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园艺 2014年第4期 杨梅矮化栽培技术 陈胜 (青田县瓯南街道农业服务中心,浙江 青田 323900) 摘要:受传统的粗放栽培管理方式的制约,缺乏科学的管理,杨梅多栽植在山地上,树冠高大,产量低而不稳,同 时造成管理、采收极为不便,使杨梅生产经济效益低而不稳。为此,推广实施了杨梅矮化栽培技术,使果树提早结果,早 丰产、稳产。 关键词:矮化;高产;增效 近年来,青田瓯南街道大力发展杨梅特色产业,到目前 为止,杨梅面积已达2066.67hm2,2013年杨梅共投产 1466.67hm ,产量达8500t,仅杨梅一项收入就达1.2亿元。长 期以来,受传统粗放栽培管理方式的制约,缺乏科学的管理, 杨梅栽植在山地上,树冠高大,产量低而不稳。同时,造成管 理、采收极为不便,使杨梅生产经济效益低而不稳。此外,青 田地处浙东沿海地区,每年7~9月遭受台风暴雨的危害和 影响,严重制约杨梅的产业发展。 由于杨梅常规栽培投产期要8~10年,树势强,树冠高 大,达5~6m,这不但使投产期延迟,还给采收期和管理带来 困难。为此,推广实施了杨梅矮化栽培技术,使果树提早结 果,早丰产、稳产。 杨梅矮化栽培就是通过采用密植深栽、大枝修剪,应用 多效唑生长抑制剂、限根等技术措施,培养矮化开心形树冠, 控制树冠高度。使杨梅提早进入结果期,达到丰产、稳产,提 高果实品质,可让杨梅的一级果比率达到60%以上,从而提 高果农的经济收益。 瓯南街道农业服务中心通过杨梅矮化栽培技术措施,2013 年在白浦村实施面积33.33hm2,667m:增收2000元,带动农户 100户,辐射面积333.33hm 。杨梅矮化主要技术措施有: 1 科学修剪 1.1幼树 注意培养矮化开心形树冠,结合夏秋季修剪进行拉枝,开 张树冠角度,剪截强枝,削弱顶端优势,上压下发,扩大树冠。 1.2成年树 采用“开天窗”方法,将圆头形或半圆头形杨梅树冠改造 为自然开心形树形。对侧枝逐年进行回缩修剪,边更新边结 果。在侧枝回缩时要注意,靠近主枝或副主枝下端的要长留, 靠上端的宜短截,避免重新出现上强下弱的局面。通过“开天 窗”整形修剪,使成年杨梅树改造成矮化开心形树冠,树冠内 膛通风透光,增强内膛枝条生长、结果,并便于喷肥、喷药、采 摘等管理,对提高产量(立体结果)、增进品质、减少内膛病虫 发生等方面有好处。 2 科学施肥 控氮增钾适磷,幼树杨梅年施追肥2次,以施速效性肥 料为主,氮、磷、钾配合施用,适当控制幼树营养生长,平衡营 养和生殖生长,使其花芽形成,栽植后第4年开始挂果。成年 树控氮增钾,看树施肥,根据杨梅的需肥规律,采用控氮增钾 ——40—— 适磷的施肥方法,成年树1年追肥2~3次,第1次在萌芽抽 梢前的冬末春初,逐株根施农家肥或焦泥灰15~20kg,施后 即覆土。第2次是壮果肥,杨梅果实硬核后5月中旬株施硫 酸钾1~2kg,也可追施叶面肥,喷施0.2%~0.3%磷酸二氢钾 1~2次。第3次在采果后,看杨梅结果量和树势施肥的原则, 在树冠滴水线下开深10~20em的沟,施0.5~lkg硫酸钾型 复合肥,施后覆土。杨梅树的肉质根容易损伤,开沟挖穴时避免 伤根。果实发育期还可追施,此外,做好土壤改良、排除渍水等工 作。增强枝条粗壮生长,确保杨梅的优质、高产和品质。 3化学调控 适时适量使用多效唑,进行植物生长调节剂调控,有效 地促进花芽形成,控制幼树杨梅营养生长。幼龄果树进入结 果期树冠喷施多效唑,控制新梢徒长,保持新梢在20em左 右,成为最佳结果枝组,促进花芽形成,从而使杨梅早投产, 缩小大小年结果。 4 限根 生长过旺的杨梅树采果后结合松土进行断根,限制新稍 旺长,促进上下平衡生长,利于结果和品质。 5 病虫防治 杨梅的抗逆性强,病虫害发生较少,但因生态环境变化 及大范围的种苗交流,因地制宜地搞好病虫害观察和综合防 治也是十分必要的。主要虫害有蚧壳虫、卷叶蛾和袋蛾类害 虫。主要病害有褐斑病、亦衣病等。防治方法:加强栽培管理, 增强树势;及时剪除病枝和枯死枝;做好冬季清园,清除落叶 和杂草,集中烧毁。药剂防治:蚧壳虫在杨梅采收后用扑杀灵 800~1000倍液喷洒树冠;酯类农药防治卷叶蛾和袋蛾类害 虫;褐斑病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500~600倍液或70%甲 基托布津800倍液或65%代森锌600倍液,喷洒树冠,7~10 天喷1次,连喷2~3次;亦衣病发生在树的主干上,用可杀 得101(氢氧化铜)800~1000倍液喷洒树秆防治。 6 适时分批采收 杨梅果实成熟期不一致,需分批采收。在全树20%果实 成熟时即可开始采摘,一般每天或隔天采1次。以清晨或傍 晚采收为宜,避免雨天或雨后初晴时采收。杨梅果实无果皮 保护,极易擦伤,应轻采、轻放、轻运。所采果实盛于底部和四 周衬有新鲜蕨类或柴草的小竹篮或小竹篓中,随采随装,减 少挤压。每篮(萝)不宜超过5kg,以利果实完好、新鲜、好销。 (责任编辑舒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