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化学变化:生成了其它(新)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的实质: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组装成新分子。新物质=新分子
3、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4、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4、化学性质:物质(只)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6、混合物: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叫混合物;如:空气、混凝土等;
7、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如:氧气、二氧化碳等;
8、化合反应: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叫做化合反应;(如:碳在氧气中燃烧)
9、氧化反应: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如:硫在氧气中燃烧)
10分解反应: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叫做分解反应。(高锰酸钾制氧气)
11、缓慢氧化:有些氧化反应进行的很慢,甚至不容易被察觉,这种氧化叫做缓慢氧化;(如:铝在空气中缓慢氧化,生成氧化薄膜)
12、催化剂(触媒):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
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叫做催化剂。(二氧化锰催化条件下加热分解氯酸钾制氧气)
13、化合物: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做化合物;(如:氧化铁、高锰酸钾等;)
14、单质: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做单质;(如:氧气、氮气、铁粉)
15、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16、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前提必须是“化学变化中”,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
17、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叫做硬水;(如:河水、海水等;)
18、没有或含少量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叫做软水;(开水、蒸馏水等;)
19、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11.固态碘、碘溶液和碘蒸汽中都存在碘的微粒,馒头遇到固态碘、碘溶液和碘蒸气都能变成蓝色。这一实验事实说明了()
A.微粒始终在做无规则的运动B.微粒之间存在间隙
C.微粒之间存在引力和斥力D.微粒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11、“酒香不怕巷子深”这句话最能说明化学知识中的()
A.微粒都很小B.微粒之间存在间隙
C.微粒在不断运动D.微粒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11.夏天,给自行车轮胎充气时,不要充得太足,其原因是()
A.温度升高,构成气体的微粒体积增大B.构成气体的微粒之间的空隙太大,使轮胎爆炸
C.车轮摩擦时会产生热量,使气体的微粒间间隙更大,造成气体体积膨胀而爆炸
D.夏天温度高,使空气中可能含有的可燃性气体因达到着火点而发生爆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