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榕意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劳动合同法规定的基本原则

劳动合同法规定的基本原则

来源:榕意旅游网

本文介绍了合同履行的基本原则和一般原则。其中,全面履行原则要求当事人按照合同约定的标的、质量、数量、履行期限、地点、适当的履行方式,全面完成合同义务的履行原则;诚实信用原则要求当事人遵循诚实信用原则,根据合同的性质、目的和交易习惯履行通知、协助、保密等义务;情况变化原则指合同存在的基础和环境,从合同成立到履行完成,因不能归属于当事人而发生变更,如果合同继续履行,将是公平的,因此合同可以变更或解除。

法律分析

1.亲自履行原则。合同是指当事人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的协议。一般情况下必须坚持当事人亲自履行原则。

2、全面履行原则。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全面履行自己的义务。这就是通常所称的合同全面履行原则。

3、实际履行原则。实际履行是指合同生效后,一方当事人违反合同义务时,另一方当事人有权请求法院或仲裁机关强制违约方继续履行合同义务。

4、诚实信用原则。当事人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根据合同的性质、目的和交易习惯履行通知、协助、保密等义务。用人单位变更名称、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或者投资人等事项,不影响劳动合同的履行。

一、履行合同基本原则有什么

履行合同的基本原则:

1、全面履行原则,综合履行原则,又称适当履行原则或正确履行原则。要求当事人按照合同约定的标的、质量、数量、履行期限、地点、适当的履行方式,全面完成合同义务的履行原则;

2、诚实信用原则,当事人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根据合同的性质、目的和交易习惯履行通知、协助、保密等义务;

3、情况变化原则,情况变更原则是指合同存在的基础和环境,从合同成立到履行完成,因不能归属于当事人而发生变更。如果合同继续履行,将是公平的,因此合同可以变更或解除。

二、合同履行的一般原则有哪些

合同履行的一般原则如下:

1、适当原则,又称正确履行原则或全面履行原则,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全面履行义务;

2、合作履行原则,双方应遵循诚实信用原则,根据合同性质、目的和交易习惯履行通知、协助、保密等义务;

3、经济合理原则,经济合理原则要求履行合同,强调经济效益,支付最低成本,获得最佳合同利益;

4、情况变更原则,情况变更原则是指合同依法成立后,由于双方不可归责,发生不可预见的情况变更,导致合同基础丧失或动摇,如果合同原有效力继续维护,则明显不公平,允许变更或终止合同。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当事人在履行合同过程中,应当避免浪费资源、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

结语

合同履行是保证合同关系成立和有效的重要环节,其中坚持当事人亲自履行原则、全面履行原则、实际履行原则和诚实信用原则是合同履行的基本原则。同时,情况变更原则和适当原则也是合同履行时需要遵循的原则。在实际操作中,当事人应当全面履行自己的义务,遵循诚实信用原则,并根据合同性质、目的和交易习惯履行通知、协助、保密等义务。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合同的有效履行,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九条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全面履行各自的义务。

Copyright © 2019- nryq.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