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榕意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学习韦拔群精神心得体会范文

学习韦拔群精神心得体会范文

来源:榕意旅游网

学习韦拔群精神心得体会范文

韦拔群精神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 是我们要去学习的, 每一个人都应该去学习的, 下面的学习韦拔群精神心得体会范文大家一起欣赏!

韦拔群, 曾用名韦秉吉、 韦秉乾、 韦萃, 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东兰县武篆镇东里村人, 壮族、 中国共产党的模范党员、 我党早期三大农民运动领袖(毛泽东、 彭湃、 韦拔群) 之一、 广西农民运动的先驱, 百色起义领导者之一, 中国工农红军高级将领, 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和广西右江革命根据地领导者之一。 毛泽东同志称赞他是“壮族人民的好儿子, 农民的好领袖, 党的好干部” ; 邓小平同志赞扬他不愧是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英雄, 不愧是名符其实的人民群众的领袖, 不愧是一个模范的共产党员。 他用一生铸就了“追求真理、 坚定信念, 忧国忧民、 心系群众, 革故鼎新、 敢为人先,艰苦奋斗、 百折不挠, 顾全大局、 无私奉献” 的拔群精神, 树立了一座巍巍的丰碑。 他当年领导人民群众轰轰烈烈开展的农民运动,是党的群众路线的成功实践。 可以说韦拔群精神是与党的群众路线是一脉相承的, 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党的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 一切依靠群众,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韦拔群用他的一生践行了党的群众观点。

一、 始终心系群众, 一切为了群众

 韦拔群出生在广西东兰县武篆区东里屯一个富裕的农民家庭。 虽然家庭条件比较优越, 未曾有过贫苦农民的饥饿贫困和辛酸苦辣,但从小他便经常跟贫苦农民的孩子一起劳动、 玩耍, 耳闻目睹了贫苦农民的悲惨生活, 深刻体会到穷人的苦难。 他憎恶社会的不公,对穷苦农民深表同情, 对当地阔佬阔少却耻与为伍, 为此, 少年韦拔群常常为被阔少们欺负的穷孩子打抱不平, 伸张正义, 并时常背着家里把家中的粮食、 银钱、 衣服和物品等送给贫困伙伴们, 看到谁有难, 谁有苦, 他会毫不吝啬地慷慨解囊。 为此, 从小韦拔群便深受贫苦人们的喜爱。

上学以后, 韦拔群开始受到民主革命思想的启蒙和濡染, 面对民不聊生的社会现状, 他萌生了改革社会的革命愿望。 为了寻求一条救国救民的道路, 他三次变卖家产到长江中下游地区进行社会考察, 历尽艰辛赴广州寻找马列主义, 坚定了为人民幸福生活、 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终身的信念。在后来组织的一系列武装斗争和农民起义中, 韦拔群始终心系群众, 以全心全意为民谋福祉为根本宗旨, 带领人民群众打土豪劣绅、 不法地主、 贪官污吏、 旧恶势力, 开展减租减息减押斗争, 废除苛捐杂税、 剥削契约, 给穷人分田地、 山林, 救济贫苦农民……他也因此被人民亲切地称为“拔哥” 。 他始终义无反顾地投身于伟大的中国人民革命事业中, 特别是在艰苦的反围剿斗争岁月 里, 他与战士、 群众一同以野菜充饥, 以辣椒为盐、 以山洞栖身, 至始至终与军民同生死共患难, 他一家 20 人中, 有 10 余人惨遭敌人杀害, 其中包括他的儿子, 但他坚毅地说: “革命者要不怕死, 不怕难, 坚决为人民的利益牺牲一切” 。 最终, 他也惨遭叛徒杀害, 为革命事业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二、 充分依靠群众, 善于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韦拔群是广西农民运动的先驱, 他最善于把革命的思想转化为人民群众的行动, 在人民群众的支持下推进革命事业。

1925 年参加第三届广州农民运行讲习所提前结业的韦拔群, 被委任为农民运动特派员回到广西东兰开展农民运动。 为了尽快将革命的思想传播开来, 发动农民开展革命斗争, 他首先“革自己的命” , 带头将自己家中各种剥削穷人的契约全部烧掉, 宣布让自家的天地归佃农所有, 免除所有债户的借贷, 把自己变成与普通民众一样, 并宣称今后富人的田地、 钱粮都要分给穷人。 同时, 他积极翻印从广州农讲所带回来的文件, 到村寨进行宣传, 并成功创办了广西东兰农民运动讲习所和第二届农民运动讲习班, 培养了大批农民运动骨干, 其中包括妇女干部。 农民运动骨干回到家乡, 积极向农民传播革命思想, 成立农协会, 组建农民自卫军, 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迅速地发展起来。

随着形势的发展, 韦拔群在中共广西党组织的协助下, 开办广西农民运动讲习所, 在右江地区纷纷成立农会, 建立农军。 在政治上, 实行各族人民一律平等, 参军参战; 在经济上, 打击地主, 废除苛捐杂税, 分田分地; 在文化上铲除歧视, 招收各族子弟入学,韦拔群还身体力行与壮、 瑶、 苗、 汉等各族人民同甘苦、 共患难。这与人民群众长期以来的愿望是相一致的, 因此, 得到了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 掀起了一场迅猛异常的革命大风暴。 时任中共中央农委书记毛泽东在写给中共国际的《中央局报告》 中写道: “韦拔群同志在东兰已成了海陆丰之彭湃, 极得农民信仰。 ”

三、 弘扬韦拔群精神, 践行党的群众路线

韦拔群以少年时候亲民, 怜悯穷人, 救贫济困的形象, 深得民众的喜爱。 他从群众中来, 到群众中去, 根植于民, 密切联系群众,紧紧依靠群众, 一生为民众谋福祉, 积极探索革命真理,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 不断扩大农民运动的规模和武装斗争, 最终为著名的百色起义提供了充分的条件, 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正如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大报告中所讲: “在中国, 如果把‘农民’ 这两个字忘记了, 就是读一百册马克思主义的书也是没有用处的, 因为你没有力量” 。 韦拔群用他的革命实践表明, 在以农民为主体的具体国情下, 中国革命斗争必须走群众路线, 密切联系群众, 依靠群众, 以民为本, 为民谋利, 一切从实际出发, 只有这样才能有号召力和凝聚力, 最终获得成功。

Copyright © 2019- nryq.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