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针对目前高职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指出在高职数学教育中应以专业培养目标为导向展开教学,从而培养出应用型、技能型的专业人才。
【关键词】专业培养;高职数学;教学改革 一、引言
数学是高职院校实施教学中极其重要的科目之一,无论什么专业都将数学教学作为基础课程,学习数学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可以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数学又被学生视为“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在学生眼里,数学是一门可有可无的课程。由于近几年来大部分专业的培养目标已经重新修订,原来的数学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应当前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所以,如何使高职数学教学与专业培养目标相结合是迫在眉睫的事情。 二、高职数学教学的现状分析
(1)教学内容体系过于陈旧。教材内容的编排存在着重理论轻应用、重逻辑推导轻实际问题引入数学概念进行分析的现象,并且章节中如导数、定积分、概率统计等大部分知识,学生在高中就已经学过,所以上课内容对大部分学生毫无新鲜感和吸引力。 (2)学生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高职院校的录取分数线比较低,学生的学习基础和独立思考能力都较差,表现在:计算能力较低和数学的严密性不够,而且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再说,高等数学对大部分学生来说是一门比较枯燥乏味的课程,而另
一方面,学生也会认为这只是一门基础课,远远没有专业课来的重要,所以学生不仅不重视这门课,还排斥这门课,认为学习数学对他们以后的工作生涯毫无用处。
(3)教学手段过于单一。高等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扮演了一个“唱独角戏”的角色,道具是粉笔和黑板,偶尔还使用到多媒体,而多媒体也只是将课本上的内容屏幕化而已,授课内容以书本为主,从概念讲解到定理证明再到例题习题,整个过程是一个由教师单方面灌输知识的凝固死板的简单过程,台上即使讲的眉飞色舞,台下的学生也是无动于衷,一片死气沉沉。所以这种单一的填鸭式教学方式束缚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使学生对数学的厌恶变本加厉。
三、高职数学教学改革的对策
(1)明确教学要求。各专业对数学知识需求不同,要求掌握的层次也不同,所以对各章节内容的教学要求也有所不同。初等函数的概念和性质、函数连续的定义、中值定理的证明和应用以及积分的多种计算方法,专业上用不到,可不作要求;对简单的极限、导数、微分、积分会计算就可以,不作更高要求;二元微积分、条件极值、级数等知识根据专业需要选讲,且让学生明白知识在专业中的应用;了解随机数学模型的建立过程。
(2)整合教学内容。由于不同专业对数学知识的需求不同,为了保证不同专业的要求,势必要编写适合高职院校教学特色的教材,教材要求打破原来的知识体系,与学生所要学的专业保持承接
的关系,能真正体现数学的实用性。首先,要优化教学内容,淡化系统性和严密性,忽略一些定理的证明过程或公式的推导过程,而对一些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或对专业学习必需的知识则要精讲多练。其次,在教材中可适当增加人文性知识,穿插一些数学发展史和经典数学问题在教材中,以提高学生学习高等数学的兴趣。 制订科学合理的课程目标,既要符合学生发展的需要,又要符合市场的需要。基于高职师资情况和生源状况的现实,课程设置应该突出实用性和注重应用能力培养,从学生实际出发,使学生学能致用,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服务。
(3)渗透专业学科。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实践性的应用型人才,高等数学教学是专业建设不可缺少的有机部分,授课教师不仅要精通所讲授的数学知识,还要了解所讲授的数学知识在专业中的应用,所以,教师要多与专业课教师交流,多参与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才能更好地了解专业知识、专业设计;了解专业新技术、新动向;了解数学知识与专业知识的结合所在,才能扩大教学视野,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将数学教学活动与专业教学紧密结合,学以致用,为专业服务,使学生得到数学知识与专业技能的双重收获。 (4)改革课堂教学。为适应高职学生的思维特点,教学过程应紧紧围绕“必需、够用”的思想,把基本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结合起来。教师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也应教会学生数学模型化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意识,为学生以后在生产工作岗位上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做好准备。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树立科学的观点,变“教”为“导”,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走“民主化”道路,师生之间建立合作、开放、真诚、平等、共融的密切关系。随时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大胆与教师辩论通过数学教学,使学生敢想、敢说、敢做、善思、有识,敢于“标新立异”来提高创新能力。采用现代教育技术和多种教学手段,以学生自主发展为中心,扩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使学生学会学习,善于学习,并发现自己的潜质,培养学生不断提出问题,培养学生思维和行动的独创性。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能优化课堂教学,有利于把握好能力目标的发展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5)改革考试方式。一直以来,我校数学课程的考核方式是闭卷考试,最后的总评成绩由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构成,平时成绩占30%,期末成绩占70%。因为平时成绩所占比例较小,导致出现学生平时上课不听、课后作业不做的现象,而在期末考试临近时,往往临时抱佛脚,做几张数学复习题就去应付考试了。这种评价方式存在一个弊端:重视了结论性评价,忽视了过程性评价。评价往往是努力的向导,如果没有合适的评价机制,学生的平时学习态度只会越来越懒散,所以应该重视学生提高能力的过程,公正地反映学生平时学习中所付出的努力与成果,所以我们要实现评价方式多样化、评价内容综合化,使评价能够客观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发展状况。由此建议在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时,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各占50%,平时成绩又可以通过课题提问、课后作业、章节测
试等方面来体现。 四、结语
综上所述,目前高职院校的数学教学存在很多的问题,数学教学改革势在必行,高职数学教育应以专业培养目标为导向展开教学,才能培养出更多应用型、技能型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冯兰军.高职数学教学模式的改革与研究[j].内江科技 2009(3):112-113
[2]裴升.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探析[j].甘肃科技纵横2011(1):163-165
[3]周航.高校数学双语教学浅析[j].科技信息 2007:31-15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nryq.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8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