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文章选编 1996正 建立稳定的棉花生产体系初探 江西省棉麻集团公司 吴吉勇 丁小巍 如何建立稳定的棉花生产体系,是我国棉花体制研究的重要课题。在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对棉花资源的基础性配置作用的同 时,积极采取法律、经济以及行政等各种手段,消除市场机制带来的盲目性和负 面作用,有效地保障棉花生产的稳定发展,这是建立稳定的棉花体系的根本目 的。 目前我国棉花生产的基本状况是:中央根据棉花市场的供需形势进行统一 决策,主要通过下达国家指导计划进行统一收购、统一调拨供应。这种体制对于 稳定棉花生产、平衡棉花资源、保障军需民用、满足纺织工业需要、维护社会安定 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这种 体制的弊病也逐渐显露出来,主要表现在:依靠行政手段来组织生产,政策的滞 后性较大,棉花生产难以与市场需求协调一致,因而棉农及各级政府在安排下年 度生产时,往往根据自己对市场的片面认识或从本地的局部利益出发,棉花畅销 时盲目扩大植棉面积,棉花滞销时又大量缩减植棉面积,这样不但影响了国家计 划的严肃性,而且容易造成棉花生产的大起大落,导致全国棉花生产波动。近十 几年来,全国棉花总产量最多时达1.26亿担,最低时仅为7080万担,波动幅度 大,因而,建立稳定的棉花生产体系确实是非常必要的。 如何建立稳定的棉花生产体系?笔者根据多年的实践,再结合国家棉花体 制改革的框架,提出以下三点主要措施: 一、建立基本棉田面积的保护制度 一定的棉田面积是保证棉花产量的基础。要稳定生产,首先要稳定面积。 目前我国的植棉面积大多由产棉省区根据国家调拨计划和市场供需形势自行确 定。但由于不少地方对国际国内棉花市场的分析不够全面、准确,而且缺乏全国 一盘棋的概念,在实际工作中往往会根据片面的认识和从地方利益出发来随意 增加或缩减棉田面积,这样不但会造成棉花生产的大起大落,而且容易挫伤棉农 的积极性。由于1995年度棉花滞销,今年有些未完成植棉计划,甚至有的地方 政府强令老棉区和宜棉地区的棉农改种其它农作物,这种不合理的行政干预不 仅违背棉农意愿,影响干群关系,而且违背自然规律,影响土地使用效益。因此, 一1 8— 1996经 优秀文章选编 建立基本棉田保护制度极有必要。按全国每年正常需求棉花量来计算,应保持 9000万亩棉田。如果把棉花需求量的增长和因科技投入促使棉花单产提高这 两个因素同步考虑的话,在全国范围内划定9000万亩宜棉土地为基本棉田是比 较合适的。 为保证9000万亩基本棉田面积的落实,一是要尽快立法,制定基本棉田面 积保护法,确保宜棉土地种上棉花,并明确棉田面积的开发、利用、管理的具体办 法和各级政府的职责;二是要通过行政渠道,根据各地宜棉土地的实际情况把 9000万亩基本棉田面积分解下达给各产棉省区,并由省区逐级落实到农户;三 是要运用经济手段,把面积落实情况同扶持优惠政策挂起钩来,像美国一样实行 棉花信贷支持制度,建立科技发展基金制度等等,以促进基本棉田的棉花生长良 好。 二、建立良种繁育推广制度 优良品种在农业中的增产效果十分显著。在现代农业中良种繁育推广工作 被称为“绿色革命”,而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随着世界棉花市场的竞争愈来愈 激烈,美国、澳大利亚等产棉国对棉花优良品种的研究、培育和推广的重视程度 绝不亚于工业,除了有一大批专门的高级研究人员从事这项研究工作外,国家还 采取立法和经济及行政手段来规范种子管理,实行由国家统一繁育、统一供种, 为棉花获得优质高产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随着我国对棉花需求量的增加和植 棉面积限制,提高单产水平已经成为增加棉花产量的关键,而不断地更新、推广 良种又是提高单产的重要条件。因而,建立棉花的良种繁育推广制度势在必行。 八十年代以来,我国的棉花良种繁育、推广工作已取得了不少成果,山东、江苏、 新疆等省区都先后培育出了适合本地种植的高产优质品种,为我国棉花生产的 稳定增长做出了贡献。现在的关键是应把良种繁育、推广工作制度化,一是要组 织棉花科研机构积极研究培育适合我国各种地域棉区土壤、气候和栽培条件的 高产优质的新品种;二是要在各地棉区建立规范化的良种基地,对优良品种进行 提纯复壮,保持其优良特性;三是要调整利益分配机制,调动种子经营部门推广 良种的积极性,要对农民实行统一供种,并尽快革除各家各户自留种子的陋习。 三、建立棉花生产科技投入的保证制度 在保证对棉花生产物资投入的前提下,对棉花生产进行科技投入,大力开展 科技兴棉,对提高棉花产量和增加棉农收入极为重要。目前,国家和各级地方政 府用在棉花生产上的科技投入并不少,但效果不理想,其主要原因有:一是科技 投入没有形成制度,各地棉区都是根据自己对科技兴棉的认识自发地开展这项 工作,并无一致的长远规划和组织程序;二是科技投入没有全部用到刀刃上,如 对棉花生产科研的扶持款,有的地方没有真正用于科技研究,而是用于轧花厂、 一】9一 优秀文章选编 榨油厂或纱厂等固定资产的重复建设;三是没有形成科技投入和开发资金的良 性循环机制,致使科技投入常常得不到合理的补偿,后劲不足。针对这些问题, 笔者认为,应尽快使棉花的科技投入制度化。一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从国家到 各地棉区都要建立长期规划,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要充实加强科研机构的力 量,在科研部门适当引进市场观念和竞争机制。要实行科技成果的有偿转让和 有偿服务,以提高科技人员的积极性,促进其多出成果。二要适当增加科研经 费,国家财政和地方财政每年都应拿出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棉花科研,用于棉田 基本建设,提高棉田的抗灾能力和地力。同时要确定科研开发基金的使用范围。 可以说,科技投入是一本万利的事,一项科研成果的社会价值是巨大的,但对投 资者(目前主要是靠政府财政拨款)来说产生的直接收益并不一定十分明显。因 此,此项工作应眼光长远、舍得投入。同时也可考虑科研项目谁投入、成果谁受 益的办法,鼓励一些企业单位和个体私营者向科研部门投资,加快科研步伐,多 出成果,以解决有些科技机构经费不足的问题。三要加强科技网络建设,使科研 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发挥其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使科技投入早见成效,早 得回报,以形成“投入一回报一再投入”的良性循环机制。 一2O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