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榕意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菏泽市郓城县中考语文试卷

菏泽市郓城县中考语文试卷

来源:榕意旅游网
菏泽市郓城县中考语文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 基础题 (共4题;共23分)

1. (4分) 下面一段话中划线的句子均有语病或错别字,请在下面横线上改正。

目前,地球的绿色之肺——①森林正在日益委缩。②近200年来,地球上的森林大约已有三分之一左右被采伐和毁掉。而另一方面,由于地球上的烧物增多,③二氧化碳的排量在强烈增加。此消彼长,使得地球生态环境恶化。这导致全球气候变暖,④对人类的生产而且生活产生巨大的影响 , 甚至威胁人类的生存。

①________ ②________ ③________ ④________

2. (7分) 下面句子都有语病,请改正过来。

①我们再也不是任意被列强欺侮的国家了。②因为我们有无数的能人志士,他们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大力发扬敢拼敢搏,为我们国家增光添彩。③他们就像松树一样屹立在陡峭的险峰上。④他们深知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基础知识必须从小打起。

第①句话中,语序不当,应将________调到________之后。 第②句话中,成分残缺,应在________后面添加________。 第③句话中,成分累赘,应删除________词。 第④句话中,搭配不当,应将________改为________。 3. (5分) (2020·九台模拟) 名著阅读。

(1) 《水浒传》的作者是元末明初小说家________,小说结构很有特点,作者采取了________的链式结构。第四十回以前先讲单个英雄人物的故事,然后百川会海,逐步发展到梁山水泊大聚义。第七十回以后,写他们最终________。

(2) 《水浒传》中“生得面圆身大。鼻直口方,腮边一部貉绒须。身长八尺,腰阔十围。手持一柄禅杖,腰系一把戒刀”这一肖像描写的对象是________。请列举一个跟他有关的故事情节________。

4. (7分) (2020·香坊模拟) 按教材原文填空。 (1) ________,飞鸟相与还。 (陶渊明《饮酒》)

(2) ________,千骑卷平冈。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3) 俄顷风定云墨色,________。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4) 一曲新词酒一杯,________。 (晏殊《浣溪沙》) (5) ________,回清倒影。 (郦道元《三峡》)

(6) 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以“________,________”两句刻画游鱼的数量和形神姿态,也从侧面生动传神地写出潭水的澄澈透明。

二、 阅读理解 (共4题;共74分)

第 1 页 共 10 页

5. (9分) (2018七下·无锡月考)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语气词,通“耶”)!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字。

①卿今当涂掌事________ ②及鲁肃过寻阳________ ③即更刮目相待________ ④大兄何见事之晚乎________ (2) 翻译句子。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6. (25分) (2020·安徽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世界还很年轻 刘丽丽

①初中毕业,我考到县城读书,母亲做了个相当前卫的决定:垦荒种棉花,来年用自家的棉絮给女儿做一床新铺盖。在这个精彩纷呈的世界上,彰显母爱的事每天都会发生,没有什么稀奇,唯一不同的就是我感觉她的这个决定又笨又没有必要。

②那时环绕在村子四周的都是水田,没有现成的棉花地,就算种出了棉花,变成新被褥至少需要一年的时间。再者,种棉花几乎要天天喷药,否则虫子猖獗,到秋后留不下几个棉桃。但是在成堆的困难面前,母亲大手一挥,她很坚决,她的理由也很简单:女儿考到县城就必须配好的被褥,公家发的她信不过。

③开学后我就忙碌自己的学业,母亲也忙,忙秋收,忙着打听种棉花的事。那时候村里没有电话,她又不会骑自行车,种棉花的亲戚离我们村十几里地,她都是一步步走着去的,从没有喊过累。她选中的棉田依傍着沟渠,是一块撂荒地,长满了白茅和芦苇。土地解冻之后,母亲就扛着铁锹去垦荒。茅草根和小芦苇的根,把那块地包裹得又密又厚,像一条错综的毯子。这样的地块,掘起来很费劲。往常一锹下去就能翻上来的土,这里得多费几倍的力气。一个春天下来,母亲的脸变得又黑又瘦,以致我回家看到她的模样,吓了一跳。母亲黑了瘦了,但是那块荒地却变得有边有角,平头正脸。种子已经播到地里,盖了白生生的薄膜,芜杂的世界在春天里呈现出新的秩序。

④学校的功课紧张,她每天如何辛劳我是不知道的。后来听邻居说起,每天下地回来,她就钻进厨房先忙活出一家人的饭食,然后趁着薄暮时分的天光,再钻进棉花趟子里,掐杈子,打花心,捉虫子。干这些活都是零打碎敲的工夫,牺牲的却是她的休息时间。有一回可能是太累了,母亲竟然歪在棉花地旁边的草沟里睡着了。

⑤那段时间我的成绩并不稳定,心情晴朗的时候少,阴天的时候多。功课紧张,偏偏班主任又指定让我参加学校的演讲赛。虽说我普通话比较标准,但是以我内向的性格,让我在人前侃侃而谈,甚至连比划带拍桌子的演讲,把观众感动到掉眼泪,我实在觉得为难。当我站在棉花地头跟母亲大吐苦水的时候,就是怀着这样一种抗拒的心情,

第 2 页 共 10 页

我想打退堂鼓。

⑥那是秋天的清晨,草籽在秋风中陆续成熟,草叶上闪烁着晶莹的光亮。母亲正在棉田里忙碌着,她的腰间系了一块塑料布,防止露打湿衣服,但是裤脚上却已经变得湿漉漉的。她一边掐去疯长的权子,一边仔细翻检棉花嫩蕾上的虫子。在一棵棵棉苗前,母亲的急性子和坏脾气都消失了,她变成了一个极其耐心的人,就像面对着十分宠爱的孩子。是啊,从春天到秋天,田里的无数棵棉花,就是这样一遍遍翻检过去,又抚摸过来的,每一棵棉花上都留下了她的指纹和温度。母亲的情意没有白费,棉花们都很争气,叶子深绿,极力展开的枝权间已经见到累累的棉桃。听完我的诉苦,母亲说:“老师让咱讲是看得起咱,那你就好好地讲。”回头揪下一个被雨水捂烂的桃子,惋惜叹了一口气,继续说,“一遍讲不好,你就多讲几遍。好东西都是熬出来的。”

⑦最后的这句话突然击中了我的心。看着黑瘦的母亲,我突然一阵心酸,同时一股莫名的力量在心底泛起。为了我的新铺盖,母亲在“熬”;为了演讲赛的好成绩,我也要“熬”。她虽然讲不出深刻的道理给我听,但她倔强地认定,自己的心血和汗水最终会变成洁白的棉絮,去温暖女儿,让她在白天繁重的课业之后,夜里有一个轻盈幸福的梦。为了这份信念,她不喊苦不叫屈,硬生生将一块荒地变成了棉田。那时候,她既要照顾半身不遂的祖父,又要处理一大摊子家务。在焦头烂额里,信念如同一盏孤灯,在黑暗中亮起。循着这光亮,她看到了丰收在望的棉花,她的女儿也读出了一番人生的隽语。

⑧多年之后回望,我还记得整日里那个劳碌的身影,记得她的不服输和坚持。这些年来,每当我疲倦偷懒,我便习惯性地向着故乡的方向张望一会儿,然后俯下身子继续我的工作。

⑨世界在窗外,未来在远方,亲爱的同学,你准备好出发了吗?希望你的心头也有一盏灯照拂,希望你坚定而努力。正如茨维塔耶娃在诗中写的那样:

⑩世界还很年轻,一切都将发生,为了你能到来。

(1) 第①段结尾说“我感觉她的这个决定又笨又没有必要”。作者认为“这个决定又笨又没有必要”的原因是什么?

(2) 结合语境,根据要求赏析下面语句。

①茅草根和小芦苇的根,把那块地包裹得又密又厚,像一条错综的毯子。(从修辞角度) ②有一回可能是太累了,母亲竟然歪在棉花地旁边的草沟里睡着了。(品味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3) 谈谈你对第⑥段画线句“好东西都是熬出来的”的理解。 (4) 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母亲的形象。

(5) 文章用“世界还很年轻”做标题,有何用意? 7. (20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与白马在一起的夏天 (美)威廉·萨洛扬

凌晨四点,整个村庄都在沉睡中,突然,一阵轻敲窗户的声音惊醒了我,“阿兰姆。” 一个声音在窗外轻轻叫唤道。

第 3 页 共 10 页

是我的堂兄穆拉德!我从床上一跃而起,迅速打开窗户。我简直无法相信我看到的一切。虽然还不是早上,但因为是夏天,黎明前的亮光已足让我知道我不是在做梦。我的堂兄穆拉德正骑在一匹漂亮的白马上。

我把头伸出窗外,揉揉眼睛。“你没看错,”穆拉德用亚美尼亚语说道,“是一匹马。你没有在做梦。如果你想骑的话,就快点出来。”

我知道我的穆拉德是所有同龄人中行为最疯狂的一个,但是我仍然无法相信眼前的事实。

我最早的记忆就是关于马的记忆,我的第一个愿望就是骑马。然而我们很穷,我们整个部落都处于贫困之中。每个家庭的钱都只能勉强维持一日三餐的食物。然而我们很诚实。我们因为我们的诚实而闻名。我们不会利用任何人,更不用说去偷别人的东西。

我知道穆拉德家没有马,他本人更不可能有钱买马。我猜测这匹马一定是他偷来的。然而,我对马太痴迷了,在我看来,偷一匹马来骑跟偷别的东西(比如偷钱)似乎是不一样的,也许这根本不算偷。

我迅速穿好衣服,然后从窗户跳到了院子里。穆拉德轻轻下马,把我扶到了马背上。 几分钟后,我们来到了乡间公路。空气无比清新极。骑在马背上奔跑的感觉真是爽极了。

“阿兰姆,坐稳了。”穆拉德提醒我,然后,他双腿用力一蹬马的肚子,喊道:“驾!”白马后腿站立,前脚扬起,长嘶一声,然后像一支离弦的箭一样蹿了出去。马穿过田野,跨过灌溉沟渠,向乡间公路跑去……我们跑了一圈又一圈,马和人都大汗淋漓。

太阳就要升起来了,“我们得回去了。要不大家都起床了,我们的秘密就藏不住了。” 穆拉德说道。

“我们把它藏在哪里?”我问道。 “我知道一个地方。”穆拉德答道。

大约十分钟后,我们悄悄地牵着马走进了一个废弃的谷仓。谷仓的地上有一些燕麦和干草。

那天下午,我正在穆拉德家玩。一个叫约翰·拜伦的农民来穆拉德家作客。约翰·拜伦的家在另外一个村庄,离我们部落有十英里远。“我丢失了一匹马,一个月了也还没见它回来。可是这匹马花了我600美元啊!”约翰·拜伦对穆拉德的父亲说。

他们接下来说了什么,我不知道。我已经跑出去找穆拉德。

穆拉德正在一棵桃树下救治一只受伤的小鸟。“你居然已经收藏了那匹马一个月!”我盯着他说道。 穆拉德没有看我,只是专心地给小鸟受伤的翅膀涂药。

“干脆,我们把马留下来一年时间吧。”说完,我热切地看着穆拉德。

“我知道你需要一年时间才能学会骑马,但我们不能留这么长时间。”穆拉德头也不抬回答我。 “那你打算什么时候把马还回去。”

“最多六个月。”说完,穆拉德站起来,用力把小鸟抛向天空。小鸟努力拍打着翅膀,几乎要掉下来,但最终,它还是飞走了,而且越飞越高,越飞越稳。

接下来的几个星期,穆拉德每天凌晨都来接我出去骑马。我们在田野旁的公路上尽情地驰骋。太阳升起来之前,

第 4 页 共 10 页

我们就把马牵回那个废弃的谷仓。那是一段多么快乐的日子啊!

可是这一天还是来临了。那天早上,我们在牵马回去的路上碰到了正赶往镇上的约翰·拜伦。他盯着白马问道:“请问,你这匹马叫什么名字?”

“小心肝。”穆拉德答道。

“我可以看看它吗?”约翰·拜伦问。 “当然可以。”穆拉德说道。

在仔细查看了几分钟后,约翰·拜伦说道:“如果你们部落不是享有诚实的美誉,我几乎就认为这匹马就是我丢失的那匹马。嗯,也许它跟我的马是双胞胎。”说完,他转身就离开了。

三天后,约翰·拜伦又来到了穆拉德家。

“我的马回来了!而且,它比以前更强壮了!”他高兴地说道。(有删改) (1) 请从穆拉德的角度,围绕“白马”将小说的主要情节补充完整。 ①私藏白马——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

(2) 下面两个句子都写“我”“无法相信”看到的情况。“无法相信”原因分别是什么? ①我简直无法相信我看到的一切。 ②但是我仍然无法相信眼前的事实。

(3) 小说开头说“穆拉德是所有同龄人中行为最为疯狂的一个”,请联系全文概括作者这样说的理由。(答出三点即可)

(4) 下面对文章主旨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肯定的人们应该坚持以诚实为荣,是非分明的原则。 B . 鼓励解放孩子天性,让孩子率性自由成长的做法。 C . 倡导大人们用约翰·拜伦的方式纠正孩子的错误。 D . 教育孩子不能因为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而丢弃诚实的美德。

(5) 设想小说接下来可能发生的一种情境和结局,并用简明的语言叙写出来。要求字数在50字左右。 8. (20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题。 徒步穿越南极(节选)

9月27日的天气是我见过的最坏的天气。浓雾里,狂风夹着大雪向我们袭来。前一天,舟津圭三的狗死了。情况愈来愈糟,只剩下两天的狗食,而下一个食品存储点也肯定被雪埋掉了。这时失去无线电联系已有一个星期了。况且,这种天气飞机也不可能找到我们。走过的路程还不到全程的三分之一。晚上我们聚在路易斯的帐篷里讨论下一步计划。大家一致同意,精简随身所带物品,从登山工具、望远镜到缝衣针,甚至一些科学仪器。

随后,我们进入所谓的“不可接近区”地带,这里的海拔已达3 475米,眩晕感和呼吸困难使得驾雪橇和扎帐篷都要费很大力气。同时还遇上了雪地波纹——表面已冻成波浪状的冰雪面,在这种冰面上雪橇很难走,滑雪几乎不可能。此外,我们还要防止紫外线的照射,防晒霜之类的东西根本没有用,只有戴上面具才行。

第 5 页 共 10 页

……

“不可接近区”地带的环境在许多方面都是非常恶劣的,不但有风暴,而且无线电联系也几乎不可能,我们又一次感到自己被现代文明抛弃了。

……

日复一日,周复一周,单调和寂寞又开始向我们挑战。我一个劲儿地绘制太阳系图谱,试图摆脱这单调的银白色世界。路易斯则想象着他每天都在做着不同的事情,今天是矿工,明天是法国总统。大河说他要重建他的整个人生观。舟津圭三想起了日本,他的家,他的女朋友,他想高歌。杰夫还是那样有条理有计划,计算着剩下的里程数和食品量。

1月18日我们到达前苏联的东方站科学考察基地,成为第一批横穿“不可接近区”的探险者。

离和平站还有两天的路程,暴风雪又反扑回来。我们只有像以前一样,在帐篷外每隔几步钉一个桩固定帐篷。也就是在这个地方,舟津圭三出帐篷照顾雪橇狗时迷了路。他后来在日记中写道:

“我刚刚躲进挖好的雪槽里,雪就开始在我身上堆积起来,5秒钟,10秒钟……最后只剩下一个透气孔,雪慢慢钻进我的衣服里,身体感觉愈来愈冷。我知道队友们会来找我,相信他们会找到我,只是时间问题,我只有相信这点……

“没有多少人有过在暴风雪中迷路的体验,我对自己说:‘安心下来,想想好的一面。’寂寞和大雪陪伴着我,我感到又像回到了妈妈的肚子里,可以听到自己的心跳声,嘭,嘭,嘭,像一个小宝贝在怀里,和大自然相比,和南极相比,个人实在是渺小。”

……

第二天风暴平息了,这天是1990年3月3日。走了220天6 020千米,我们终于来到了南极大陆的另一边。进入和平站,我们欣喜若狂,那种感觉难以用语言来表达,我们受到了和平站工作人员的热烈欢迎,大约有一百多人,维克多的妻子娜塔莎也专程飞来迎接我们。探险的经历已经把我们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我们的友谊已经成熟。也许这次探险的最大成功是证明了我们是一个整体,而不是六个原本陌生的来自不同国家的人。

(1) 文中探险队员在徒步横穿南极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

(2) 从文中看,这支探险队成员来自不同国家,你能看出来自哪几个国家?(答出3个即可)

(3) 斯科特一行探险南极使用西伯利亚矮种马帮助(后来这些马被冻死了),阿蒙森等人使用了可以在极圈内

第 6 页 共 10 页

耐寒的爱斯基摩狗拉雪橇帮助行程,那么,文中的这支探险队用什么来帮助自己前行呢?

(4) 对文末画线的句子,你是如何理解的?

三、 作文 (共1题;共5分)

9. (5分) (2017·杭州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年轻的儿子与年迈的父亲散步,父亲走走停停,或是体力不支或是路边的风景吸引了他,儿子不断的催促父亲,并说道:“爸,你要是走不动了,我背你。”父亲回答到“儿子,你老父亲还没那么没用,走那么点路就不行了,散步,急不得,差不多停一下,然后再继续走,走走停停这样会更好!”儿子看着满脸岁月痕迹的老父亲点点头,跟着父亲走走停停,迈向前方。

上面这段文字引起了你的哪些共鸣和引发了怎样的思考?请根据上述材料的含义,写一篇600字至800字的文章。

【注意】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③不得抄袭、套作。④文中不能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以及教职工、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

第 7 页 共 10 页

参考答案

一、 基础题 (共4题;共23分)

1-1、

2-1、

3-1、

3-2、4-1、4-2、4-3、4-4、4-5、

4-6、

二、 阅读理解 (共4题;共74分)

5-1、5-2、6-1、

第 8 页 共 10 页

6-2、

6-3、6-4

6-5

7-1、7-2

7-3

7-4、 7-5、8-1

8-2、8-3、8-4

第 9 页 共 10 页

三、 作文 (共1题;共5分)

9-1、

第 10 页 共 10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nryq.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