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榕意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商家欺诈消费者怎么认定

商家欺诈消费者怎么认定

来源:榕意旅游网

商家欺诈消费者认定如下:

1、商家是否有欺骗行为:商家在销售商品或提供服务过程中是否存在虚假宣传、误导宣传、隐瞒真实情况等欺骗行为,如故意隐瞒商品或服务的缺陷、夸大其词等。

2、消费者是否因欺诈行为而受到损失:消费者是否因为商家的欺诈行为而做出了错误的判断,进而购买了不符合自己需求的商品或接受了不合适的服务,并因此遭受了经济损失或精神损失。

3、商家行为是否构成欺诈的主观故意:商家是否明知自己的行为属于欺诈行为,并故意实施,即是否存在主观故意。

欺骗消费者的行为:

1、销售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的商品;

2、采取虚假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使销售的商品份量不足的;

3、销售处理品、残次品、等外品等商品而谎称是正品的;

4、以虚假的清仓价、甩卖价、最低价、优惠价或者其他欺骗性价格表示销售商品的;

5、以虚假的商品说明、商品标准、实物样品等方式销售商品的;

6、不以自己的真实名称和标记销售商品的;

7、以其他虚假或者不正当手段欺诈消费者的行为。

如果消费者认为自己被商家欺诈了,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与商家协商解决:消费者可以与商家协商解决问题,如要求退货、换货、退款等。

2、向消费者协会投诉:消费者可以向当地的消费者协会投诉,寻求帮助和支持。

3、向相关监管部门投诉:消费者可以向相关的监管部门投诉,如工商局、税务局等,以寻求帮助和支持。

4、寻求法律援助:如果商家的行为涉嫌违法,消费者可以寻求法律援助,通过法律途径解决争议。

综上所述,商家欺诈的主观故意可以通过商家的言行举止和行为表现来判断。如果商家明知自己的行为属于欺诈行为,并故意实施,那么就可以认为商家存在主观故意。例如,商家如果故意隐瞒商品或服务的缺陷,就可以视为存在主观故意。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第三十八条

消费者因经营者利用虚假广告提供商品或者服务,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可以向经营者要求赔偿。广告的经营者发布虚假广告的,消费者可以请求行政主管部门予以惩处。广告的经营者不能提供经营者的真实名称、地址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第五十五条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

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Copyright © 2019- nryq.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