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学生刚走进青春,因为身心发展的不成熟,涌现一些心理迷惑,在认识和举动上涌现了一些误区,如:随意给同窗起外号,男女同窗之间互不交往,早恋,尤其很多家长反映这段时间以来,自己孩子比较重视自己的外表,在装扮上穿戴奇特,与父母相处时涌现矛盾等很突出,这些现象伴随着青春发育期生理和心理的变更而发生,是一种成长现象,这些误区严重影响了中学生的健康成长,所以辅助学生认识青春期存在的一些观念和行动误区,辅助学生矫正误区,给予适当的引导,把他们的这种朝气蓬勃的力量焕发出来,他们将会更快乐地迎接青春期的到来,奏响欢乐的青春节拍是本节课的目的所在。同时也给家长下了一场及时雨,我利用教材提前上了第四课。
这节课从整体设计上体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理念,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是参与者,是主体,关注每一位学生,面向全体,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的过程。心理学研讨表明:学生进入初中阶段后,他们的自我意识会逐步增强,盼望老师多给他们一些表现的机遇。可以为他们提供展示自己的才干,证明自己“能行”的大舞台。在这里,他们感到我能行,我是最棒的。为此结合我的省级心理课题《政治课教学中对学生自信念的培育》器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建立协调的师生关系,创设良好的集体气氛,充分施展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的闪光点给予及时评价,以小组竞赛、男女同窗竞赛的情势,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自我确定,感到自己能学好,从而端正学习态度,激发学习热情,不断增强学习的自信念。在学法领导上重要采用自主探究法和小组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辅以情境教学,让学生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拨开迷雾,感悟青春”让学生自己为自己的青春点亮一盏明灯。
针对课堂教学现在我从几个方面来小结:
1、教学目的达到了预期效果,特殊是情绪、态度和价值观目的成效明显,学生能根据自己对知识的理解,结合自己的察看、体验的实际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学环节的设计合理、学生活动、讨论充分,答复问题积极,具有针对性和时效性,教学的重、难点也根本能突出,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进行学习。
2、学生在问答问题时,特殊是第三个误区时,让学生直面这一敏感的话题,学生热闹讨论、发表不赞成见,更能精确看待男女同窗之间的交往。
我以为本节课讲解中还存在一些需要调整和改良的地方:
1、对于误区的导入,我采用直接用情景来讨论,我以为如果先让学生回忆平时的行动,列出身活中存在的过错认识,然后在结合情景展开,可能效果更好,学生更容易进入情景。
2、在课堂中,学生讨论较投入,较强烈,为了完成本课内容,有一些细节上冷落学生,跳过学生的话题进入我的下一步教学,未能做到根据课堂实际调整教案。
我会在教学中摸索,在摸索中提高。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nryq.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8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