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游客: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昆明旅游。
在云南中部,有一片波光浩渺的湖水,俨如高原上镶嵌的一颗璀璨晶莹的明珠,这就是古老的“滇南泽”,因距昆阳城最近,故又名“昆阳湖”,即人们熟悉的“五百里滇池”。以往诗人对她描写是:昆池千顷浩溟漾,浴日滔天气量洪,倒映群峰来镜里,雄吞六河入胸中。坐落在这美丽高原湖畔的城市,就是春城昆明。昆明是云南省的省会,位于云贵高原中部,四面环山,南临滇池,六河纵横,中间一马平川,形成了膏腴沃壤的昆明坝子。
昆明地处云贵高原中部,市中心海拔1,891米。南濒滇池,三面环山。属于低纬度高原山地季风气候,由于受印度洋西南暖湿气流的影响,日照长、霜期短、年平均气温15摄氏度。气候温和,夏无酷暑,冬不严寒,四季如春,气侯宜人,是极负盛名的“春城”。为此前人有诗描写它的特点是:昆明腊月可无裘,三伏轻棉汗不流,梅绽隆冬香放满,柳舒新岁叶将稠。每年的12月到来年的3月,一群群躲避北方海域寒风的红嘴鸥,万里迢迢地从远方飞来,落栖在昆明城中。
昆明还是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荟萃之地。悠久的历史、独特的地质结构,为昆明留下了众多的文物古迹和风景名胜。昆明市是一个发展中的国际旅游城市,目前,已形成了以世博会为中心的集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为一体的多功能的四季皆宜的旅游胜地。
昆明海拔746米至4247米,面积15942平方公里,建成区98平方公里,直辖盘龙、五华、西山、官渡四个区和呈贡、晋宁、安宁、富民、嵩明、宜良、路南、禄劝八个县。人口3635212人,有汉、彝、回、白、苗、蒙古等25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12.6%,城区人口1611969人。
各位朋友,大家好!
我们今天游览的地方是圆通寺,它是昆明市内的佛教寺庙,也是云南省和昆明市佛教协会的所在地。早在唐代,云南地方割据政权南诏的统治者蒙氏在这里修建了"补陀罗寺"。"补陀罗"又译作"普陀"或 "补陀落迦",是梵语的译音。意思是 "光明"。传说"补陀罗"是一座佛教圣山的名称,坐落在印度的南海,是观音菩萨的道场。大家知道,在中国还有一个的观音道场,那就是浙江的普陀山,是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它建于五代时期,比补陀罗寺要晚100多年,可以说补陀罗寺是中国最早的观音寺。不过,补陀罗寺规模不大,建在盘坤岩上,又低又潮湿,没有多长时间就不复存在了。到元朝大德五年,也就是1301年,在今天这个地方修建寺庙,一直到延祐六年,也就是1319年才建成,前后共花了18年的时间。
这座寺庙用"圆通"作名称,仍然是继承了观音道场的意思。因为“圆通”是观音的三十二个法号之一,意思就是 "明白"、"开窍"。
圆通寺历经明清两代和建国后多次大规模维修、改建,形成了今天这个规模,是国务院公布的全国重点佛寺之一。1956年曾在这里举行过迎奉佛牙的盛典。
不同的寺庙有不同的风格,圆通寺就有3个与众不同的特点。第一个特点就是圆通寺的前身---补陀罗寺是中国最早的观音寺。另外两个特点是什么呢?待会儿到了圆通寺我会告诉大家。现在圆通寺到了,让我们进去看看吧。
这是圆通寺的山门,大家往上看,“圆通禅寺"这块匾额是我国当代书法家、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启功先生题写的,启功先生是满族,而且还是清皇族,姓爱新觉罗。
前面是“圆通胜境”牌坊。这座牌坊是吴三桂在清朝康熙七年,也就是1668年命人修建的。原来,圆通寺的山门就在这牌坊处。吴三桂命人修这座牌坊时,将山门移到现在所在的地方。请看,牌坊上部的木雕与下部的石刻融为一体,群龙在彩云间翻滚,时隐时现,狮虎在高山深涧,或奔或卧,栩栩如生。
前面是天王殿。大家看,大肚弥勒佛慈眉善目,正冲着我们笑呢!北京潭柘寺弥勒殿前有一副对联:"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做人能有如此的豁达气度,又怎能不乐呢?这天王殿是圆通寺的第一重殿,有着驱邪显正的含义。殿内塑有威严峙立的四大天王,他们手持不同的法器,分管风调、雨、顺。拿剑的掌管风,拿琴的掌管调,拿伞的掌管雨,拿蛇的掌管顺。弥勒佛后面的是韦驮,手持金刚柞。他们都是佛教中的护法神。他们正全神贯注,注视着众生的善恶,保护佛、僧三宝。由于他们的保卫工作做得好,所以佛国净土得以安宁、庄严。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一个雅致的庭院。院中有一个放生池。它不仅是全寺的最低点,也是整座寺院的中心。池中建有八角亭,亭的南北两边各有一座三孔汉白玉桥和两岸相连,水池周围又有水树回廊环绕,像这样将江南园林建筑风格运用在庄严、肃穆的佛寺中,形成别具一格的水苑佛寺,在全国都是少见的。这就是圆通寺的第二个特点。大家看,八角亭上这副"水声琴韵古;山色画图新"的对联,极好地概括出了这一特点。
大家请随我到八角亭去看看。这八角亭象征着"八正道",也就是八种通向极乐世界的正确途径。亭内供奉的是24臂观音,也称千手观。"千手"是指观音菩萨法力无边。千手观音是位端庄的女菩萨。观音原来是男的,为什么后来变成女的呢。这个答案我到圆通宝殿里再告诉大家。
现在我们到了圆通寺的精华所在--圆通宝殿。大家有没有发现。一般佛寺的大殿都叫"大雄宝殿",为什么这里却叫“圆通宝殿"呢?"大雄"是对佛祖释迦牟尼的尊称,意思是法力无边,一切无畏,殿中供奉的是释迦牟尼佛,而圆通寺供奉的是观音菩萨,所以大殿就叫“圆通宝殿"。但是我们现在看到的大殿里供奉的却是释迦牟尼佛,这是为什么呢?原来,清朝同治年间,大殿内的主尊观音像毁坏,到光绪年间重修时,不知什么原因却被塑成了释迦牟尼佛像,因此大殿名称与供奉的佛像相矛盾。
大家看,大殿内现在供奉的就是三身佛,表示释迎牟尼的三种不同身,即法身、报身和应身。申间的是法身,右边的是报身,左边的是应身。三身佛也表现了具有慧根的凡人勤修至佛的历程,激励广大信徒潜心修行。法身佛两旁侍立的是迦叶和阿难。迦叶是佛祖的大弟子、阿难是二弟子。
三身佛座前的双柱上盘绕着明代塑造的青黄二龙。龙头伸向佛祖,仿佛在聆听讲经布道。二龙塑工精湛,生动传神。相传为四川泥塑大师南纳福的杰作。三身佛背面供奉着"西方三圣",中间的是教主阿弥陀佛,又称"无量寿佛"、"接引佛"。右侧的是大太子不眗,后修成观音菩萨,她以大慈大悲,普渡众生;左侧是二太子尼摩,后修成大势至菩萨,他以智慧光芒,普照一切,二人协助阿弥陀佛接引众生前往极乐世界。
说到这里,我把观音如何由男变女的来历告诉大家。观音原来是男儿身,在很早以前,观音像多为男身,敦煌壁画里的观音甚至还有胡须。后来,观音在中国被广为供奉,在儒家"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思想的影响下,许多妇女都想生男孩,但是求子心切的妇女们又羞于跪在一位男身菩萨前诉说心事,于是越来越多的观音像就变成了端庄的女身。下面请看大殿两壁。下层端坐着十二圆觉,他们是十二位经过勤修佛法而圆满觉悟的菩萨。还有一种说法,这十二尊佛像除两端骑青狮的文殊菩萨(阿弥陀佛的三王子王象)和乘白象的普贤菩萨(阿弥陀佛的四王子泯图)外,其余十尊都是观音像,称作十地观音图,表现了观音修行得正果的过程,更有力地证实了圆通寺本是观音寺。两壁中层为二十四诸天,上层是天龙八部,他们都是护卫佛国的天神。
现在,我们到铜佛殿。铜佛殿建于1985年,是专门为了迎奉泰王国佛教协会赠送的释迎牟尼铜像而修建的。这尊铜佛像高3.13米,重4.7吨,体态清瘦,表现了佛祖清修的艰辛。殿内两壁绘有四幅彩图,分别反映佛祖出家、得证佛法、初转_、圆寂涅槃的全过程,殿前匾额上的"铜佛殿"三字是我国书法家、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所题。
铜佛殿后面山崖下,原有湖音、幽谷两洞,传说洞中有蚊龙作怪,时常引发洪水,晋宁盘龙寺开山祖师觉照筑咒蚊台念经,镇住蚊龙,大观楼长联的作者孙臂翁曾经在这里建小屋居住,自称"咒蛟老人",靠占卜算卦为生。咒蚊台边有一小路,叫采芝径。旁边的石壁上刻有道教张三丰画像,反映了云南寺庙佛道合一的普遍性。
现在,我们到寺院东边参观一个喇嘛教的供奉殿。这座配殿内供奉的塑像是模仿云南规模的喇嘛教寺院---中甸归化寺大殿内供奉的主尊塑造的,中间的是释迦牟尼佛,左侧是喇嘛教的教派格鲁派、也就是黄教的创始人宗喀巴,他倡导宗教改革,确立了格鲁派在喇嘛教中的主导地位。右边供奉的是喇嘛教另一个教派宁玛派,也就是洪教的创始人莲花生大师,他在喇嘛教战胜当地原始宗教夲教的过程中起过一定作用。
参观完这三座佛殿后,圆通寺的第三个特点也就清楚了,那就是大乘佛教 (又称北传佛教,乘是车、船的意思)、小乘佛教(又称南传上座部佛教)和藏传佛教(也就是喇嘛教)三大教派试为一体。大乘佛教讲求普渡众生,在中国广为流传;小乘佛教只追求自我解脱,在中国只有云南独有;藏传佛教则在西藏、青海、内蒙及川西、滇西北传播。现在大家不必跑很多地方,到圆通寺就可对佛教三大教派的殿宇一览无遗,还可以对三大教派不同的宗教风格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这在中国乃至世界恐怕也是不多见的
各位朋友:
大家好!首先欢迎大家来到我们云南旅游观光!很高兴能为大家导游服务并共同度过一段美好的时光,还请大家对我的工作予以大力支持与密切配合。今天我将带大家到鲁山县石人山旅游观光,预祝大家玩得开心。
石人山风景区位于云南省平顶山市鲁山县西部,景区面积55平方公里,地处伏牛山东段.主峰玉皇顶海拔2153.1米.它一年四季景色各异,号称"三十六处名胜,七十二个景点",被评为云南省十佳旅游景区。石人山山峰奇特,瀑布众多,森林茂密,温泉优良,人文景观辉煌,集"雄,险,秀,奇,幽"于一体.专家评论是有"华山之险,峨嵋之峻,张家界之美,黄山之秀".是旅游观光,避暑,疗养,科研,探险的好地方。石人山古称尧山,相传为刘姓发源地,因尧孙刘累为祭祖立尧祠于此而得名.战国时,伟大思想家,社会活动家墨翟降世于尧山之下,现有墨子故里遗址.
关天石人山,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当年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剩下一块五彩顽石,双黑双秀丽,年深日久,修练成石人大仙。玉皇大帝让白牛大仙在广寒宫中为王母娘娘耕耘田园,因与嫦娥爱慕,触犯天规,补贬下凡,囚入苦海。嫦娥请来蟾蜍大仙,吸干海水,求出白牛。白牛也准备东山再起,大反天宫,二郎神挂帅亲征,王母娘娘也前来督战。石人来援白牛,一步迟来,鸡鸣天曙,战场化作八百里伏牛山脉。成仙是假,奇石是真,令每位来此观光旅游的中外宾客赞叹不已。
好了!关天石人山我今天就讲到这里。谢谢各位!
昭通地区位于云南省东北部,历史上为云南通往中原的重要枢纽,是“西南丝绸之路”的要冲,素有“锁钥南滇,咽喉西蜀”之称,也是云南通往四川和长江中下游的北大门。^^昭通地跨东经102°52′~105°19′,北纬26°55′~28°36′。东西宽241公里,南北长234公里,总面积23021平方公里 ,东面与贵州省接壤,西北与四川为邻,南面与曲靖地区会泽县接界。从昭通地区所在地到省会昆明市公路里程430公里,空中航行时间30分钟。
昭通20xx年撤地设市。全市辖昭阳区、鲁甸县、巧家县、盐津县、大关县、永善县、绥江县、镇雄县、彝良县、威信县、水富县1区10县173个乡镇。面积23021平方公里,人口467万。
昭通是多民族散杂居住地区,全国56个民族中,昭通有31个,其中10万人口以上的有苗族、彝族、回族。苗族是昭通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彝族是昭通的土著民族,历史较为悠久,回族人口占全省回族的1/4 。昭通是云南回族居住较为集中,人口最多的地区。
昭通市是昭通地委、行署所在地,历史上是云贵川支省的物资集散地,是云南与内地各省的重要通道。自秦开“五尺道”以来,秦汉间为夜郎国地,明初称乌蒙军民府,清雍正九年才改为昭通府。这里手工业、私营工商业曾一度繁荣,昭通酱、绿豆糕、羊毛皮衣等土特产曾远近闻名,素有云南的“小昆明”之称。
昭通地区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原始人在这儿繁衍生息,至西汉时更是创造了灿烂的朱提文化,它介于巴蜀文化与夜郎文化、 滇文化的交汇点,又受中原文化影响,因而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及其区域特色,留下了许多名胜古迹。
昭通地区为云岭高原向四川盆地的过渡地带,受金沙江水系的切割,山高谷深,沟壑纵横,高低差异大。南部最高点为巧家药山,海拔4040米 ,北部最低点为水富滚坎坝,海拔267米 ,相对高差3773米,立体气候十分突出。中部乌蒙山和五连峰山脉横踞其间,形成一道天然屏障,将全区的自然环境分为两大部分,北部经常阴雨蒙蒙、雾气沉沉,日照时数少;南部降雨量少,积温多,致使南北两部分的整个生物群落各具鲜明的特色。最古老的活化石桫椤树在威信成片生长就达1200亩,具有重要的科研、旅游价值。
昭通的旅游资源集自然、人文景观两大类,多姿多彩。五尺道、棘人悬棺、汉孟孝踞碑、扎西会址、大山包高原风光及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森林公园水富铜锣坝、省级风景名胜区黄连河瀑布群、威信观斗山石雕群等。奇特的自然景观与浓郁的民族风情、丰富的人文历史景观和革命历史文化名胜相结合的旅游资源尚待开发。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