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_输出假设_研究对我国英语教学的启示

来源:榕意旅游网
2002年第4期

总第157期

外语与外语教学

ForeignLanguagesandTheirTeaching

2002,№4Serial№157

“输出假设”研究对我国英语教学的启示

卢仁顺

(华东地质学院外语系,江西抚州 344000)

  摘 要“:高分低能,哑巴英语,费时低效”是我国英语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通过介绍国外在“输出假设”方面的研

究,着重讨论输出在引起注意、假设检验、元语言功能和促成自动化等四个方面的作用后,本文指出在教学实践中重视语言输出作用,强化输出练习是解决这些突出问题的一个有效途径,并进而提出输出假设研究对我国英语教学的几点启示。

关键词:输出假设;输出作用;二语习得;英语教学Abstract:Studentscanscorehighintests,butperformpoorlyinbothoralandwrittencommunication;theyconsumemuchtimeinlearning,butprogressinefficiently.TheseproblemsareprominentinChina’sEnglishteaching.Afterintroducingthere2searchesdoneontheOutputHypothesis,aswellasfocusingonthediscussionsofthefunctionsofoutput(i.e.noticing/triggering,hypothesis2testing,metalinguisticfunction,anddevelopingautomaticity),thepapercomesupwithaneffectivesolutiontotheproblems,thatis,toattachimportancetotherolesofoutput,andtostrengthenthepracticeoflanguageproductioninteachingac2tivities.ThepaperthenputsforwardseveralimplicationsoftheresearchesforChina’sEnglishteaching.

Keywords:theOutputHypothesis,functionsofoutput,secondlanguageacquisition,Englishteaching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038(2002)04-0034-04

一、引言

我国英语教学中最突出的问题可归纳为“高分低能,哑巴英语,费时低效”。大多数学习者从初中开始学习英语(现有很多地区已从小学三、四年级开始),中学六年的英语学习之后,大多数进入高校继续深造,又是两年的正规英语教育

(英语专业为四年),有的考上研究生后还要学英语,甚至在

二、输出假设提出的背景及含义

在外语教学实践与研究中,长期存在着一种重输入轻输

出的不对称现象,其中尤以Krashen的“输入假设”最具广泛影响。该假设认为输出只不过是学习者一个可能的输入来

(comprehen2源,在习得中不具备什么作用“;可理解的输入”

sibleinput)才是习得的唯一来源。(Krashen1989)事实上,

多项研究表明,仅靠“可理解的输入”不足以使二语〔注:本文

()()学习者达到高学习者仍不能用英语自由流畅地表达,即所谓“哑巴英语”。中二语L2泛指一语L1之后习得的语言〕

水平。(参见Izumietal1999,Swain&Lapkin1995)

(戴炜栋2001)部分学习者考试时能得高分,但实际运用能

输出一直被认为是强化已有知识的一种方式,这种传统

力、交际能力却很有限。这种学习时间跨度长、效果不理想、

观念在以句型操练为主的教学方法中可见一斑。另一种传

“费时低效”现象确实值得外语教师及外语教学理论研究者

统观念认为,输出仅可帮助学习者获取更丰富的输入资源。

去探索、研究。

(comprehensibleout2在Swain1985年提出“可理解的输出”

借鉴国外在二语习得方面的研究成果,对充分认识上述

put)概念之前,大家对输出作用的认识不够全面、深刻。

问题的本质,寻求有效的解决方法是大有益处的。束定芳等

Swain(1985)对加拿大的法语沉浸式教学(immersion

(1996:7)指出“:外语教学理论研究者借鉴语言学理论以及program)进行了调查。在学校,母语为英语的学生的数学、博士阶段还在学英语。经过长达10-12年的学习,大部分其他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主要应着重其对外语教学的启发意义。”笔者认为在教学实践中重视语言输出(即口头及笔头语言表达)的作用,强化输出练习是解决上述问题的一个有效途径。本文拟从介绍国外同行在“输出假设”方面的研究入手,着重讨论输出的作用,并提出“输出假设”研究对我国英语教学的几点启示。

科学等课程全部是用法语授课,因此,他们接受了大量的“可理解的输入”。然而,这些学生的法语水平不理想,并未达到像输入假设所认为的好效果。学生虽然在听力与阅读理解方面能达到较高水平,但是在口语与写作方面无法达到目标

语(TL)水平,表现出了语法准确性方面的弱势。Swain指出,学生在二语学习中犯大量语法错误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他

),华东地质学院外语系副教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访问学者,研究方向:二语习得研究作者简介:卢仁顺(1966—

收稿日期:2001-11-19

・34・

© 1994-2007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的问题。Swain&Lapkin还发现,对语言问题的注意能经常激活学习者内在的与二语习得有关的认知过程。因此,输出不仅使学习者注意到他们中介语(IL)的缺陷,而且还激活了有助于二语习得的内在认知过程,从而促进语言习得。

学习者在表达过程中,注意到问题之后,能否促使他们更加集中注意力,去寻找后续输入中的有关语言特征?输出能否导致语言形式的习得?Izumietal(1999)就这些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试验受试者是来自西班牙、中国和越南等8个国家在美就读的22名大学生。研究结果发现,输出能引起他们的“注意”并能提高学习效果。这也部分地支持了Swain的观点。2.输出能对目标语的结构及语义进行假设检验二语学习被认为是一个对目标语不断做出假设并对此假设不断检验和修改的过程,所以假设检验这一环节在二语习得过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输出正是一种对目标语潜在的假设进行检验的手段。学习者使用从对话者那里获取的反馈对自己中介语语法的准确性及理解程度进行检验。通过输出,学习者能检验自己形成的假设,通过意义协商(negotiationofmeaning),学习者的语言表达会更为准确。

二语学习者口头与笔头表达中的错误表明他们对目标语持有假设。要检验这些假设,学习者会再尝试进行口头或三、输出的作用

输出在二语学习过程中到底在哪些方面起作用?纵观笔头表达。倘若学习者不去检验这些假设,他们的输出就不

会随反馈而改变。有研究(Picaetal1989)证明,在意义协商研究文献,可以归纳为如下四个方面:

(1)输出能引起学习者对语言问题的注意(noticing/trig2过程中,学习者会根据会话中的澄清请求(clarificationre2

)或者证实询问(confirmationchecks,quest,如:What?Huh?gering);

)来修改他们的言语输出。他们发(2)输出能对目标语的结构及语义进行假设检验(hy2如:Isthiswhatyoumean?

现,三分之一学习者的言语在语义或形态句法上做出了修pothesis2testing);

改。(3)输出具有元语言功能(metalinguisticfunction);

三分之一学习者修改他们的言语输出,这表明他们只检(4)输出能使目标语表达成为自动化(developingauto2

验某些假设而非全部。他们输出语言实际上是在检验他们maticity)。

自己对目标语形成的假设,是在选择所要注意的语言形式。1.输出能引起学习者对语言问题的注意

二语学习者在进行有声或无声的表达时,他们会注意虽然尚无研究直接证明修改过的或者说是再处理过的输出到,他们试图表达的与能够表达的之间存在差距,这种差距能成为学习者中介语的一部分,但修改的过程确实有助于习促使他们意识到自己所不知道的目标语知识。换句话说,在得。正如Picaetal(1989:64)指出的那样:在修改他们的输某些情况下,使用目标语会促使学习者意识到自身的语言问出时,学习者实际上是在检验二语的假设,尝试新的结构和

因此,可以认为修改了的题,进而把注意力转向他们所需要学习的二语知识方面。形式,创造性地开发中介语资源。

或再处理过的输出代表着学习者中介语知识的前沿。(Swain1995:125-126)

需要指出的是,学习者有时因为思考错误而导致对目标学习者在注意到问题之后又采取了什么行动呢?他们

是否会进入二语学习的认知过程呢?Swain&Lapkin语形成不正确的假设和不恰当的概括,所以相应的反馈在二(1995)对法语沉浸式教学项目的8年级学生(平均年龄为语学习中就显得很重要。Gass&Varonis和Picaetal的研13岁)进行了研究,检验输出是否能引起他们注意自己的语究显示,反馈具有纠错的功能。White和Trahey&White的言问题,以及这种注意能否激活有助于二语习得的认知过研究发现,二语学习与一语学习在利用正面数据(positiveev2程。他们使用有声思维材料(think2aloudprotocols)来获取有idence)方面有所不同,而且负面数据(negativeevidence)对二关学习者内在认知过程的信息。这些受试需要为一份报纸语学习十分必要。(参见Gass&Selinker2001)Lightbown

“可写一篇关于环境问题的文章。在写作过程中,要求受试者说&Halter(1993)指出,在某种意义上讲,如果让学生仅靠

来习得语言,他们在语言的某些方面会遇到问出自己的想法。从这些有声思维材料中,Swain&Lapkin摘理解的输入”

(language2relatedepisodes)。这题,似乎需要帮助,这时集中的指导和反馈能起作用,进而可录出了“与语言有关的情节”

些材料揭示,有的学习者遇到了语言困难,然后尝试去解决改进他们的语言表达。Mackeyetal(2000)在对从10名把它们(无论准确与否);有的学习者没有明确地意识到语言困英语作为二语的学习者和7名把意大利语作为外语的学习难。研究结果显示,40%“与语言有关的情节”包含学习者对者那里收集的数据进行研究后指出,不同语言方面的反馈起语法形式的注意。这说明学习者确实意识到了自己表达中着不同的作用,学习者对有关形态句法方面反馈的理解,不

们很少进行语言表达练习,课堂中基本上是老师在进行注入式的输入,学生说的话很少超过一个单句。老师对学生所犯语误的反馈也多属随意、偶然。

基于上述观察,Swain(1985)做出这样的结论“,可理解的输入”在习得过程中固然有很大作用,但仍不足以使学习者全面发展他们的二语水平。Swain进一步指出,如果学习者想使他们的二语既流利又准确的话,不仅需要可理解的输入,更需要“可理解的输出”。输出在二语学习中具有重要作用。除了能提高学习者二语的流利程度外,输出还能提高学习者二语的准确性。在交际过程中遇到困难时,学习者不得不将自己的语言表达修改得更连贯、更准确。使用目标语表达可以激发学习者,促使他们注意自己的语言表达的方式,以便能成功地传达想要传达的意思。Swain在最近一次对输出假设的解释中指出:“输出能激发学习者从以语义为基础的认知处理转向以句法为基础的认知处理。前者是开放式的、策略性的、非规定性的,在理解中普遍存在;后者在语言的准确表达乃至最终的习得中十分重要。因此,输出在句法和词法习得中具有潜在的重要作

(Swain1995:128)用。”

・35・

© 1994-2007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如他们对词汇、语义和音系方面反馈的理解准确。

通过以上讨论,我们知道,学习者在扩展他们的中介语以达到交际需求时,使用输出来尝试新的语言结构形式,形成假设并检验哪些假设(语言形式)可行,哪些假设不行。

3.输出具有元语言功能

所谓元语言,是指学习者所具有的“关于语言”的知识总和,即他们通过反思和分析语言所得到的关于语言的形式、结构及语言系统其他方面知识的雏形。Swain强调“:当学习者反思他们自己的目标语用法时,输出即起着元语言功

(1995:126)换句能。输出能使他们控制和内化语言知识。”

话说,输出可以使学习者更多地参与句法认知处理,而不是仅仅参与理解所需的语义认知处理。SharwoodSmith(1986)发现,理解所需要的处理过程与输出乃至最终的习得所需要的处理过程是不同的。这种句法处理可以导致修改的或再处理的输出的产生,使学习者朝着习得又迈进了一步。Donato(1994),LaPierre(1994)和Swain(1995)对输出的元语言功能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语言表达及用语言反思对语言习得过程有着积极作用。学习者通过协商来获得意义,协商的内容是语言的结构形式,学习者把语言形式与他们试图表达的意义连接起来,用语言来表达意义,然后用语言来反思语言形式,因此输出能促使学习者从以语义为基础的处理转向以句法为基础的处理。

4.输出能使目标语表达成为自动化

输出的前三个功能都与有关语言表达的准确性有关。语言输出能提高表达的流利性,这一点无可置疑。众所周知,人的大脑是一个处理能力有限的系统。某些认知过程需要大量的时间和大量的工作记忆容量,而另一些认知过程是常规的、自动化的,需要较少的时间和容量。当某种输入与某种输出形式之间有着一致的、规律的连接,这种过程即成为自动化。因此,输出与语法之间的一致的、规律的成功映射(练习)即可导致处理的自动化,进而提高表达的流利性。

从上述输出的功能可看出输出对二语学习者来说的确很重要。下图可概括输出的作用。

要。当学习者经过认知过程后仍无法得出修改输出的解决方法时,他们会更加集中注意力去寻求相关的输入资源,然后再一次进入认知过程;当学习者能得出解决方法时,认知处理便产生了修改后的再输出(输出2)。输出1到输出2的过程可使某些认知处理成为自动化,提高表达的流利性。输出2较输出1而言更接近目标语规范,更准确。因此,可以认为输出1到输出2的过程就是一个二语学习过程。

四、对我国英语教学的几点启示我们学习英语的真正目的是:充分发挥其工具作用,恰如其分地使用英语进行交流。(戴炜栋2001)外语交际能力包括准确接受信息和发出信息的能力,接受信息包括听和读,发出信息包括说和写,所以,外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意味着全面培养学习者的外语听说读写能力。我国英语教学中存在“哑巴英语,费时低效,高分低能”问题的原因很多,但根本的一个原因在于我们的外语研究、教学、学习和测试中普遍存在重输入轻输出。以下笔者提出“输出假设”研究对我国英语教学的几点启示,与同行共同探讨。

1.改变观念,重视输出在英语教学大纲、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和评估设计中,应改变重输入轻输出的观念,充分重视输出项目。学习者所需掌握的知识既包括陈述性知识(declarativeknowledge),即掌握事实,也包括程序性知识(proceduralizedknowledge),即怎样去做。只注重前者不重视后者,往往会事倍功半。学习者最终还是要用所学知识进行交际的,因此,口语和写作项目的重要性应该在教学大纲、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和测试中得到具体体现。在各种英语教学中,重视输出作用,强化口头及笔头输出练习(特别是口头输出练习)是解决“高分低能,哑巴英语,费时低效”问题的一个有效途径。

2.积极探索重视输出作用的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中,教师满堂灌、“填鸭式”等以语言输入为主的教学方式比比皆是,学生的主体作用被大大忽视,学生语言表达的积极性也未被充分调动起来,这些都是我们对语言输出在语言学习中的重要作用认识不足造成的。

我们可以利用输出引起学习者对自身语言问题的注意,并意识到中介语与目标语之间的差异这一功能。使用一定的方法,有意识地让学生注意所给材料的语言特征,并让学生使用英语思维,对英语的形式结构进行假设检验。反复进行口头及笔头表达练习,促使学生掌握英语的语言形式,并流利、准确地运用这些形式,最终达到自动化,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

教学模式是一套具有较强操作性的微型教学理论,是语言理论在教学实践中的具体化。只有当理论以教学模式的形式出现时,才能得到一线教师的认同、接受。应用二语习得的研究成果,结合我国特点,探索重视输出作用的本土化教学模式应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如王初明等(2000)开展了一项试验研究,受试者是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英语本科一年级的201名学生。研究结果表明,以写长篇作文为手段,促进学生的英语运用水平,并可带动听说读能力的提高。“写长法”,即课内布置作文课外写,不限字数,越长越好,以量促质;少讲作文法,不设框框,让学生放开写;以篇章带动段落

输出在二语习得中的作用

  学习者输出目标语时注意到了问题,然后进行认知处理、分析,最后修改输出。从上图可以看出,由于交际的需要,学习者用二语表达自己的意图(输出1,是一个假设检验的过程)。通过这种语言输出,他们注意到语言知识方面的缺陷以及与目标语在形式等方面的差异。然后,学习者会进入有利于二语习得的内在认知过程,这一过程包括对目标语的形式和功能形成新的假设(如:将一语知识延伸到二语语境,将已有的二语知识延伸到新的目标语语境),并检验这些假设及应用新的知识。在这一认知过程中,学习者用语言反思语言形式,并对语法进行分析,这对准确地再输出十分重

・36・

© 1994-2007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的组织和词句的运用。“写长法”采取先有再完善的教学策略,先打开外语学习的情感通道,释放学习潜力,开阔思想,增加学外语的信心,获得成就感,然后再规范语言的使用。“写长法”结合外语学习特点和我国国情,强调输出在外语学习和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是一个很好的教学实践模式。

3.充分利用输出项目测试对教学的反拨效应

评估作为教学效果的检验手段具体表现为测试。测试对教学具有反拨效应(washback)。纵观我国各类英语考试,不难发现语言输出项目没有得到充分重视。这当中可能有这类考试项目难以操作的缘由,但我们不能因噎废食。对外语学习伤害最大的莫过于小学升初中,初中升高中,高中升大学的考试。在大学里还有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CET4、6)和英语专业四、八级考试(TEM4、8)。为了应付这些考试,每个学期还安排了无数大大小小的测验。这些考试基本上只强调语言形式(如词汇、语法)及语言输入(如听、读)的考查。众所周知,语言形式的学习只是语言习得的一部分。目前的考试导向不利于外语的运用。(王初明2001)我们可以看出,目前的考试制度和形式也是造成我国英语教学中“高分低能,哑巴英语,费时低效”问题的原因之一。改革现有考试方式,重视语言输出项目的测试,势在必行。可喜的是,目前CET4、6和TEM4、8已增加口语考试项目,在对考试进行科学的改革方面作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五、结语

输出为外语学习者提供了表达语言和获得反馈的机会。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语言输出上,学习者能发现与目标语之间的差异,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这种注意导致对自己的中介语进行重新评估,包括即时的重新评估和长期的复杂思维。后者又可通过不同的渠道(如:输入,直接提问,查语法书和词典等)重组新的信息而进一步强化中介语。这个过程实际上就是习得的过程。

我国英语教学中“,高分低能,哑巴英语,费时低效”这些突出问题的一个根本原因,是我们在外语研究、教学和测试中普遍重输入轻输出。有鉴于此,我们应改变观念,重视输出,多做实证研究,探索重视输出作用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输出项目测试对教学的反拨效应,并积极进行英语教学改革,以使我们的教学能真正适应国际化的知识经济时代对合格外语人才的需求。参考文献:

[1]Donato,R.Collectivescaffoldinginsecondlanguagelearning[A].

J.Lantolf&G.Appel,Vygotskianapproachestosecondlanguage

research[C].Norwood,NJ:Ablex,1994.

[2]Gass,S.&L.Sellinker.Secondlanguageacquisition:Anintro2

ductorycourse[M].Mahawah,NJ:LawrenceErlbaumAssociates,

2001.

[3]Izumi,S.,Bigelow,M.,Fujiwara,M.&Fearnow,S.Testingtheoutputhypothesis:Effectsofoutputonnoticingandsecondlan2guageacquisition.StudiesinSecondLanguageAcquisition,1999(21):421-452.

[4]LaPierre,D.Languageoutputinacooperativelearningsetting:

Determiningitseffectsonsecondlanguagelearning[D].MAthe2

sis,UniversityofToronto,Canada,1994.[5]Lightbown,P.&R.Halter.Comprehension2basedESLprogram

inNewBrunswick:Grade8[Z].FinalreporttotheDepartmentof

theSecretaryofState,Ottawa,1993.

[6]Mackey,A.,S.Gass&K.McDonough.Learners’perceptionsaboutfeedback[J].StudiesinSecondLanguageAcquisition,2000(22):471-497.

[7]Pica,T.,Halliday,L.,Lewis,N.&Morgenthaler,L.Compre2hensibleoutputasanoutcomeoflinguisticdemandsonthelearner[J].StudiesinSecondLanguageAcquisition,1989(11):63-90.[8]SharwoodSmith,M.Comprehensionvs.acquisition:Twowaysofprocessinginput[J].AppliedLinguistics,1986,(7):118-132.[9]Swain,M.Communicativecompetence:Somerolesofcomprehensi2bleinputandcomprehensibleoutputinitsdevelopment[A].S.Gass&C.Madden,Inputinsecondlanguageacquisition[C].Rowley,MA:NewburyHouse,1985.

[10]Swain,M.Threefunctionsofoutputinsecondlanguagelearning

[A].G.Cook&B.Seidlhofer,PrincipleandPracticeinAp2

pliedLinguistics[C].Oxford,England:OxfordUniversity

Press,1995.

[11]Swain,M.,&LapkinS.Problemsinoutputandthecognitive

processestheygenerate:Asteptowardssecondlanguagelearning[J].AppliedLinguistics,1995(16):371-391.

[12]White,L.Adverbplacementinsecondlanguageacquisition:Some

effectsofpositiveandnegativeevidenceintheclassroom[J].Sec2

ondLanguageResearch,1991(7):133-161.

[13]戴炜栋.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英语教学“一条龙”体系[J].外语

教学与研究,2001(5):322-327.

[14]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M].上

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15]王初明.正确认识外语学习过程是提高外语教学质量的关键

[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10):40-42.

[16]王初明,牛瑞英,郑小湘.以写促学[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

(3):207-212.

更正:①本刊第2期第40页,连淑能教授的研究方向应为汉英语言与中西文化,

翻译理论与技巧,跨文化交际学。

  ②第3期目次页杨文秀的论文标题是:语用能力・语言能力・交际能力。  特向作者与读者致歉。

———本刊编辑部

・37・

© 1994-2007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