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倒卖假口罩是违法行为,根据相关法律规定,销售金额达到一定数额将面临刑事处罚。各地政府将对此行为进行严惩,包括故意提高口罩销售价格的行为也是犯法的。
法律分析
疫情期间大量倒卖假口罩的行为是违法的,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一)》第16条规定:
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
1、伪劣产品销售金额五万元以上的;
2、伪劣产品尚未销售,货值金额十五万元以上的;
3、伪劣产品销售金额不满五万元,但将已销售金额乘以三倍后,与尚未销售的伪劣产品货值金额合计十五万元以上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四十条:
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销售金额五万元以上不满二十万元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并处或者单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二十万元以上不满五十万元的,处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
销售金额五十万元以上不满二百万元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
销售金额二百万元以上的,处十五年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不构成犯罪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或者其他有关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可以根据情节单处或者并处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处以违法所得1倍以上10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以5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吊销营业执照
因为疫情的情况相对来说比较严重,很多一线的医务工作者都非常的缺乏必须的防护口罩,在这样的情形之下,倒卖假口罩,大发国难财的做法,各地的人民政府都一定会对此予以严惩的。不仅是卖假口罩,故意提高口罩销售价格的也是犯法行为。
结语
倒卖假口罩、提高口罩销售价格的行为严重违法。根据相关法律规定,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冒充合格产品将受到刑事追诉和处罚。在疫情期间,医务工作者急需防护口罩,倒卖假口罩的行为是对国家和人民的背叛,必将受到严厉惩罚。各级政府将坚决打击此类犯罪行为,维护公共安全和社会秩序。同时,故意提高口罩销售价格也是违法行为,将受到相应法律制裁。我们呼吁广大市民保持警惕,共同维护社会正义和公共利益。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法:第二章 疫苗研制和注册 第十四条 国家根据疾病流行情况、人群免疫状况等因素,制定相关研制规划,安排必要资金,支持多联多价等新型疫苗的研制。
国家组织疫苗上市许可持有人、科研单位、医疗卫生机构联合攻关,研制疾病预防、控制急需的疫苗。
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法:第四章 疫苗流通 第三十五条 疫苗上市许可持有人应当按照采购合同约定,向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供应疫苗。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按照规定向接种单位供应疫苗。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以外的单位和个人不得向接种单位供应疫苗,接种单位不得接收该疫苗。
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法:第七章 疫苗上市后管理 第六十二条 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可以根据疾病预防、控制需要和疫苗行业发展情况,组织对疫苗品种开展上市后评价,发现该疫苗品种的产品设计、生产工艺、安全性、有效性或者质量可控性明显劣于预防、控制同种疾病的其他疫苗品种的,应当注销该品种所有疫苗的药品注册证书并废止相应的国家药品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