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教学方式中提出了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改变课程实施过程中过于强调理解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正是基于这一理念的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它能改变传统课堂教学中那种单一,僵化的弊端,真正让学习成为学生生活中的一部分,促进学生主动全面地发展。结合我校实际情景,一学年来我们开展了小组合作学习方面的探究和课堂尝试。
一、所做的工作:
学生刚刚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他们习惯了独立思考、一问一答的学习方式,突然间要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去解决某些问题,学生迷茫。之前,学生合作学习大多是在教师的要求下进行的。而事实上,小组合作学习应当是学生学习的自发性行为,而不应当是教师的要求性反应。所以,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我们着力于:
首先,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①、建立固定合作小组。这是最基本的条件,小组成员一般控制在6人左右。经过长期的合作学习之后,使之感觉到我们是一个学习小组,我是这个小组的一员,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②、进行学习方式培训,学校下发了相关资料,向学生介绍各种先进的学习方式。如:介绍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优点、一般的操作方法,使学生产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欲望。
③、举行小组合作学习竞赛、评比活动,定期不定期的进行评优,激发学生合作的进取性,养成合作学习的习惯。
其次,洞察学生合作需要的时机。
选择小组合作学习要根据一节课的教学资料和学生的实际情景来定。在任务多,时间紧,学生学习产生困惑,又不具备独立完成的条件和本事时就能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以期获取更大的总体效果。在小组长的组织下,对小组成员进行分工,及时通报进展情景,最终把有价值的信息推荐给全班同学,实现最大程度。
第三、科学地进行分组。
科学分组对于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一环。每小组成员的组成遵循“组内异质,组组同质”的原则,即根据学生学习成绩、本事倾向、个性特征等进行分组,这样小组合作成员,就能够取长补短,促使学生之间互相学习。每组4人,进行分工。一般分成五种:组织、记录、汇报、总结及评价。每位成员必须承担必须的任务,明白各自该为小组做什么,任务能够自我挑选,也能够相互轮换。这样为学生创造多种尝试的机会,使之构成一个利益共同体,确保每一次合作学习的质量,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职责感。
第四、适时地引导深入。
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态,合理引导,进取调控。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了解他们合作的效果、讨论的焦点、思考的疑难点,引导学生完成任务,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及时表扬速度快、有创新的学生,并经过小组询问,个别询问等途径进行调查,教师要及时把没有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或长时间坚持沉默的成员置于小组的讨论中,有效地促进小组合作,成为“促进者”;当小组间提出问题,产生争论时,应深入到小组中去参加小组的讨论,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成为他们的“合作者”。教师参与小组讨论,是鼓励、引导、促进学生寻找答案,决不是给出答案。
第五、合理地评价结果。
小组合作学习需要小组合作成员的共同努力,每个小组成员必须尽最大努力,才能实现小组目标实现,从而达成班级目标的,与此同时,自身也有所收获和提高。所以评价不能只针对个人,还要针对小组,这样才有利于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进取性。
进行评价时要把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以鼓励评价为主,同时参照对合作小组团体评价与对小组成员个人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