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数学课的教学质量,关键要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要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由“学会”进入“会学”。下面谈谈我的一些浅析认识和做法。
一、要优化师生关系。学生喜欢某一个老师,就会喜欢这个老师所教的科目。要让学生喜欢你,就要与学生多沟通。知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帮学生所忙,从而激起对老师的爱,对数学的爱。其次,教学要因材实教,让优生更突出,也不要放弃任何一个差生,要一而再、再而三地辅导,做到耐心细致,不厌其烦。如在期末复习讲作业、卷子时,我会让掌握了知识的学生可以不听课,选做适合自己的练习题或看其它有用的书;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可以少做一些难度较大的题。还可以适当介绍古今中外数学中的感人事迹,以此来鼓励学生具备顽强的毅力。总之,只要持之以恒,你会发现,班上的优生会越来越多,差生会越来越少。
二、向课堂要效率。第一、加强课前预习
指导学生学会课前预习,使学生做到心中有数,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预习一般要做到:“看一看、画一画、写一写、想一想。”“看一看”就是看新授内容,了解知识
1的前后联系,明白本节所学的主要内容;“画一画”即勾勒出本节重点、难点及不懂的地方,上课认真加以解决;“写一写”即动手、动脑。用笔记出“看”出的问题和“画”出内容;“想一想”即回顾一下看过、画过和写过的内容,发现问题,找出难点,在听课时加以解决。
第二、课堂精讲多练
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精讲多练。教师首先要在备课上狠下功夫:备出内容,备出学生,备出兴趣,备出启发和练习。正确地处理好“讲”与“练”的关系。要特别注意学生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征。心理学家表明:小学生注意力最有效的时间是20分钟左右,教学中要掌握好这个尺度,新授的内容要在这时间内完成,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动手、动脑、动笔共同解决问题。一般应按照“导入—尝试—讲解—练习—作业”的程序进行。“讲解”一定要精讲,抓住核心,针对性地进行点拨,充分发挥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作用。
第三、课后巩固提高
练习是小学学习数学的主要方法,也是巩固提高的有效途径。练习要精心设计,有目的地进行,防止“题海战”、“疲劳战”等不利于学生巩固提高的方法出现。针对所学内容,选择有代表内容的类型题进行练习,也让学生自编一些与所学内容同类的类型题进行练习计算。通过练习掌握其规
2律,总结其方法,逐步提高计算能力。学生课堂上、课后做的练习题要及时批改,对学生没有掌握的知识,可以采用个别辅导,优生帮差生和全班讲解等方式,及时让学生掌握每个新授内容,绝大多数人掌握了,才能教学下一个内容。
三、要从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要让学生学习好,首先要帮助学生“能”学习。学生自身必须具备基本的学习能力,包括注意力、思考力、记忆力、自我认识能力等。要理性分析“学生上课走神”的原因,帮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教会学生正确的记忆方法等。这些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学生只有有了这个基础,才能在学习的大道上快乐、持久的奔跑。
四、帮助学生戒除不良的学习习惯。
坏习惯就像是小蛀虫,它会在不知不觉间损害学生的学习成效,为让学生的学习得到真正的保证,一定要让学生克服一些影响学习上的不良习惯。这会让孩子受益一生的。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要靠各位老师们共同探索、总结。“几滴汗水,几分收获”一切理论只有付诸实践,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
3教学质量监控计划
教学质量监控计划
一、教学质量监控及监控的目的:
所谓教学质量监控,是指监控组织通过对教学质量的持续监督,定期收集有关教学工作质量、教学成果质量和办学条件质量等方面的信息,在分析整理的基础上发现可能存在的质量问题,对教学行为及时调控,以稳定与提高教学质量的过程。学校的根本任务是育人,教学质量及人才培养质量是学校的核心问题,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关系着学校的生存与发展。在新形势下,为了全面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实现规模、质量、结构、效益协调发展。基于此,我校树立“教学质量生命线”的意识,并积极构建系统的、科学的、有效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坚持行之有效的教学监控措施,实施教学质量的三全管理,有力地促进和保证我校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二、教学质量监控的总体系:(基本思路)
1、教学质量监控的目标体系:(1)人才培养目标系统——其主要监控点为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人才培养方案等;(2)人才培养过程系统——其主要监控点为教学大纲的实施、师资的配备、课堂教学质量、教学内容和手段的改革、考核内容和方式的改革等;(3)人才培养质量系统——其主要监控点为课程合格率、优秀率、各项竞赛获奖率、创新能力等。
2、教学质量监控的组织体系:由教导处、教研组及教师构成三级监控组织,根据管理的职能,在不同层面上实施质量监控。
3、教学质量监控的方法体系:(1)教学信息监控——通过日常的教学秩序检查,期初、期中和期末教学检查,通过教学信息反馈和学生学习信息反馈等常规教学信息收集渠道,及时了解和掌握教学中的动态问题。(2)教学督导监控一-对所有教学活动、各个教学环节、各种教学管理制度、教学改革方案等进行经常性的随机督导和反溃(3)调整控制方法——根据信息收集、信息处理进行及时的调控。
4、教学质量监控的制度体系:(1)教学研究制度(2)听评课制度一-行政领导、教学管理人员、教研组长及同行相结合的听评课制。(3)学生评教制——每学期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由学生作为课程教学评估的主体,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估。(4)教学常规制度(涉及教学计划、备课、上课、辅导、作业、考试等环节)。
三、教学质量监控的措施:1、教学质量意识的强化。
结合专题及事例,渗透并树立教师的质量管理意识,让“为了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的观念达成共识,使具有不同天赋、潜能,不同气质、性格、文化背景的学生都得到最大的发展。2、加强教学质量的三全管理。
A、全面性管理:要求对全体学生的思想品德、文化科学、身体心理、审美、劳技等方面素质的提高进行全面的评价监控。不仅强调学生的认知水平,还应包括学生通过教学所获得的作为一个人所应具备的各种综合素质。B、全员性管理:全体师生都要参与到教学质量管理中。
C、全程性管理:加强教学工作过程的环节性管理,明确教学工作过程各个环节
的质量标准,我校制定的《教学规程》指明了各环节的质量要求。使教师在备课质量、上课、作业、辅导质量等方面得到有效控制;使学生在预习、听课、复习质量等方面得到监控。
3、教学质量的检查。“四结合”A、集中检查与日常检查相结合;B、普遍检查和随机抽查相结合;C、检查与指导相结合;D、自检与互查相结合。4、教学质量的评价。“三结合”A、过程性评价和终结评价相结合的办法;B、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C、与教师学期评价相结合。
5、教学质量的分析。学生、任课教师、班主任以及学校的四级分析。6、发挥三级监控功能,实施分层目标管理。(1)一级监控――教导处
教导处是监控执行的中心,是实施教学及管理的实体,也是实施教学质量监控最重要的组织,起组织协调、分析反馈作用。
A、结合现代社会、教育的新形势,对教师进行教学观念、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师资培训。
B、定期(期初、中、末)检查或通过网络随机抽查教师的备课、上课、作业等教学工作情况,发现有特色的和不足的及时总结。每次检查要突出重点,要检查教学活动的全过程。
C、每学期定期(单元练习、期中检测和期末考试)或不定期进行学科知识、能力的抽查,并对结果进行科学分析,将情况及时反馈于任课教师,指导并帮助教师做好质量分析,从而提高自身教学水平。
D、继续开展定量性听课,做到有记录,有评析。(各教研组内成员之间互相听课要加强,新老教师也要互相听课)
E、每月1次教学质量分析会。研究、讨论、分析并解决教学中存在的共性问题。
F、召开学生座谈会,了解教师的教学情况及作业布置量、批改情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