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资料
案主小苏(化名),今年25岁。
20xx年小苏毕业于一所重点大学,专业也很不错,但是换了五六个工作,他都不满意,最长的一份只坚持了3个月。
后来,小苏就干脆不再找工作了,每天把自己关在房间了,在家里做起了啃老族。
从此他就成了妈妈的一块心病。
简单与小苏谈话后得知,小苏不满意工作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和同事相处不太融洽。
他说:“同事们在聊天的时候,我就不说话,其他时候也只有工作上面的一点交流,可能他们也会觉得我比较不爱说话吧。
在我自己的感觉里面,就是很压抑,特别难受。
感觉难以和他们交往。
”说话过程中小苏故意挡着脸,像一个屏障。
他坦言:“这样会觉得安心一点,和周围世界有一个缓冲。
可能是有点自卑吧。
而从高中同学小王讲述得知:小苏是新转来的同学,刚好考试的时候用铅笔涂答题卡,我无意中看到小苏拿了一只铅笔用手在剥,用牙齿在咬,一个人很沉默地坐在那儿,走过去看了原来是没有工具去削笔。
小苏解释:害怕去和周围不熟悉的同学接触,因为不熟悉,所以也就没法借。
苏妈妈说,小苏从小性格就比较内向,没有什么朋友,放假的时候小苏就是经常呆在屋子里,很少出去。
但是苏妈妈也很少对他有什么要求,她认为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他虽然是小孩,也有独立意识,不能把自己的东西强加于他,所以也没有强制他与别的小朋友出去玩之类的。
小苏觉得自己的性格与从小妈妈对自己过于冷漠有很大关系:“在我感觉,母亲在和我交流的时候,很少表达感情,也很少关心我的感情,小时候谈稍微深入一点问题的时间都没有,从来不来考虑到我的心情。
”“她做事情,从来没有我插手的余地,或者没有去插手的必要。
只是我完全可以去依靠,好像我什么都没办法给她做。
”在自己不满3岁的时候,妈妈和爸爸就离婚了。
妈妈每天又要工作又要做家务,和自己交流的时间就非常少,即使周末去公园玩,妈妈也只是在旁边看着,从来不和自己一起玩。
“我知道母亲不容易,就想帮帮忙,但是总觉得母亲拒自己于千里之外。
”
现在在家里,小苏每天对着电脑,很少做家务,晚睡晚起,妈妈下班做菜给他吃。
二、资料收集
探访案主生活的环境,包括家人、老师、同学以及朋友,收集案主相关系统资料,做出以下评估分析。
三、评估和判断
问题一、案主对于工作不满意,有自我放弃的倾向
表现为:经常更换工作,每份工作坚持的时间都很短;在工作中并没有感到愉快或有成就感;现已放弃工作在家,处于待业状态
原因:性格过于内向,导致与周围同事的接触和交流过少,人际交往形成障碍,致使其更加孤立并倍感压抑,越来越逃避工作与各种社交场合,最后严重到放弃工作
问题二、从小性格非常内向,人际交往障碍突出
表现为:外在穿着及打扮即显示出距离感(突发遮住眼睛);无法融入同事的谈话中;学生时代不敢向同学借文具用品
原因:父母离婚较早,案主较少体验到父母给与自己的关注;与家人的交流很少
问题三、案主与家人(主要是母亲)关系较为冷淡
表现为:案主辞职在家后主要是面对电脑,也很少做家务;也极少与家人交流
原因:案主的母亲一直以来对案主表现较冷漠;虽然担心他,但是又觉得每个人都是独立的,因此没有表现出对他的过多的关心
服务目标:
具体目标:增加与母亲的交流,在家中承担一定份量的家务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