他们身边,另外也可对所有算式进行分类,以增强学生的运算符号意识。
孙的“8和9的组成”:让学生在“猜、看、说”中认识和理解有关8和9的知识,教学结构清晰,以数一数、分一分、练一练为主完成本节学习任务,但遗憾的是放的早,虽然学过6和7的组成,但毕竟学生太小,应指导学生说出8的几种分成,交流过程中教师要有意渗透思维的有序性,给学生提供有序分的方法,9的分成
则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韩的“5的乘法口诀”这堂课课堂设计平实,上课思路清晰,教学中教师既关注了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更关注了学生的学习策略、学习过程以及学生的情感等多方面的进步与发展。课堂气氛轻松愉快,学生参与度高,但拓展训练给学生留的思考时间少,还应注重数学专业术语的使用:如:语文里的一
劳XX的“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不进位笔算乘法”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为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索、思考、合作交流的空间,新课标理念已在教师头脑中,但让学生能说清楚算法和算理这一目标很难达到,虽然老师不断让学生说理,但是学生还是无法说清。教师在点拨引导无效后是否应示范再让学生仿说,培养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的习惯,另外,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是不是回答的面不够广,大部分的时间都是老师和几个成绩较好的学生之间的教学。当然,就劳老师的能力而言,太有能力讲明白算理,只要在稍稍用点功,关注学困生,相信你们班的整体成绩会有很大的提高。
孙的“口算除法”,孙虽然任教时间不长,但专业素质较好,具有亲和力,能让学生利用复习题和已有的知识经验思考得出8020的不同口算方法,在思考的基础上再让学生交流,汇报选出最优方法,授课思路清晰,但在习题设计上应有层次感,还要注重规范学生的数学语言,如:“除与”应为“除以”,整数应为整十整百的数,去掉两个零为被除数和除数同时去掉一个零等。
赵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突出培养学生动手操作、主动探
究的训练,通过剪、拼、摆等活动来加深对面积公式得来的理解,这样的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通过操作,让学生既学得高兴又充分理解知识,形象直观地推导了平行四边行面积的公式,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美中不足的是教师语言啰嗦,不相信学生,想放手但又不敢放手,因而重复性语言较多,以致时间分配不均,练习时间太少。
燕老师的“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进位笔算乘法”,课前的铺垫为新知做足了准备,并注重学生估算意识的培养,但在让学生摆小棒体现算理时由于学生动手能力差,学生虽摆了但汇报时多数描述算理不清,教师应重点做点拨引导,而不是代替学生做或说。应有培养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的意识。
胡的“三角形面积”,这是一节高效的课,同时也体现了胡极强的驾驭课堂的能力,她语言严谨,简洁精炼,没有多余的话,最大特点是培养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注意学生语言的完整性。整节课以学生为主体,以合作交流为主渠道,以训练为主线,很好的组织学生经历了整个探究“三角形面积”的形成过程,既注重了学生构建知识的过程,又展示了学生获得知识的结果。学生交流井然有序,小组合作效率较高。遗憾的是学生讨论与交流不够大胆,师生评价做得较少。
岳的“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对新课程目标的把握比较到位。还能及时收集到对本课有用的数学知识,同时感受到数学知
识来自于生活实际,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特别是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百分数,使引入更加顺理成章。课堂练习的设计突出练习的针对性和全面性,有利于学生学习效果的巩固。但在素材的使用上怎么样才能最大化学生搜集了很多很好的百分数的素材,但是在这节课课上只在开头和中间请几位学生说了自己的搜集到的材料,是不是可以让更多的学生展示自己的材料呢
(二)与去年相比优点:
1、课堂返璞归真,以往听别的竞赛课有如雷贯耳的掌声、赞扬声、小组合作的讨论声,游戏高兴时的叫喊声,真的声声入耳,让我们可望不可即。而这次的课堂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去掉了很多浮躁、形式上的东西。课堂返璞归真,已经安静了很多,留给学生安静思考的时间,回归数学课堂的抽象性或逻辑性。课堂变成了一个师生共同“享受”知识能量,传递信息的空间,让我们真正体会到数学课堂教学的朴素与扎实。
2、注重对学生习惯的培养
一年级的学生到目前为止只上了不到两个月的学,但从听课的整个过程看来,学生已经养成了良好的听讲习惯。在学生动手摆学具操作的过程中,也从未见到以往的只顾自己玩学具,而不去落实老师布置的任务的情况。学生们都在认真的操作着,思考着。体现了教师在习惯培养上很有成效。
3、让数学知识回归现实生活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两者相互依存。只有当学生体会到数学是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生才学得兴趣盎然,对数学充满亲切感。我们的数学教师在课上始终注意了这一点。都设计了特定的情景,从而让学生自然而然地感知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现实生活,数学就在他们身边。
(三)、共性问题:
1、新课标理念与课堂教学实际相脱节,(三维目标变二维,四基变双基等,新理念给我们数学教学带来新的思考与挑战)。
2、不能准确的理解教材的设计意图;教师对教材整体知识体系安排认识不清晰;专业术语的使用不恰当;学科语言不严谨,知识呈现不够科学准确;缺少学法指导的意识;
3、小组合作中学生的合作意识不强,交流言不达意,以致于小组合作效率低下,效果差。
4、从学生角度看,不太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学生的倾听能力不够,数学演算习惯有待于指导养成,禁止学生把桌面作为演算纸,教师评价有待于加强。
(四)、建议:
1.教师加强业务学习:特别是:要认真分析并正确理解教材的设计意图,对教材的编写体例、切入视角、呈现方式、内容选择及图像系统等进行认真研究。领会教材所安排的探究素材、体例、练习素
材、图表素材、阅读材料等有何用意;在教材的使用过程中,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适当地对教材进行必要的调整和大胆的创新。
2、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率,合作时需要教师做安排,讲清合作规则,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合作技能,每月每位任课教师至少一次对本学科小组长进行必要培训,对组员要进行指导。
3、无论课上课下,多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指导学生提高听课能力,注重各种信息的反馈整合,克服某某学生“笨的不行”“管不了”“没救了”“就那样”等的思想,我们要坚信“勤能补拙”“锯响就有沫”,别总给自己找借口工作多且忙,我们的工作不就是为了学生的一切吗相信只要我们做到勤关注他们的学习状态,不抛弃,不放弃,他们就会进步,我们的教学效果就一定会提高。
4、加强课堂常规训练,经常做课堂提问等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逐步提高常态课的高效性。
总之,通过这次活动看,我们的数学教师已经由当初的茫然无措逐渐变成现在的初见端倪,我们也感到由衷的欣慰。这次数学课堂教学竞赛活动,既给我们教师提供了展示才能和相互交流的平台,又能让大家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其中有值得发扬的亮点,也有值得我们深思,亟待解决的问题,希望老师们以此次活动为契机,认真的反思及总结,为打造高效课堂提供坚实的基础,明确继续前行的方向。
Copyright © 2019- nryq.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8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