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弟子规演讲稿合集(4篇)

来源:榕意旅游网

弟子规演讲稿合集

  初次接触《第子规》,认为和儿时背的《三字经》一样,不过是儿童的启蒙教育而已,因此很是不以为然。听完某位名家的幸福人生讲座之后,才知道这是一本做人之道的宝典,浅显易懂的文字蕴却含着做人的真理,不仅对于教育少年儿童,对于我们成年人如何经营我们的幸福人生,和谐的家庭有着重要的意义。

  所谓“弟子”就是学生,活到老,学到老,做圣人的学生。“规”是什么意思?就是规范、道理,做人应尽的道理,做人应尽的规范。

  “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是《弟子规》的总纲领。只要我们认真地去学习、去感悟,就会明白许多的道理,为人处世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有了做人的准绳,在生活工作中就会有正确的判断,及时纠正自己错误的言行。

  “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在过去孩童都懂得的道理,我们现代人又有几人能知晓呢?父亲早年读过几年私塾,对我们的教育是严而宽,用餐时长辈不上桌,晚辈绝不可以动筷子,“长者先,幼者后”,有好吃的长辈先尝。

  所以,在我们的人生理念中,长辈就是太阳,我们是星星,永远围绕着太阳转。父亲老家在农村,生活非常贫困,爷爷奶奶生病时,母亲把家中所有的积蓄和每月工资,全部拿出来给老人治病,而父母只好借债过日子。父母从没有刻意要求我们姐弟孝顺他们,而我们如今对父母都很孝顺,耳渲目染父母的言行,对孩子来说是刻骨铭心的。

  早年虽然读过《三字经》、《道德经》,但读而不知其意,听了幸福人生讲座以后,才恍然大悟,《弟子规》是十善的细化,是孔孟之学和大乘佛法的契合点。儒家讲的“仁”与佛家讲的“慈”是息息相通的。在日常生活工作中,我是以五戒十善来检验约束自己的言行。

  然而五戒十善比较概括,具体运用到生活中有点不知所以然,所以常常犯小恶却不能觉察,时常因为工作忙碌而忽视了别人的感受,话说出口不是很柔和,“怡无色,柔无声”没有做到,和同事讨论问题,意见不统一,语调会不知不觉就提高了八度,“言语忍,忿自泯”没有落实,学习《弟子规》后才发觉自己的缺点竟然有这么多。

  除了前面的两条,自认为还算及格外,其余每一条都有很多的不足,试想,如果时光倒退220xx年,当我们面对无邪而知礼的孩童,该是怎样的汗颜。

弟子规演讲稿合集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幸福的一生又匆匆过去,和孩子一起成长的快乐让末学仿佛回到了童年那么天真,无邪,所有的一切都是那样的纯真,纯善。这使得末学更不敢对自己松懈,更是战战兢兢。要对每一个孩子负责,家庭负责,更要对自己负责。

  因为:“童蒙养正圣功也”。幼儿正是长养天性的时期,“先入为主”。他们现在就是一杯清水,一张白纸,给他什么,他就是什么!古人言:“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们的一言一行时刻都在影响着孩子们,而我们的言行由思想决定,所以,抉择中最重要的就是“择念”。因此面对孩子的种种问题是,我们需要的是解决,而非指责。“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就像蔡老师说的那样,千万不要意气用事,用自己的一己之见来下定论,不然会后悔莫及。一定要用理智,智慧来进行判断。那么,要想有智慧,就要不断去学习,学习中华圣贤经典智慧,因为它是经过时间验证的,永恒不变的真理和规律,它超越了时间跟空间,古今中外都需要。也只有这样的智慧值得我们用短暂的生命好好去追求和深入,这样,才不会走太多弯路,“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嘛”!

  老师还讲到,思想决定着一个人的行为,行为决定着一个人的习惯,习惯会形成一个人的性格,性格改变着一个人的命运。所以,小到个人,大到国家,社会,要想解决问题和冲突,根本就在思想。每个人从小就懂得感恩利他的话,我想,整个社会必然是和谐圆满的了。

  反观之,现在的社会人人都自私自利,损人利己,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为达到自己的目的不折手段。其根源还是被欲望所迁。“欲令智迷”,欲望是个无底洞,是无止境的。我们要教孩子长德行而非欲望。

  厚德方能载物,大学里说:“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只有之所先后,才能则近道已。

弟子规演讲稿合集

  亲爱的老师们,亲爱的学生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弟子规》和我一起成长”。《弟子规》是我国的文化瑰宝,凝聚了儒家几千年的人生哲学和生存智慧。《弟子规》的八个部分“弟子规矩,贤者训练,孝为先,信为二,兼爱众,亲仁,余力,再学汉语”,我最喜欢的是入行时的孝。入行就是孝顺,顾名思义,入行就是在家,孝顺就是对父母的孝顺,我们在抚养我们的过程中,永远不要忘记父母的恩情,处处照顾父母。我们可以用这样的心去做,就是孝顺父母,这是做人的基础。

  孟子说得好,“只有孝才能解决烦恼。”

  孝为先。孝其实很简单。孝道是父母回家时递过来的一杯温水,是父母生病时关心的一句问候,是给父母的一件贴心的小棉袄、《弟子规》说:“弟子规,贤者训。第一孝,第二诚信。”这说明了孝道的重要性。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努力,努力做一个孝顺的人!

弟子规演讲稿合集

  这学期,我们班开展了从小学到课堂的学习活动。每天语文课开始前的几分钟,老师都带领我们读,背《弟子规》。经过几个月的学习,我了解到阅读《弟子规》对我们来说主要有以下功能:

  弟子讲话的作用

  一、培养我们良好的行为规范。

  美国作家萨克雷说:“播种行为可以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可以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才能收获命运。”我们应该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但是我们在日常学习中经常会出现一些小问题:比如坐姿不合适,站立不正,动作有些慢,长时间写一点作业,边写边玩,还有一些不规则的字迹,不利于我们的成长。《弟子规》,先从基本的“冠须对,新结须系,袜须重复,皆须紧”说起。

  二、教育我们学会做人。

  《弟子规》把学习做人放在第一位,提倡不遗余力的学习其他知识。它还规范了我们的思想和行为,对我们价值观的形成和人格的建立起了关键作用。

  1、事情虽小,但不要擅长

  老师在指导我们背诵《弟子规》的时候,强调一个人不一定能成功,但一定要学会做人。老师经常鼓励我们要乐观,告诉我们好学生的标准就是要有高尚的品质。此外,还应关注爱他人、乐于助人、不无知地敛财的良好品德。

  我们班有同学看到别人的橡皮有意思,想要,但是没有让家长买,而是让好朋友带钱给自己买。虽然事件小,但在班里造成了不良影响。看了《弟子规》,我知道不正确的事是做不到的,哪怕是小事,因为《弟子规》说:“事虽小,不可为善,做好事,亏本。”

  2、父母教导,你必须倾听

  《弟子规》也强调做人首先要“孝顺”。一个对父母不孝顺的人,如果能做大事,可能是巧合;一个不懂礼仪的人,在人生的道路上跌跌撞撞,最后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尤其是在当今社会,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来自外界的诱惑越来越多。许多学生过着伸手吃饭、对父母颐指气使的生活,失去了传统的仁义、礼貌和孝顺,变得以自我为中心,超越了他们的尊重,缺乏感激。父母稍微不听话,就会发脾气,指责父母。他们真的希望父母成为他们的奴隶。父母应该为他们这样做。我父母忘了把他装在书包里。从阅读《弟子规》开始,我们学会了感恩和回报。每天回家给爸妈倒杯水,打我的背,帮他们做家务,成了我们作业之外的必修课。

  3、爱学习,勤思考

  《弟子规》中的《余力学文》篇文章是如何教会我们从小热爱学习,勤于思考的?比如:“读书法有三只眼。”

  “一切的信仰都是必须的”告诉我们,读书有三个要领,这三个要领同时必须是充分的,即“心眼口”。但当我们看这三点时,眼睛在看,嘴巴在读,但如果我们的心不集中在功课上,我们就白读了。所以,即使“心口”那么重要,最重要的还是在你的心里。如果你不注意,你会想到你心中的其他事情,这会阻碍我们阅读的效果。“不要暴力

  不要自暴自弃。“教育孩子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如果他们不能对自己没有信心,就必须加强自己的能力。不要说我不能轻易,你不能对自己没有信心。

  《弟子规》,一本小书,离养成良好的习惯和良好的品德越来越近了。我们通过学习和实践《弟子规》,努力健康快乐的成长,进而拥有良好的品德。《弟子规》也让我们越来越喜欢中国经典,成为我们的行为准则。

  我演讲完了,谢谢!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