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论的词语解释是:议论过去的事情。犹追究。追论[zhuīlùn]⒈议论过去的事情。⒉犹追究。
追论的词语解释是:议论过去的事情。犹追究。追论[zhuīlùn]⒈议论过去的事情。⒉犹追究。 拼音是:zhuī lùn。 结构是:追(半包围结构)论(左右结构)。 繁体是:追論。 注音是:ㄓㄨㄟㄌㄨㄣˋ。
关于追论的造句
1、穆、耆二人,罪无可逭,但为英人吊丧起见,亦未免近于周内,两国通好,吊贺固宜,乃以却之使去,即目为恭顺,因追论疆事失败之罪,揆情度理,殊嫌失当。【https://www。chazidian。com/zj-295813/追论造句】
2、耆二人,罪无可逭,但为英人吊丧起见,亦未免近于周内,两国通好,吊贺固宜,乃以却之使去,即目为恭顺,因追论疆事失败之罪,揆情度理,殊嫌失当。
3、追论御史吴峋劾阎敬铭、编修梁鼎芬劾李鸿章俱诬谤大臣,予严议。
关于追论的诗词
《与仲仁追论旧事》
追论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引证解释
⒈议论过去的事情。引《史记·司马穰苴列传》:“齐威王使大夫追论古者《司马兵法》。”《三国志·蜀志·向朗传》:“追论旧功,封显明亭侯。”宋叶适《取燕一》:“致靖康之祸,在於取燕;追论靖康之失者,亦必曰取燕。”亦指补充论述。梁启超《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六章第三节:“本论原以中国为主,不能他及,但各宗起原多与印度有关係,故不得不追论及之。”⒉犹追究。引《明史·华云龙传》:“二十三年追论中胡党,爵除。”《醒世姻缘传》第十二回:“其外杂犯,在他到任以前的,俱免追论。”
二、网络解释
追论1.议论过去的事情。清韩程愈《睢阳袁氏(袁可立)世系谱序》:“方舟载清酒百壶,追论往迹,感叹决日。饮间(袁赋诚)出族谱咏余,属为之谱序。”综合释义:议论过去的事情。《史记·司马穰苴列传》:“齐威王使大夫追论古者《司马兵法》。”《三国志·蜀志·向朗传》:“追论旧功,封显明亭侯。”宋叶适《取燕一》:“致靖康之祸,在於取燕;追论靖康之失者,亦必曰取燕。”亦指补充论述。梁启超《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六章第三节:“本论原以中国为主,不能他及,但各宗起原多与印度有关係,故不得不追论及之。”犹追究。《明史·华云龙传》:“二十三年追论中胡党,爵除。”《醒世姻缘传》第十二回:“其外杂犯,在他到任以前的,俱免追论。”汉语大词典:(1).议论过去的事情。《史记·司马穰苴列传》:“齐威王使大夫追论古者《司马兵法》。”《三国志·蜀志·向朗传》:“追论旧功,封显明亭侯。”宋叶适《取燕一》:“致靖康之祸,在于取燕;追论靖康之失者,亦必曰取燕。”亦指补充论述。梁启超《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六章第三节:“本论原以中国为主,不能他及,但各宗起原多与印度有关系,故不得不追论及之。”(2).犹追究。《明史·华云龙传》:“二十三年追论中胡党,爵除。”《醒世姻缘传》第十二回:“其外杂犯,在他到任以前的,俱免追论。”其他释义:1.议论过去的事情。2.犹追究。
关于追论的词语
穷寇勿追 逐电追风 追悔何及 谨终追远 追欢取乐 驷马莫追 追本穷源 追魂摄魄 夸父追日 追根求源
关于追论的成语
论千论万 追根求源 追欢取乐 追亡逐北 夸父追日 追魂摄魄 买笑追欢 来者可追 追悔何及 追本穷源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nryq.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8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