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选题 病毒性肝炎 A型题
A-1. 急性乙型肝炎最早出现的血清学指标是, ( ) A. HBsAg B. 抗HBs C. HBeAg D. 抗HBe E. 抗HBc
A-2. 乙型肝炎病人体内是否存在HBV复制, 可测 ( ) A. 抗-前S2抗体 B. HBsAg C. HBV-DNA D. 抗-HBe E. 抗-HBcIgG
A-3. 下列指标表示复制, 但除外 ( ) A. HBV-DNA B. PHSA-R C. DNA-P D. HBsAg E. 高浓度抗-HBcIgM
A-4. Dane颗粒核心部分不包括下列哪一项 ( ) A. 环状双股DNA B. DNA-P C. HBcAg D. HBeAg E. HBsAg
A-5. 急性乙型肝炎窗口期阶段可检出的血清标记物是 ( A. HBsAg B. 抗HBs C. HBeAg D. 抗HBcIgM E. HBV-DNA
A-6. 急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窗口期 ( )
A. HBsAg(-) 抗HBs(+) HBeAg(-) 抗-HBe(-) 抗HBc(-) B. HBsAg(+) 抗HBs(-) HBeAg(-) 抗-HBe(-) 抗HBc(+) C. HBsAg(-) 抗HBs(-) HBeAg(-) 抗-HBe(-) 抗HBc(+) D. HBsAg(+) HBeAg(+) 抗-HBc(+) E. HBsAg(+) 抗-HBe(+) 抗-HBc(+)
A-7. 关于乙肝病毒基因组错误的是 ( ) A. L链有S.C.P.X 四个开放读码区 B. S区分为前S1, 前S2两区 C. C区编码HBcAg及HBeAg D. P区编码DNAP
E. 前S2区编码PHSA-R
A-8. 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 )
) A. HAV基因组由单股RNA组成 B. HBV基因组由双股DNA组成 C. HCV基因组由单股RNA组成
D. HDV是缺陷病毒, 基因组由单股DNA组成 E. HEV基因组由单股RNA组成
A-9. 不属嗜肝DNA病毒科中的成员是 ( ) A. 鸭乙型肝炎病毒 B. 土拨鼠肝炎病毒 C. 黑线姬鼠肝炎病毒 D. 地松鼠肝炎病毒 E. 乙型肝炎病毒
A-10. 关于肝炎病毒哪项是正确的 ( )
A. HAV-IgM型抗体可长期存在 B. HBV正链四个开放读码区 C. HCV传播方式与HEV相似 D. HDV是没有包膜的RNA病毒 E. HEV含双股RNA
A-11. 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 )
A. 抗-HEVIgG阳性可诊断为戊型肝炎病毒感染
B. HBsAg和HDAg均呈阳性, 可诊断为丁型肝炎及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C. HCV-RNA阳性时可诊断为丙型肝炎病毒感染 D. 单项抗-HBs高浓度阳性时, 可排除乙肝 E. 抗-HAVIgG阳性时可诊断为甲肝病毒感染
A-12. 下列试验中, 反映肝损伤的严重程度最有价值的指标是 ( ) A. ALT B. 胆红素
C. 白蛋白 D. 谷草转氨酶 E. 凝血酶原活动度
A-13. 关于妊娠期合并急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特点, 错误的是 ( ) A. 无黄疸型肝炎比例高 B. 消化道症状较明显
C. 产后大出血较常见 D. 妊娠后期患乙型肝炎者易传播给胎儿 E. 可对胎儿有影响
A-14. 下列哪一项不是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 ( ) A. 输血或血制品的途径 B. 粪-口途径 C. 注射途径 D. 母婴传播 E. 密切接触
A-15. 重型肝炎早期腹水产生的主要原因为 ( ) A. 门脉高压 B. 低蛋白血症
C. 肝内增殖的结节压迫血窦, 肝淋巴液回流受阻 D. 醛固酮增多, 钠潴留
E. 静脉输液过多, 且尿量减少
A-16. 下列哪一项不是肝性脑病的诱发因素 ( ) A. 明显低钾低钠血症 B. 低蛋白饮食 C. 消化道大出血 D. 合并感染 E. 大量放腹水
A-17. 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 )
A. 妊娠后期合并戊肝病死率高 B. 急性丙肝易转为慢性肝炎 C. 慢性迁延性肝炎一般预后良好 D. 甲型重型肝炎病死率较低 E. 慢性淤胆型肝炎易转为胆汁性肝硬化
A-18. 乙型肝炎患者以下哪项是错误的 ( )
A. 重叠感染HDV等其他肝炎病毒均可使病情加重 B. 重型肝炎常并发细菌感染
C. 乙型肝炎是肝细胞癌的主要病因 D. 急性淤胆型易转为胆汁性肝硬化 E. 慢性活动性肝炎可出现多器官损害
A-19. 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 )
A. 甲型肝炎少见为慢性病程 B. 乙型肝炎易呈慢性过程 C. 丁型肝炎少见慢性病程 D. 丙型肝炎易呈慢性过程 E. 戊型肝炎多呈急性过程
A-20. 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 )
A. 乙型与丁型肝炎病毒双重感染易致慢性化 B. 重症型肝炎较多见于甲型肝炎
C.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可发展为肝硬化及肝癌 D. 戊肝患者进展为肝硬化者少见
E. 我国婴幼儿慢性病毒携带者多见于乙型肝炎病毒
A-21. 对HBeAg阳性母亲所生下的新生儿行预防乙肝的免疫处理最恰当的 方法是 ( )
A. 丙种球蛋白 B. 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 C. 乙肝疫苗 D. 乙肝疫苗+高效价免疫球蛋白 E. 乙肝疫苗+丙种球蛋白
A-22. HBVDNA阳性,HBeAg(-)提示HBV发生了哪种变异: ( ) A. S区变异 B. P区变异 C. X区变异 D. 前C区变异 E. YMDD变异
A-23. 某女护士在给一HBsAg、HBeAg阳性患者采血时,不幸刺破手指。下列哪项处理最为重要? ( )
A. 立即酒精消毒 B. 接种乙肝疫苗 C. 肌注高价乙肝免疫球蛋白
D. 肌注高价乙肝免疫球蛋白, 2周后接种乙肝疫苗 E. 定期复查肝功能和HBV-M
A-24. 关于甲型肝炎的诊断, 哪一说法是错误的? ( ) A. 临床症状+大便分离出HAV可确诊为甲肝 B. 临床症状+抗HAV-IgM阳性可确诊为甲肝 C. 临床症状+抗-HAV升高四倍可确诊为甲肝 D. 抗-HAV-IgM阴性可排除甲肝 E. 大便HAV检查阴性可排除甲肝
A-25. 下列哪项最不适宜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 ) A. 暴发性肝炎
B. 有明显自身免疫表现的慢性活动性肝炎 C. 淤胆型肝炎
D. 流行性出血热早期持续高热 E. 慢性重症肝炎并腹水
A2-1. 一小学三年级10天内有5个学生出现食欲不振, 乏力, 巩膜黄染, ALT增高, HBsAg(-), 抗HAVIgG(-), 最可能的诊断是 ( ) A. 急性乙型肝炎 B. 急性丁型肝炎 C. 急性甲型肝炎 D. 急性戊型肝炎 E. 急性丙型肝炎
A2-2. 25岁男性, 一周来食欲不振, 检查: ALT 130u/L(赖氏法), 血清总 胆红质30μmol/L, 甲型肝炎IgG抗体(+), HBsAg(+), HBeAg(+) 抗HBcIgM抗体(+), 本例应诊断 ( ) A. 急性甲型肝炎 B. 急性乙型肝炎
C. 急性黄疸型乙型肝炎 D. 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 E. 急性甲型肝炎合并黄疸型乙型肝炎
A2-3. 男性, 25岁, 乏力、食欲不振,尿深黄3天, 神志欠清一天入院。查: T 36.7℃, P 80次/分, 烦躁, 检查不合作, 巩膜中度黄染, 肝浊 音界明显缩小。下列哪些处理是不正确的 ( ) A. 氯丙嗪 25mg肌注 B. 肝脑清500ml静滴
C. 谷氨酸钠 23g+10%葡萄糖500ml静滴 D. 20%甘露醇200ml静注 E. 左旋多巴400mg静滴, 每日一次
A2-4. 男, 32岁, 因黄疸进行性加深20天, 实验室检查, 血清 TBil 427μmol/L, DBil 307μmol/L, ALT380u/L, PTA70%, Ch200mg/dl, 蛋白电泳: γ球蛋白 19%, 临床应考虑的诊断为:( ) A. 急性黄疸型肝炎 B. 慢性活动型肝炎 C. 重症肝炎 D. 瘀胆型肝炎 E. 肝炎后肝硬化
A2-5. 患者男性, 64岁, ALT 反复异常16个月, 在外院曾用多种\" 保肝\"
药物, 输白蛋白及血浆, 但ALT仍持续轻-中度增高而入院。 查: HBsAg+抗HBs(-), HBeAg(-), 抗HBe(+), 抗HBc(+), 应进一步作 下列哪一项检查: ( ) A. AFP B. B超
C. 抗HCV及抗HDV-IgM D. 抗HAV-IgM及抗HEV-IgM E. 凝血酶原时间及胆固醇
C型题
C-1. A. 主动免疫保护易感人群 B. 被动免疫保护易感人群 C. 两者均可 D. 两者均无 1. 乙型肝炎 ( ) 2. 丙型肝炎 ( ) 3. 戊型肝炎 ( )
C-2. A. 进行抗病毒治疗(干扰素)
B. 适当补充维生素B族和C, 补充足够蛋白质 C. 两者均要 D. 两者均不要
1. 急性甲型肝炎 ( ) 2. 急性丙型肝炎 ( )
C-3. A. 无症状病毒携带者 B. 慢性肝炎 C. 两者均有 D. 两者均无 1. 丙型肝炎 ( ) 2. 戊型肝炎 ( )
C-4. A. 血清直接胆红素增高为主 B. 血清间接胆红素增高为主 C. 两者均可 D. 两者均无
1. 黄疸型病毒性肝炎(黄疸期) ( ) 2. 溶血性黄疸 ( )
C-5. A. 血清直接胆红素增高为主 B. 血清间接胆红素增高为主 C. 两者均可 D. 两者均不
1. 溶血性黄疸 ( ) 2. 肝外梗阻 ( )
X型题
X-1. HBV颗粒(又名Dane颗粒)的核心部分包括 ( )
A. 环状双股DNA B. HBcAg C. HBeAg D. HBsAg
X-2. 慢性病毒携带者可见于以下哪些肝炎病毒 ( ) A. HAV B. HBV C. HCV D. HDV
X-3. 可在患者粪便中检出病毒颗粒者是 ( ) A. 甲型肝炎 B. 乙型肝炎 C. 丙型肝炎 D. 戊型肝炎
X-4. 老年肝炎的特点以下哪些是正确的 ( ) A. 黄疸发生率高, 黄疸程度较深, 持续时间长 B. 淤胆型较多见
C. 重症肝炎较多, 病死率较高 D. 并发症较少见
X-5. 妊娠期肝炎的特点以下哪些是正确的 ( ) A. 消化道症状较明显
B. 产后大出血多见, 重肝的比例高, 病死率较高 C. 可对胎儿有影响(早产, 死胎, 畸形) D. 妊娠合并戊型肝炎时, 易呈慢性型
X-6. 重型肝炎的支持疗法是 ( )
A. 尽量补充饮食中的蛋白质 B. 尽量补充足量维生素B.C及K
C. 注意维持血中的电解质平衡 D. 大量静脉输注高渗葡萄糖溶液护肝
X-7. 肝性脑病的防治是 ( )
A. 维持氨基酸平衡 B. 降低血氨的治疗 C. 抗病毒治疗 D. 防治继发感染
X-8. 可接种胎盘球蛋白以防止肝炎发病的对象是 ( ) A. 戊型肝炎病人的密切接触 B. 甲型肝炎流行期间的孕妇 C. 甲型肝炎病人的密切接触者 D. 丙型肝炎病人的密切接触者
X-9. 下列哪些疾病可以引起肝细胞性黄疸 ( ) A. 病毒性肝炎 B. 钩端螺旋体病 C. 伤寒、副伤寒 D. 痢疾
肾综合征出血热 A型题
A-1. 肾综合征出血热的病理变化以下列哪项为主 ( ) A. 急性肾功能衰竭 B. DIC
C. 小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变性坏死 D. 低血容量休克 E. 微循环障碍
A-2. 流行性出血热低血压期血象变化, 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 ) A. 有异形淋巴细胞 B. 白细胞总数增高 C. 血小板减少 D. 血红蛋白减少 E. 中性粒细胞增多
A-3. 肾综合征出血热常见并发症除大出血外, 哪项是错误的 ( ) A. 肺水肿 B. 继发感染
C. 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 D. 肝功能衰竭 E. ARDS
A-4. 下列哪一项检查对流行性出血热的早期诊断有帮助 ( ) A. 外周血发现异形淋巴细胞, 突然出现大量蛋白尿 B. 播散性血管内凝血实验室证据 C.血尿素氮增高,二氧化碳结合率降低 D. 红细胞及血红蛋白明显升高 E. 甲皱微循环改变
A-5. 流行性出血热的病因和免疫调节疗法适用于 ( ) A. 病程第7日前 B. 病程第6日前 C. 病程第4日前 D. 病程第3日前 E. 病程第2日前
A-6. 流行性出血热有中枢神经合并症颅高压者不能采用哪项抢救措施 ( ) A. 头部降温 B. 用镇静药或亚冬眠疗法 C. 甘露醇 D. 输液用5%葡萄糖盐水 E. 速尿
A-7. 出血热病人出现高血容量综合征时的治疗 ( ) A. 活跃微循环 B. 肾上腺皮质激素 C. 扩容 D. 透析疗法 E. 免疫抑制剂
A-8. 出血热患者高血钾的治疗, 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 ) A. 高渗葡萄糖+胰岛素 B. 10%葡萄糖酸钙 C. 5%碳酸氢钠 D. 血液透析 E. 输新鲜血
A-9. 关于出血热病人的透析疗法指征, 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 ) A. 明显氮质血症 B. 颅内出血 C. 高血压, 肺水肿 D. 高血钾 E. 高血容量综合征
A2-1. 18岁, 男, 急起发病2日于12月28日就诊, 体温38~39℃, 伴头痛,身痛,乏力, 呕吐
一次。体查: 急病容, 神清, 颈软, 胸前,腋下可见针头大小出血点,心肺正常, 肝于肋下1.0cm, 血象: Hb 170g/L, WBC 82×109/L, N 0.78, L 0.22, Pt 50 ×109/L,尿蛋白 (+++), 应首先考虑 ( )
A. 伤寒 B. 钩端螺旋体病
C.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D. 流行性出血热 E. 败血症
A2-2. 男, 30岁, 急起发热 4天, 伴头痛、身痛、全身乏力, 查: T 38℃,P120次/分, BP 50/40mmHg, 神清, 眼结合膜充血, 上胸部发现散在针尖大小出血点。WBC 32×109/L, N 0.84, L 0.10, 异淋巴细胞0.60, 尿蛋白(+++), 对病人最优先的处理是什么? ( ) A. 肌注青霉素, 小剂量用起 B. 抗病毒治疗 C. 迅速扩容
D. 大量输10%葡萄糖 E. 多巴胺升压
A2-3. 男, 40岁, 12月初突起畏寒, 发热, 腰痛3天, 少尿1天,排尿时解出一膜状物, 患者做了下列化验。 你认为下列哪项不属于病情严重的指标?() A. 类白血样反应 B. 尿蛋白(++) C. 血小板少于2.0×109/L, D. 腔道出血 E. BUN大于42.84mmol/L
C型题
C-1. A. 流行性出血热 B. 钩端螺旋体病 C. 两者均有 D. 两者均无 1. 眼结合膜充血 ( ) 2. 球结合膜水肿 ( )
C-2. A. 高血容量综合征 B. 大出血 C. 两者均有 D. 两者均无 1. 流行性出血热 ( ) 2. 钩端螺旋体病 ( )
X型题
X-1. 流行性出血热低血压血象变化特征有 ( ) A. 可见异形淋巴细胞 B. 白细胞总数增高 C. 血小板降低 D. 血红蛋白下降
X-2. 流行性出血热少尿期并发感染时可选用的抗生素 ( ) A. 青霉素, 红霉素 B. 庆大霉素 C. 氨苄青霉素 D. 卡那霉素
钩体病 A型题
A-1. 在钩体病流行中最常见的临床类型是 ( ) A. 流感伤寒型 B. 黄疸出血型
C. 脑膜脑炎型 D. 肺大出血型 E. 肾功能衰竭型
A-2. 钩体病在病程缓解的第3-4天后, 可能再次出现发热(后发热) 是因为 ( )
A. 再燃 B. 复发
C. 先后两批病原侵入 D. 青霉素治疗后反复 E. 迟发型变态反应
A-3. 黄疸出血型钩体病最常见的死亡原因是 ( ) A. 肝功能不全 B. 消化道出血 C. 肺大出血 D. 急性肾功能不全 E. 电解质紊乱
A-4. 易引起钩体病后发症(眼后发症、闭塞性动脉炎)的主要类型是 ( ) A. 秋季热型(群) B. 七日热型(群) C. 波摩那型(群) D. 黄疸出血型(群) E. 流感伤寒型(群)
A-5. 钩体病感染中毒型的临床表现, 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 ) A. 发热、全身肌肉疼痛, 全身乏力 B. 表浅淋巴结肿大 C. 反应性脑膜炎, 闭塞性脑动脉炎 D. 结合膜充血 E. 腓肠肌压痛明显
A2-1. 患者急性畏寒,高热,伴全身酸痛,乏力,第5天出现面色苍白,心悸,烦躁不安,气促,双肺有干湿罗音,X线检查有散在片状阴影,且有融合趋势,血: WBC 18×109/L,N 0.78,L 0.30,尿胆原(+),尿蛋白(++),RBC 0-1/HP,首先应考虑 ( ) A. 流行性出血热 B. 大叶性肺炎
C. 中毒性痢疾 D. 伤寒并发肺炎 E. 钩体病
A2-2. 患者王×,注射青霉素160万u,2小时后患者突然寒战,高热,头痛,低血压,以哪种可能性大 ( )
A. 流脑 B. 败血症 C. 钩体病 D. 猩红热 E. 出血热
A2-3. 20岁农民, 因高热, 全身肌肉疼痛, 乏力7天, 尿黄2天, 体查:急性病容, 眼结合膜充血, 巩膜轻度黄染, 肝在肋下1.5cm, 血象WBC 8.5×109/L,N 0.90, L 0.30, 尿蛋白(++), 血清总胆红素52μmol/L, ALT 325u, Widal氏反应 O1:40, H1:320,凝集溶解试验1:400,外裴反应1:80,根据以上情况应考虑为哪种疾病 ( ) A. 伤寒 B. 斑疹伤寒
C. 急性黄疸型肝炎 D. 钩体病 E. 出血热
A2-4. 男性, 18岁, 学生, 因急起发热3天(T 39℃), 头痛, 全身肌肉酸痛, 乏力, 于2月2日
就诊, 体查: 急病容, 球结合膜轻度充血,咽红, 肺部呼吸音增粗, 未闻及罗音, 肝脾未扪及, 血象: WBC 4.8×109/L, N 0.60, ALT 30u, 尿蛋白(±), 钩体凝溶试验(1:400)阳性, 应考虑为 ( )
A. 钩体病 B. 病毒性肝炎
C. 流行性出血热 D. 流行性感冒 E. 流行性脑膜炎
A2-5. 男, 农民, 10月中旬来诊, 自述4天来发热, 体温38℃-39.5℃,畏寒头痛,周身酸痛,食欲不振,腹胀,咽部不适,轻咳,体查:神清,面及上胸部皮肤潮红,腋下有2-3个出血点,眼结合膜充血,心肺(-),肝脾未及,肾区叩击痛(+),肢端稍凉, 神经系(-), 血压10.6/8KPa, 尿蛋白(++), 红、白细胞3-5/HP, 血色素155g/L, 白细胞14.8×109/L,N0.79, L 0.21, 哪种病可能性大? ( )
A. 钩体病 B. 败血症 C. 伤寒 D. 流行性出血热 E. 流脑
A2-6.32岁,农民,92年8月18日入院,15日起病,觉发热,头痛,全身酸痛乏力,食欲减退,18日上午10时青霉素40万单位肌注,及吗啉胍口服,上午11时出现寒战,体温升高达39.7℃,下午1时大汗,继之热退,病后大小便尚正常。查:双肺清,肝脾未扪及,WBC 11.4×109/L,N 0.80,L 0.20,Pt 126×109/L,尿蛋白(+),ALT 32u,HBsAg(+),钩体显凝试验(-),该病人最可能的诊断是什么:( )
A. 病毒性肝炎 B. 流行性感冒 C. 流行性出血热 D. 钩端螺旋体病 E. 伤寒
C型题
C-1. A. 猪 B. 鼠类
C. 两者均可 D. 两者均不 1. 出血热的传染源是 (B ) 2. 钩体病的传染源是 ( C )
C-2. A. 眼结合膜充血 B. 眼球结合膜水肿 C. 两者均可 D. 两者均不是 1. 出血热 ( ) 2. 钩体病 ( )
X型题
X-1. 钩体病肺弥漫性出血型发生因素有 ( ) A. 病原菌的毒力很强, 主要为黄疸出血型钩体 B. 病人的免疫力低 C. 病后未及时治疗
D. 青霉素治疗后发生加重反应
X-2. 钩体病的早期体征 ( ) A. 结合膜充血 B. 淋巴结肿大 C. 腓肠肌压痛 D. 黄疸
X-3. 钩体病肺大出血型的早期表现是 ( )
A. 精神紧张, 烦躁, 面色苍白 B. 心跳进行性增快 C. 气促, 肺部罗音, 且逐渐增强 D. 口鼻流血
流行性乙型脑炎 AA型题
A-1. 乙脑与流脑的临床鉴别, 最重要的是 ( ) A. 意识障碍的出现与程度
B. 生理反射异常及出现病理反射 C. 抽搐发作程度 D. 皮肤瘀点及瘀斑
E. 颅内压升高程度, 呼吸衰竭的出现
A-2. 流行性乙型脑炎极期的临床表现, 应除外 ( ) A. 高热及全身中毒症状 B. 惊厥、呼吸衰竭
C. 意识障碍及颅高压表现 D. 对称性瘫痪伴感觉丧失 E. 脑膜刺激征及病理征阳性
A-3. 乙脑脑疝呼吸衰竭正确的抢救措施, 应除外 ( ) A. 大剂量脱水剂静脉给药 B. 山茛菪碱或阿托品静脉给药 C. 地塞米松静脉给药 D. 呼吸兴奋剂静脉给药 E. 5%葡萄糖液静脉输注
A-4. 乙脑病程中最早出现的抗体是 ( ) A. 中和抗体 B. 血凝抑制抗体
C. 补体结合抗体 D. 特异性IgM抗体 E. Vi抗体
A-5. 流行性乙型脑炎综合性预防措施中, 应以下列哪项为主 ( ) A. 控制隔离病人 B. 管理动物传染源, 如: 猪等 C. 防蚊, 灭蚊 D. 预防接种 E. 防蚊, 灭蚊与疫苗接种
A-6. 乙型脑炎患者脑脊液检查中, 能提示脑组织损害并与预后有一定关系的是:( ) A. 蛋白增高 B. 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 C. 糖明显降低 D. 钠明显降低 E. 谷草转氨酶增高
A-7. 有关乙脑下列哪些叙述是正确的概念, 除外:() A. 乙脑是自然疫源性疾病 B. 传染源是病人、家畜、家禽 C. 猪作为传染源的意义比人重要
D. 蚊虫既是传播媒介, 又是乙脑病毒的长期储存宿主
E. 人对乙脑病毒普遍易感, 感染后多为潜伏性感染
A2-1. 持续发热5天的患者, 伴意识障碍, 颈硬, 克布氏征可疑, CSF:压力220mmH2O, WBC 450×106/L,多核0.60,单核0.40,糖4.0mmol/L,氯化物120mmol/L, 蛋白0.60g/L, 可排除 ( )
A. 流行性乙型脑炎 B. 结核性脑膜炎 C. 虚性脑膜炎 D. 钩体病脑膜脑炎 E. 未充分治疗的化脓性脑膜炎
A2-2. 5岁患儿, 8月2日因发热, 嗜睡,头痛四天入院 。体温40.5℃, 浅昏迷, 颈硬, 双侧瞳孔小, 膝反射亢进, 巴氏征阳性,脑脊液无色透明, 细胞数88×106/L, 多核0.60, 单核0.40, 糖2.8mmol/L, 氯化物119mmol/L, 蛋白0.8g/L,周围血象: WBC 15×109/L,N 0.75,L0.25,最可能的诊断 ( )
A. 中毒性痢疾 B. 结核性脑膜炎
C.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D. 流行性乙型脑炎 E. 虚性脑膜炎
A2-3. 夏季,6岁男孩急起持续高热6天,意识障碍、昏迷、抽搐一天。体查: 无贫血,肝脾不肿大,白细胞总数 15.0×109/L,N 0.80,L 0.20,应诊断为:( ) A. 流行性乙型脑炎 B. 伤寒并虚性脑膜炎 C. 脑型疟疾 D. 钩体病 (脑膜脑炎型) E. 中毒性菌痢
A2-4. 3岁患儿高热2天,昏迷抽搐一天。体查:深度昏迷,呼吸节律不齐,瞳孔缩小,颈项强直,脑膜刺激征阳性,周围血象:WBC 22×109/L,N 0.90,L 0.10,Pt 110×109/L,下列处理哪项是错误的: ( )
A. 快速静脉推注甘露醇 B. 吸氧 C. 降温 D. 镇静
E. 立即腰椎穿刺送脑脊液检查
A2-5. 一疑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者,脑脊液检查结果为压力220mmH2O,WBC200×106/L,糖2.8mmol/L,蛋白1.0g/L,氯化物120mmol/L,应考虑为: ( ) A. 病毒性脑炎 B. 结核性脑膜炎 C. 化脓性脑膜炎 D. 虚性脑膜炎 E. 不属于以上任何情况
A2-6. 男,6岁,因发热、头痛4天, 一天来病情加重,高热、呕吐2次,于8月29日入院。体查: T 40℃, 颈硬, 克氏征(+), 脑脊液:潘氏试验(+), 糖3.0 mmol/L,氯化物正常,WBC 200×106/L,N 0.36,L 0.46,血象: WBC 14×109/L,N 0.86。追问病史,近一周来同村儿童有十余人先后同样发病住院。诊断应考虑 ( ) A. 乙脑 B. 病毒性脑膜炎 C. 流脑 D. 脑型疟疾 E. 钩体病
C型题
C-1. A. 脑脊液中糖定量降低
B. 脑脊液中白细胞数明显增多(>1000×106/L) C. 两者均有 D. 两者均无
1.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 A ) 2. 流行性乙型脑炎 ( C )
X型题
X-1. 乙脑是人畜共患病, 其传染源有 ( ) A. 病人及隐性感染者
B. 家畜(猪.牛.羊)与家禽(鸡.鸭.鹅) C. 蝙蝠
D. 三带喙库蚊
X-2. 乙脑极期患者神经系统的症状与体征有 ( )
A. 程度不等的意识障碍, 包括嗜睡、谵妄、昏迷、定向力障碍等 B. 肢体阵挛性抽搐或全身抽搐,强直性痉挛
C. 肢体强直性瘫痪, 偏瘫较单瘫多见, 肌张力减退 D. 浅反射消失或减弱,腱反射先亢进后消失
填空题:
A-1. 疑为疟疾患者检测疟原虫标本应首先取________,必要时 再取_____________。
A-2. HFRS临床以____,____,________,和____ ___为主要表现。
A-3. 钩体病病因治疗的首选药物______。
A-4. 暴发性流脑休克型病因治疗首选______。
B-1. HFRS少尿期血液透析的适应症是_______,_______ __和________。
B-2. 钩体病肺弥漫出血型的治疗措施应包括____, ____, __ __, _____。
B-3. 流脑的病原学诊断可取_______与_______送细菌培养。
B-4. 丙型肝炎血清免疫学标记物有_______与_______。
C-1. 对霍乱的密切接触者应严格检疫____。
C-2. 戊型肝炎的血清免疫学标记常用ELISA检测______与_____。
C-3. 主要用于疟疾预防的药物是_______。
C-4. 血吸虫病的异位损害多见于_____与_______。
D-1. 艾滋病毒主要侵犯和破坏____淋巴细胞,使机体___免疫功能受损,最后并发严重的机会性感染。
D-2. 在流脑败血症期最具有特征性的表现是___________。
D-3. 传染病的基本特征是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
D-4. 流行性乙型脑炎急性期的严重症状是____,_____,_____。
E-1. 疟疾发作数次后,发作可自行停止,红细胞内可找到疟原虫,2-3月再次发作,称为_________。
E-2. HFRS的毛细血管损害主要表现为_______,______, 和_______。
E-3. 伤寒病人血培养阳性率最高是在病程第____周,粪便培养阳性率最高在病程第______周。
E-4. 伤寒病人确诊依据是_____________。
F-1. 重症型乙型肝炎临床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F-2. 距初次发病后半年以上,由于肝细胞内的疟原虫再次侵入红细胞内引起发作者称为_______。
F-3. 患伤寒时,毒血症状轻,可照常生活与工作,偶以肠出血或肠穿孔为首要症状称为____________。
F-4. 血吸虫病病因治疗首选药物是___________。
G-1. 在你学过的传染病中有发热、肝脾肿大、白细胞总数正常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等三种传染病。
G-2. AIDS的发病机制主要是______和______淋巴细胞在HIV直接和间接作用
下,细胞功能受损和大量破坏,导致______缺陷,因而促使并发各种严重的______和____的发生。
A-1. 试述钩体病肺弥漫性出血型的早期表现? B-1. 重症肝炎的临床特点是什么? B-2. HFRS少尿期的处理原则是什么? C-1. 急性重症肝炎的临床特点是什么? C-2. 败血症的主要临床表现是什么?
D-2. 试述急性菌痢和阿米巴痢疾的鉴别要点是什么? E-2. 试述乙脑与流脑(普通型)相同点及鉴别要点? F-1. HBV的复制指标有哪些? F-2. 肝性脑病的治疗原则?
G-1. 试述革兰阳性球菌败血症与革兰阴性杆菌败血症的鉴别要点。 G-2. 重症肝炎的主要临床特点是哪些?
分析题:
A-1. 李×, 女, 18岁, 因发热5天后皮肤巩膜黄染6天, 于2002年4月15日扶行入院。 患者于4月4日受凉后发热, 体温39℃左右, 伴有头痛, 咽痛, 身痛乏力, 食欲减退, 恶心, 上腹部胀痛及右上腹隐痛, 曾诊断为\"上感\" 及胃病, 给以银翘片及胃舒平治疗, 5天后热退, 精神食欲稍好转, 但旁人发现皮肤黄染, 病后大便稀, 无粘液, 无明显里急后重感, 近二日大便呈黄白色, 病后小便呈黄色, 渐变为浓茶样, 量中等, 无皮肤搔痒及咳嗽吐痰等症状, 无出血似倾向。
既往体健, 其母HBsAg (+), 无长期服药史, 未到过湖区。
查: T 37℃, P 70次/分, R 20次/分, BP 100/70mmHg, 发育营养可, 皮肤巩膜明显黄染, 皮肤未见出血点, 蜘蛛痣, 全身表浅淋巴结不大, 颈软, 心肺正常, 腹软, 肝在肋下1.5cm, 质软, 压痛, 表面光滑, 脾可及0.5cm, 质软压痛, 胆囊区无压痛, 肾区无叩痛, 膝反射存在, 病理征(-)。
化验结果: 血常规正常, 尿常规正常, 尿胆红素(+), 尿胆原(-) 大便常规正常, 肝功能: 总胆红素84μmol/L, 直接胆 红素60μmol/L, ALT>200u/L
1. 本例最可能的诊断是什么? 2. 为确定诊断需作什么检查?
3. 试写出本例的治疗原则 (包括隔离, 饮食, 药物)
A-2. 王×, 男, 12岁, 学生, 宁乡县人, 因突起发热头痛、呕吐2天,于2002年3月15日上午入院。 患者于3月13日出现畏寒, 发热, T 39℃, 头痛, 呕吐二次, 为胃内容物。 当日坚持上完课, 次日仍发热, 头痛加剧,呕吐频繁, 精神差, 晚上到卫生院检查: BP14/6KPa, T39.5℃, P112次/分,R 30次/分, 神清,胸腹四肢均有出血点, 压之不褪色, 颈有抵抗感,心肺未发现病征, 腹软, 肝脾未扪及, 克布氏征(+) 血象: WBC 18.4×109/L, N 0.86, L 0.14, 大小便常规检查无异常。 1. 本例最可能的诊断是什么?
2. 应进一步作哪些检查来协助诊断? 3. 本例的处理原则是什么?
B-2. 2.患者女性,28岁,平江县籍,已婚,因持续发热17天,于2001年9月17日急症入院。
患者于9月1日开始突起畏寒,发热,体温38℃,自认为\"感冒\",未经特殊治疗,3天后体温上升至39℃,感全身不适,到当地医院就诊,血象检查:WBC 7×109/L,N 0.62,E 0.02,L 0.35,经青、链霉素治疗无效于9月5日再去医院就诊疑为\"伤寒\",抽血做肥达反应结果\"H\"1:80,\"O\"1:40,\"A\"1:40,\"B\"(-),血象检查: WBC 6.7×109/L,N 0.65,L 0.35,改用氯霉素治疗无效。因体温持续不退,全身酸痛,当地医院加用地塞米松每日10mg静脉滴注两天后体温下降,9月9日又开始发热,体温达39.5℃,伴有腹胀,右下腹压痛,加用庆大霉素每天2支,共用三天,12日又退烧回家,15日起发热,食欲不振,腹胀,再次加用地塞米松每天20mg静滴。17日晨大便呈暗红色,并感头晕,面色苍白,口渴,出冷汗,即以发热待查收住院治疗。
既往体健,家中无类似病人。
体查:T 38.5℃,P 120次/分,RBP 80/50mmHg, 发育正常,急重病容, 面色苍白,颈软,心律齐,无杂音,心率120次/分,肺部清晰,腹软,肝肋下1cm,质软,脾肋下1.5cm,右下腹部压痛,无腹水征,脊柱四肢无畸形。 1. 本病例应诊断为何病? 2. 应进一步作何检查确诊? 3. 治疗原则是什么?
C-1. 王×, 36岁, 农民, 因发热4天, 无尿1天, 于2002年2月18 日急诊入院。
患者于2月14日突起畏寒发热, 体温38-39℃, 伴头痛, 全身不适,咽痛, 经青霉素及退热药治疗, 病情无好转, 17日晨上厕所时昏倒, 即送县医院, 当时查BP 64/40mmHg, WBC 19×109/L, N 0.86, L 0.14, 疑为\"败血症\给予青霉素及卡那霉素并用升压药后血压回升, 体温恢复正常, 但小便仍未解出, 疑为感染性休克, 急性肾衰来我院就诊。 既往体健, 当地有类似病患者
体查: T37.3℃, P100次/分, R 20次/分, BP 140/88mmHg, 重病容, 神志尚清, 颈软, 双结合膜充血, 胸前可见数个皮疹, 压之不退色, 手 臂及臀部注射处有多块成片瘀斑, 双肺清晰, 心率100次/分, 律齐, 腹 部轻压痛, 反跳痛, 肝肋下1.5cm, 质中等, 脾未及, 克布氏征(-), 血: Hb 130g/L, WBC 24×109/L, N 0.78, L 0.16, 异淋 0.06, 尿: 蛋白 (+++), RBC (+), WBC 0-2/HP, 大便隐血试验阳性 1. 本病最可能的诊断是什么? 2. 应做哪些检查协助诊断? 3. 治疗原则是什么?
E-1. 5岁男孩, 因高热伴神志不清1天, 于2002年8月28日入院。 7日突起发热, 体温 39℃,伴头痛, 呕吐三次, 烦躁, 神志不清, 抽搐4次,每次约1-2分钟, 当地测血压50/40mmHg, 给青霉素及升压药治疗,病情未见好转。 以往体健, 周围无类似疾患。
查: T 40℃, P 118次/分, R 32次/分, BP 40/30mmHg, 神志欠清,浅昏迷, 皮肤未见出血点及瘀斑, 颈软无强直感, 心率118次/分,节律齐, 两肺清晰, 腹稍胀气, 肝脾未扪及, 压下腹有痛苦表情,肠鸣音存在, 克布氏征(-), 双膝反射可引出。
实验室检查: WBC 24×109/L, N 0.84, L 0.16,大便无标本未做。 1. 本例应考虑哪些诊断可能性最大? 2. 应进一步做哪些检查? 3. 应采取哪些治疗措施?
F-2. 李×, 男性, 36岁, 长沙人, 务农, 因畏寒发热, 头痛, 身痛3天,于2002年12月26日急症抬送入院。
患者于3天前突起畏寒发热, 体温38-39℃, 伴有一身痛, 腰痛,当地医院按上感治疗, 服用APC银翘片病情无好转。 26 日晨上厕所时昏倒一次, 病后食量减少, 卧床休息, 大便稀水样, 未见粘液,2-3次/日, 伴有脐周隐痛, 无里急后重, 小便量减少。 病前体健, 当地有类似患者。
体查: T 38℃, P 100次/分, R 20次/分, BP 60/50mmHg,急性病容, 神清, 球结合膜充血, 颈软, 腋下皮肤可见出血点数个, 咽部充血,心律齐100次/分, 未闻及杂音,肺(-), 腹软, 肝脾未扪及, 脐周轻压痛,克布氏征(-), 膝腱反射正常。 血常规: Hb 160g/L, WBC 12 ×109/L, N 0.78, L 0.22, Pt 70×109/L, 大便常规: WBC 0-1/HP, 尿常规:蛋白(+++), 镜检正常。 1. 你考虑什么病可能性最大, 论断依据是什么? 2. 需进一步作哪些检查明确诊断? 3. 入院处理如何?(写出治疗原则)
G-2. 张某,男,7岁,因高热3小时抽搐1次,于2002年7月20日下午9 时急诊入院。 患儿于当日上午在街上吃了两块西瓜, 中午饮食如常, 下午6 时开始发热, 头痛, 且呕吐2次, 为胃内容物, 每次约200ml,即转当地就诊。测体温39.8℃, 口服退热药后又呕吐一次, 病情加重, 抽搐一次,抽搐时双眼上翻, 四肢及面部抽动, 口唇发紫, 约2-3分钟后抽搐停止, 即送我院诊治。发病以来, 未解小便。 病前体健, 无重大传染病史。
体查: T 40.7℃,BP 50/30mmHg,脉细速,发育营养良好,神志清,精神萎靡, 躁动, 急性重病容, 呼吸深快, 无皮疹, 口唇及肢端轻度发绀,双侧瞳孔等大, 对光反射(+), 颈软, 肺清晰, 心率140次/分,律齐,心音低钝, 无杂音, 腹软, 肝脾未扪及, 四肢湿冷, 腱反射存在,无病理反射征, 皮肤无感染病灶。 血常规: Hb 120g/L, WBC 28×109/L, N 0.87, L 0.13 问 题: 1. 本例的诊断?
2. 还需作哪些检查以助诊断? 3. 治疗原则是什么?
H-2. 患者男性,10岁,学生,因发热头痛3天,呕吐、神志不清2天,于2002年3月3日入院。
患者于3天前突起畏寒、发热、头痛,全身肌肉酸痛,次日头痛加剧,伴呕吐多次,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并发现左下肢有一片出血斑,当日下午即神志不清, 经治疗无效,上述症状持续加重。起病以来无咳嗽、吐痰,腹痛、腹泻、尿频、尿急 。无外伤及皮肤化脓感染史,病后三天未进食,尿量少。 家中无类似患者。
既往体健,曾患过麻疹,无重大疾病史,家中无肺结核患者。
体查:T 39℃,P100次/分,R30次/分,BP 130/90mmHg,瞳孔等大、等圆,光反应消
失,营养良好,发育正常,神志欠清醒,烦躁不安,全身皮肤有米粒大小的皮下出血点,球结膜充血,咽稍红,颈强直,心肺正常,腹软,肝脾未扪及。膝反射存在,克布氏征(+)。 血常规:WBC 16×109/L,N 0.86,L 0.14,尿粪常规检查正常
脑脊液检查:压力240mmH2O,微黄,混浊,无薄膜,潘氏试验(+++), 糖<0.5mmol/L,细胞数2100×106/L,WBC 1800×106/L, 多核0.96,单核0.04,
生化:蛋白0.73g/L,氯化物116μmol/L,糖0.25mmol/L 1、本例的诊断及诊断依据? 2、确诊该例的进一步检查? 3、拟定出治疗方案? 刘×, 男性,30岁,农民,汩罗人。因发热20天,伴右下胸痛15天,于2002年10月15日抬送入院。
患者于20天前渐起畏寒、发热,体温波动在37.5~39.5℃,多汗,乏力,5天后感右下胸疼痛,呈钝痛,并日趋加重,随体位改变及深呼吸时疼痛加剧,稍有干咳,无痰,咳嗽时疼痛加剧,病后食欲减退,无恶心呕吐,大便稀,2-3次/日,无粘液血便。病后体重下降5公斤,在当地曾用青霉素、链霉素治疗,未见明显效果。
既往体健,无\"肝炎\"、\"结核\"等病史,有慢性腹泻史,每可自愈。近来发作较频繁,服用抗菌素无效。
体查: T 39℃,P 105次/分,R 25次/分,BP 110/70mmHg,慢性病容,轻度贫血貌,神清,皮肤、巩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不肿大,右下肺呼吸音减低,心率105次/分,律齐,第一心音稍增强,无杂音,腹平软,右上腹轻度肌紧张感,肝上界在第四肋,肋下2cm,质中,有压痛,表面光滑。无肋间隙水肿,肝区叩击痛明显,无移动性浊音,脊柱、四肢正常,克、布氏征(-)。
实验室检查: 血: Hb 90g/L, WBC 15×109/L, N 0.80, L 0.20, 大便: 黄稀, WBC 0-1/HP, RBC 0-3/HP, 肝功能正常, AFP 25ng/dl, HBsAg(+)
1. 你考虑什么病可能性最大, 诊断依据是什么? 2. 你考虑与哪些疾病鉴别?其依据? 3. 需进一步作哪些检查明确诊断? 4.治疗原则。 是非题:
A-1. 恶性疟疾发作经抗疟治疗后症状消失,半年后又出现类似症状发作称为远期复发 ( )
A-2. 抗菌治疗是治疗霍乱的关键环节 ( )
A-3. 对未经疫苗免疫者, 肥达反应“O”抗体在1/80及“H”抗体在1/160或以上时,可确诊为伤寒 ( )
A-4. HBV.DNA为HBV感染的唯一分子生物学标记 ( )
B-1. HBV基因中L链(正链)的编码区,前S1及前S2两区编码前S1蛋白、S2蛋白及PHSA-R,S基因编码HBsAg,前C区编码HBcAg,P区编码DNAP,X区编码HBxAg ( )
B-2. 凡是HBsAg阳性,HBeAg阳性母亲生下的婴儿,出生后预防乙型肝炎的最佳方案是注射乙肝疫苗 ( )
B-3. 钩端螺旋体有不同的血清型,各种菌型可引起多种临床表现,各种临床类型可由多种菌型所引起 ( )
B-4. 皮肤粘膜瘀斑与瘀点是流脑败血症期的重要体征,约见于70%~90%的病人( )
C-1. 出血热患者并腹腔感染可选用庆大霉素及氨苄青霉素 ( )
C-2. HBV基因组结构中,S区S基因编码HBsAg,前C区编码HBcAg,PHSA-R由前S1区编码 ( )
C-3. 溶组织阿米巴有滋养体及包囊两期,其中滋养体有感染性,包囊有致病性 ( )
C-4. 伯氨喹宁能杀灭肝细胞内的疟原虫裂殖体和休眠子, 有病因预防和 控制症状发作的作用。 ( )
D-1. 钩体病后发症闭塞性脑动脉炎,可能为感染后变态反应所致,脑脊液钩体显凝试验不呈阳性 ( )
D-2. 菌痢诊断可作大便培养及涂片革兰染色检查确诊 ( )
D-3. 钩体病肺弥漫性出血的机制是因红细胞由微血管内皮细胞联接处的小穴渗出,自点状、小片状至大片状融合逐步发展 ( )
D-4. 各型病毒性肝炎中,较易发生原发性肝细胞癌者为乙型和戊型肝炎患者 ( )
E-1. 乙脑预防措施主要是防蚊、灭蚊 ( )
E-2. 钩体病病因治疗首选青霉素,首剂常用大剂量以尽量快速杀灭病原体
E-3. 老年患者患流脑,其皮肤粘膜瘀斑、瘀点发生率高,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多,婴幼儿流脑患者脑膜刺激征可不明显 ( )
E-4. 病原携带者的共同特点是既有临床症状亦能排出病原体 ( )
F-1. 人被狂犬咬伤后正确处理的方法是立即用肥皂水冲洗半小时,涂搽碘酒,再进行伤口包扎 ( )
F-2. 患黄疸出血型钩体病后,可获得巩固的免疫力,能防止各型钩体再感染 ( )
F-3. 肥达反应是利用已知抗体检出病人血清中抗原 ( )
F-4. 疟疾急性发作时的最佳治疗方案是用氯喹与乙胺嘧啶 ( )
G-1. 霍乱原是霍乱弧菌产生的内毒素。 ( )
G-2. 颅内高压表现为剧烈头痛、呕吐、血压增高,脉搏变快。 ( )
G-3. 流脑的脑膜炎期主要病变部位在软脑膜和蛛网膜。 ( )
G-4. 流行性出血热少尿期有消化道大出血时可用甘露醇,硫酸镁等口服导泻治 疗。 (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