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
作为一名环卫工人,我有一个梦,就是把我们的县城变成全市、全省,甚至全国最干净、最整洁的县城。为了这个梦,我和我的同事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无论三伏酷暑、还是数九严寒,无论风雨交加、还是漫天飞雪,都始终战斗在环卫工作第一线!
每天清晨,当您漫步于水洛城的大街小巷,一条条干净整洁的路面令你赏心悦目时,你可曾想到,每天凌晨4点,当人们还在熟睡时,我们便开始了一天的普扫工作,从东西大街到水上公园,从紫荆山下到洛水河畔,一个个桔红色的身影构成了城市最早的一道风景线。
每天下午,当您和家人在水上公园、二郎山上享受美景、休息游玩时,你也许想不到,我们已经整整工作了13个小时,困了,就靠在行道树下打一下盹儿;饿了,就吃点随身带的干粮;渴了,就近要点水喝,一把扫帚、一把铁锹、一只簸箕、一辆推车,五加二、白加黑的工作,陪伴我们走过了一年365天。
然而,尽管我们没日没夜的干,近年来随着县城规模的扩大和人口的增多,我们的工作强度和生活压力却在逐年加大。
为了少走两步路,我们经常会碰到乱扔垃圾的、破坏环境的市民。记得前年冬天,东西大街硬化后,路两侧的个别商户为图方便,站在店门口就直接将脏水、垃圾泼倒在路上,垃圾掺着脏水溅得马路上到处都是,天气寒冷,很快就冻结成冰,严重影响行人的安全。有的饭馆为图省事,直接把泔水倒入排水井口,食物残渣和污水很快就冻在了排污栏上,在零下十几度的天气里,我们在完成早7点前的普扫工作任务后,就去铲刨这些冰,可是这些冰清理起来真的很难,我们自制了铁勾、竹钎等工具,一点一点的刨下来、一车一车的运出去,直到疏通了为止。最令人头疼的难题还是公厕清掏,冬季时必须顺着蹲位爬进粪池清刨,夏季吸污时要把容易堵塞的脏物手工捞上来,才能完成清掏工作,臭味熏的我们气都喘不过来,身上更是有一种难闻的味,清掏完公厕,有时几天都不想吃饭。
有人算了一笔账,每年的节假日加双休日一共是115天,再加上每天要多工作的6个小时,我们一年的工作时间就相当于其他人两年半的上班时间还要多一些。
当人们感叹县城飞速发展的时候,我们环卫工人却用自己的双脚,在寒夜中丈量着每一条街巷,清除着垃圾,清扫着灰尘;当人们称赞这几年县城的环境变好时,我们环卫工人却以“六净五无”为承诺,一日四扫,全天保洁,奋战在县城的车流人海之中。
“中国梦”如同摩天大厦,“我的梦”则好比一砖一石。我们固守肮脏、劳累、苦痛、危险,就是想把干净、整洁、明亮、笑声留给大家。正是在我们的辛勤努力下,我县先后被授予“省级文明县标兵”和“省级卫生县城”荣誉称号。我相信,有了我们的付出,我们的县城一定会变得越来越美丽,有了我们的奉献,x县城一定能成为全市、全省、乃止全国最干净、最整洁、最美丽的县城,这就是我一个环卫工人的美丽梦!
谢谢大家!
十月的宣城,秋色若画,惠风和畅。今天,我们欢聚在此,隆重集会,共庆宣城市首届城乡环卫工人节。从此,全市的环卫工人有了自己的节日。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全市环卫战线的广大干部职工致以节日的问候,向今天受表彰的“优秀环卫作业班组”和“最美环卫工人”致以崇高的敬意,向长期以来为宣城增色添美的全市环卫工人表示衷心的感谢!
环卫工作是一项美化城市、造福群众的崇高事业。环卫工人是一个光荣的称号,是文明社会受人尊敬的职业。多年来,广大环卫工人起早贪黑、披星戴月,铲冰雪、扫落叶、清垃圾、除污垢,美化着城乡环境,服务于全市百姓。无论是烈日炎炎的三伏盛夏,还是寒风刺骨的数九寒冬,你们五更起、三更睡,风里来、雨里去,日复一日、常年不懈工作,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弘扬着“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特别能战斗”的环卫精神,诠释了“大爱家园”的人生真义,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了非凡的业绩。尤其在近几年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卫生城市和建设美好乡村等活动中,你们更是顾全大局、不畏艰苦,始终冲锋在前,坚守岗位奋战。是你们的辛勤劳动,造就了宣城的整洁美丽;是你们的长期劳作,改善了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是你们的辛苦汗水,美化了宣城的对外形象。你们是踏实肯干的劳动者,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是各行各业学习的好榜样,是新时期最可爱的人,你们无愧于城市“美容师”的称号。在此,我代表全市人民,衷心地向你们道一声:辛苦了,谢谢你们!
市委、市政府一直高度重视环卫工作,十分关心广大环卫职工。近年来,在提高机械化作业率、降低环卫工人劳动强度的同时,通过提供“环卫爱心早餐”、设立环卫工人爱心驿站、建立工龄工资晋升制度等举措,不断改善环卫工人工作和生活环境。最近,市委、市政府决定,将每年10月26日确定为全市城乡环卫工人节,目的就是要弘扬环卫精神、展示环卫成果、凝聚环卫队伍,倡导在全社会形成尊重关爱环卫工人、理解支持环卫工作的良好风尚,切实保障环卫工人的合法权益,让整洁文明之风吹遍宣城的大街小巷、社区乡村。
当前,全市上下正在紧紧围绕“11331”发展思路,大力推进“六城同创”,打造“山水诗乡、多彩宣城”的形象品牌,加快建设国家生态市和宜居宜业宜游的区域中心城市。新形势、新任务对环卫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宣城城乡的整洁卫生,群众生活的幸福快乐,从来离不开环卫工人的辛勤劳动;城市的正常运转、和谐发展,一刻少不了环卫工作。各级各部门各机关单位都要站在建设“美好宣城”的高度,切实重视环卫工作,在政治上关心、工作上支持、生活上帮助环卫工人。要大力宣传环卫战线涌现出来的先进模范人物,展示环卫工人默默奉献的精神风貌,讴歌环卫工人创造的不凡业绩,进一步营造支持环卫工作、尊重环卫工人、美化城乡环境的良好氛围,形成“人民城市人民建、环境卫生大家管”的社会新风尚,建设有利于环卫事业发展的新机制。
环卫工作事关城市形象,环卫工人职业神圣、使命光荣。希望全市环卫工作者以环卫工人节为新起点,时刻以美化、净化环境为己任,继续发扬“宁愿一人脏、换来万家净”的奉献精神,以更强的责任心、更足的精神头、更大的实干劲,把宣城这座古老而年轻的城市妆扮得更加青春更加靓丽,让一个活力迸发、魅力四射的皖苏浙区域中心城市,早日展现在世人面前。
最后,衷心祝愿广大环卫工作者身体健康、阖家幸福、万事如意!
祝大家节日快乐!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道:
通州环卫是一支特别能战斗的队伍。她在通州创建国家卫生城市8年的艰苦岁月中立下了汗马功劳;在近两年来全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城镇环境统筹治理,建设幸福美好新通州的战争中,一马当先,再立新功,为人瞩目。往年5月4日,《南通日报》在D一版头条明显位置,以《动员千军万马上阵形成摧枯拉朽之势通州掀起农村环境卫生革命》的大幅标题,浓墨重彩地宣传了通州;8月日,南通市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运处置工作现场会在通州隆重召开,省、市有关领导亲临现场。这项民生工程的决策者是区委、区政府,具体组织实施、协调指挥的是(被和谐)局和环卫处。
通州于20xx、20xx年先后建成了国家卫生城市、环保模范城市。但这个“卫生”的覆盖面主要集中在城区,农村大多并未达到“国标”,垃圾乱倒、污染严重、河水发黑的现象十分严重。有百姓这样形容:“70年代淘米洗菜,80年代可以浇灌,90年代鱼虾尽代。”
“卫生城市的内涵不仅是城里人的卫生,而应该是全市人民的卫生;创建的根本目的在于转变农民落后的生活观念,提升幸福生活指数。”为让广大农民分享创建的成果,市委、市政府与时俱进,将农村环境建设与治理纳进了城乡一体化战略实施的总体规划。20xx年,承担这项全市性重点工作的环卫处,尽不懈怠,逐镇实地调研,聘请专家论证,紧锣密鼓、只争朝夕地开展了实质性的工作,在较短的时间里完成了《农村环境专业规划》《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置规划》等文件的编制,为市委、市政府宏观决策奠定了基础。
同年4月,市委、市政府成立了农村环境整治指挥部,从各部分抽调职员集中办公,指挥部办公室设在市环卫处,拉开了声势浩大的“农村环境百日整治活动”的帷幕。环卫处发扬当年创建精神,全员上马,全力以赴,全心投进,早出晚回,深进镇村检查指导,多次在五甲、兴仁等镇召开现场推进会。“百日会战”期间,全市20个镇(区)255个村(居)出动30万人次,车船2.7万余次,清理河道6800余条,整治死沟呆塘4.7万余个,清除积存垃圾25万吨,新建垃圾填埋场260多个。
数据固然枯燥,但数据却能说明题目。这些100天里产生的庞大数字凝聚着通州环卫处全体干部职工的无数汗水和心血。一位镇领导称赞道:“环卫处作为一个股级事业单位,能组织调动指挥全市千军万马的大兵团作战,实在不易,精神可嘉!”
环境卫生反复性强,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工作,不可能一挥而就,一劳永逸。时代车轮驶进20xx年,区委、区政府(被和谐)远瞩,决定将农村环境整治作为民生工程的一件大事强力推进。宋文辉书记在市委十届七次全会报告中指出:“要以宜居城市、宜居乡镇、宜居村庄三级为抓手,高出发点、大手笔地开展以?三清一绿?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加快推进垃圾中转站建设,建立?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市处置?的城乡垃圾规范化处置体系。”这项重点工作再次落到英勇善战、久经考验、又卓有经验的环卫处的肩上。
4月,全区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突击月活动擂响鼓角,摆开战场。环卫处作为“司令部”,全员上阵,定人到片,天天深进镇村指导督查,参与环境整治,现场解决困难,落实长效治理措施。
假如说“百日整治”、“突击月”活动是流黄汗、出蛮力的展垫性治标措施,那么建立城乡垃圾规范化运作体系则是为民生、谋长远的永久性治本机制。这项工程面广量大,涉及队伍、经费、设施等诸多与钱直接相关的具体题目,难度前所未有,压力远非想象。“居然区委、区政府下了命令,再大的困难我们也要克服!”
环卫处义无反顾,迎难而上,全身心地投进了这项艰巨而又浩大的工程建设,行动之快、力度之大、质量之好、透明度之高,真正体现了“在岗、在位、在状态”的精神风采。在队伍建设上,按照人口总数800:1的比例,参考村域范围,为每个村配备了专职保洁员,目前全区拥有保洁队伍2300人;在环卫设施上,投进215万元购置了1330辆保洁车分发到村,使大的村有5辆,小的村确保3辆;在资金张罗上,采取“城镇统筹、三级负担”和“以奖代补”的办法,全区往年投进4350万元;在工作标准上,提出了50项具体要求,实行规划、设计、招标、选址、土建、安装“六同一”;在考核机制上,实行村每旬、镇每月、区每季一次的的检查评选通报制度,按考核实绩发放保洁用度,按核定垃圾吨位予以补贴。行之有效的措施保障了农村环境卫生的长效治理。
垃圾中转站建设是城乡垃圾处置“全覆盖”工程的重中之重。根据整体规划,全区往年投进3500万元新建8座垃圾中转站。兴建中,少数群众担心二次污染而竭力阻挠施工,为几颗树、几条鱼的补偿而节外生枝,漫天要价……严重影响了工程的进展。在层出不穷的新矛盾眼前,环卫处不屈不饶,配合地方政府宣传教育群众,努力化解纠纷。为让不明(被和谐)的群众相信垃圾中转站的无害性,环卫处出动车辆20多台次,拉着数百群众分批到区垃圾处置中心参观考察,亲眼目睹、亲身感受中转站的无害性、先进性、优越性,终于赢得了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保证了工程的进展。目前,姜川、四安两个中转站已投进使用,其他5个中转站可看9月底前竣工。
在这项全局性的民生工程中,环卫处涌现了很多可歌可泣的典型人物。(被和谐)局党组成员兼环卫处主任宋建新呕心沥血、昼夜操劳,始终苦战在第一线。两年中,他的手机一直是天天24小时不关机,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他的身影。七月中下旬、八月初接连不断的特大暴雨,导致垃圾中转站污水漫溢、一些老小区民房受淹。宋建新急老百姓所急,多次率领环卫工人冒着倾盆大雨,连夜调集车辆,组织排水抢险。往年3月,他父亲患尽症住进医院,宋建新忙得没顾上服侍一天。4月27日,父亲已处于病危状态,但为争取省级项目资金,他还是毅然往了南京。当天深晚,当他千里迢迢赶到医院时,老父已永远地闭上了眼睛。直到老父殡葬那天,他才请了一天假。环卫处副主任陈振东是环卫业务专家,负责工程质量监管,他严格把关,为政府节约了可观的资金。有人向他传授处事之道:“工作太认真吃哑巴亏,太顶真得罪朋友,太积极有捞政治资本之嫌。你何苦呢?”他回答说:“政府的钱也是钱。做人做事可不能不讲良心和原则。”
敬爱的各位领导,像这样的感人事例可信手拈来,只是由于时间关系,恕我不能在此逐一道来。他们固然没有惊天动地的英雄壮举,但他们用自己的理想、聪明、执著、毅力,谱写了一曲人生壮歌,筑起了在人民心中的丰碑,实现了人生的价值。
通州环卫,不愧为新时代的骄子!我们为你骄傲,为你歌颂。人民感谢你们,永远不会忘记你们!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