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怀疑与学问》——把握文章中心论点(解析版)

来源:榕意旅游网
19.怀疑与学问——群文阅读

把握文章中心论点

本文开头两段引用我国古代两位著名学者的话,提出中心论点: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然后提出两个分论点。分论点一:怀疑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分论点二: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这样能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权威性,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考点解读】

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是议论文的灵魂。一篇文章一般只有一个中心论点。有的议论文还围绕中心论点提出几个分论点。把握文章论点,是议论文阅读的一个重要知识点,也是中考阅读的一个高频考点。 常见的考查方式有: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本文论点是如何提出的?

【技法点拨】

论点提出的方式:

①标题点明中心论点; ②文章开头提出中心论点; ③文章中间提出中心论点﹔ ④文章结尾归纳出中心论点﹔ ⑤从文章中归纳中心论点。 判断论点的方法:

①看标题,分清论点和论题; ②看开头,是否能统摄全文; ③看结尾,找总结性的句子; ④看论据的针对性; ⑤把分论点加以整合;

⑥找文中关于论题、体现作者主要观点的表述句。 注意:

1.区分论点和论题。论题是有待于证明的命题,它仅是议论的问题或对象,一般出现在标题或文首。

2.区分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中心论点是分论点的集合。

【真题演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善借者赢天下

王飙

①人生有涯,事业无疆。怎样才能利用有涯的人生岁月,在无疆的事业中纵横驰骋成为 英雄呢?聪明的犹太人有一句名言:借别人的鞋子比打赤脚跑得快!他们在世界多个领域一直都是领跑者,占尽了先机和风流。因为他们懂得: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仅靠自己的单打独斗,也许自食其力不成问题,但若想获得突破性的发展,恐怕就力不从心了。所以,唯有善借者,才能从平凡走向卓越,从贫穷走向富贵,从卑微走向伟大。

②丹尼尔•洛维洛是美国有名的亿万富翁。其实,他孤身奋斗拼搏到了近40岁的时候 还是个穷人,成为船主的梦想还是镜花水月,前途一片暗淡。然而,有一天他突然来了灵感:何不借银行的钱筑自己的梦呢?当时正有一艘旧货船出售,他成功地说服了一家银行,以这 艘旧货船作抵押贷款,买下后将之改为油轮包租出去。随后,他又到银行借到另一笔贷款,买 了第二艘货船,将之改成油轮出租。几年之后,他靠“借”拥有了自己的船队;也是靠这个“借”字,他获得了滚雪球式的发展,最终登上了世界船王的宝座。丹尼尔以“借”来成就自己 梦想的智慧,连奥纳西斯和尼亚斯这两位大名鼎鼎的希腊船王也自叹不如。

③其实,借的艺术和智慧,在我们这个古老的国度里,可谓花开烂漫,果实累累。先秦时 期的荀子就写道:“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假”的 意思便是“借”。纵观世界,我们可以看到,凡是能取得天下者,莫不是善借之人,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人物应该是刘邦。一个白手起家的亭长,最终登上了皇位,之后他说了一段意味深长 的话:“夫运筹策帷恨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刘邦正是借助这三人超凡卓绝的智 慧,最终取得了天下,“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试想:仅靠刘邦一人 之力,他是项羽的对手吗?而此三子虽为人中豪杰,但若不借助刘邦宏伟远大的理想抱负、宽 广如海的气度胸怀和高妙超逸的用人智慧,那么,在中国的历史上也很难成就自己的宏业 伟绩。

④曹雪芹在《红楼梦》里借薛宝钗之口说:“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人生在世,谁不渴望像丹尼尔那样成就自己的梦想?谁不渴望像刘邦那样铸就辉煌的人生?成功的港湾是美丽的,也是人人向往的。你要善于借助外在的力量,让自己理想的航船到达成功的彼岸。庄 子有言:“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意思是说,大鹏鸟往南方的大海迁徙的时候,翅膀拍打水面,能激起三千里的浪涛,环绕着旋风飞上了九万里的高空,乘着六月的风离开了北海。因此,不管你是“借鸡生蛋”,还是“借风腾云”;也不 管你是“借水行舟”,还是“借力打力”;更不管你是“猛虎借山”,还是“蛟龙借海”,只要你借得 巧妙,借得聪明,自然就能借来人生事业的风生水起,借来平生抱负的宏图大展。

0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善借者赢天下。

【解答】此题考查了论点的归纳总结。

议论文中论点的提出,比较常见的情形是在文章的开头,也有的在篇末或文章中间提出。也有的文章标题就是论点。而有的文章全篇无一个明确表明观点的句子,就需要将几个论点合并、提炼,还有的文章,作者的观点蕴涵于论证当中,这就需要读者自己归纳、总结了。本题的论点很明显,就是文章题目。

02.第②段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举例论证,举美国亿万富翁丹尼尔•洛维洛从银行借贷成就自己事业的例子,具体论证“善借者赢天下”的中心论点,具有说服力。 【解答】此题考查了论证法及其作用。

常见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第二段很明显采用了举例论证,举美国亿万富翁丹尼尔•洛维洛从银行借贷成就自己事业的例子,其作用是具体论证“善借者赢天下”的中心论点,具有说服力。 03.第④段中画线的两个问句能否调换顺序?为什么?

不能。画线句先说丹尼尔因善借成就自己的梦想,后说刘邦因善借铸就辉煌的人生,与第②③段的顺序一致,它们是一一对应的关系,所以不能调换顺序。 【解答】此题考查了语言的逻辑顺序。

因为本文先后举了丹尼尔因善借成就自己的梦想(第二段)、刘邦因善借铸就辉煌的人生(第三段)的例子,这两个句子与它们是一一对应的关系,所以不能调换顺序。 04.请为本文中心论点再补充一个事实论据。

示例:项羽刚愎自用,骄傲自大,不善于借助范增的谋略,被刘邦击败,落得“四面楚歌,自刎乌江”的悲剧下场;刘备三顾茅庐,任用诸葛亮联吴伐魏,才有三国鼎立之势;周杰伦因为有方文山为他写歌,他的音乐事业才得以迅速发展,而方文山也因为有周杰伦这样出色的歌手演唱他写的歌曲,他的创作事业才能如日中天。(正、反面事例均可) 【解答】此题考查了事实论据的补充。

选择事实论据时要注意,最好是名人的事例,而且能证明作者的观点,可以从正反两个方面来选材。

05.“借”是大学问。结合选文及下列材料,说说你对“善借”二字的理解。

围绕选文谈“善借”(积极借助人或物)得2分,结合材料谈不当借或不“善借”得2分。示例:从文章来看,“善借”就要积极借助外物和他人的力量,并让他们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从材料来看,“善借”应当知道,有的东西不能借,如高利贷;有些东西要借的巧妙,借得聪明,不能不顾实际情况而照搬。 【解答】此题考查了文章内容的深入理解分析。

谈“善借”二字的理解,要结合文章的内容,同时也要联系材料,不能顾此失彼,这一点要注意。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读书的三种姿势(节选)

孙绍振

①读书的姿势大致有三种。第一种是躺着读,这是陶渊明所标榜的好读书不求甚解,但是他自己并不一定实行的办法;而大多数文学爱好者就是这样读的,其特点是没有国定的目的,真所谓博览群书。这种读书姿势联系着一种态度,那就是读着玩的,读得顺就读下去,读不顺干脆就睡着了也无所谓。这种读法,是一种休息、消遣,也许还是一种享受,日积月累自然也可以增长知识,丰富精神生活,领悟人生的意义。但是,除非是天赋特别好的个别人,一般人要想迅速有效地提高自己某一方面的水平,是不可能这样轻松地达到目的。

②要真正提高自己的水平,就得采取另一种姿势,就是要坐着读。古人讲的“正襟危坐”,不但是一种姿势,而且是一种心境、态度,一种目的。那就是求知的态度,通常我们说求学问,为什么要说“求”呢,那是意味着追求。要追求就得十分认真、严肃,注意力非常地集中,和躺着相比,这里有强制自己心无旁骛的意味。这是最基本的一种读书方法。大中小学的学生都不约而同地采取了这种方法。

③这种方法的要领是对于书中的每一句乃至每一个字,都一丝不苟反复钻研,甚至背诵。上下左右联系,前后贯通思考,力求全面、准确掌握。正襟危坐的姿势表现出一种精神,那就是钻研,不满足停留在表面上。一般说文字的表面是很完整的,甚至给你一种天衣无缝的感觉,如果你没有刻苦钻研的精神即使坐着,也可能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坐着读的关键是开放心灵,让它像海绵一样吸收书中全盘的精义。古人说的虚怀若谷,大致可以形容这种心灵状态。

④这种读书的方法虽然很好,但还不是最好。因为坐着钻研,全盘吸收,就意味着你承认所读的书本是绝对正确的,不包括任何错误的。但是这样囊括绝对真理的书是没有的任何作品都免不了有某种历史和个人的局限。毛泽东说过,世界上只有两种人不犯错误,一种是已经死了的人,一种是还没有生出来的人。对于书,也可以这样说。坐着钻研的时候,也有一个缺点,那就是你的思路是被动的。读书是为了认识世界和人生,而这主要靠你自己在生活实践中去体验,书本只是一种向导和坐标。因而你要主动地用你自己的体验和智慧去检验它,或者用马克思的术语说,“批判”它。这时候,你就用不着虚怀若谷了,你也不用把书上的每一句话都当作天条,在追求真理的时候,任何的自卑感都是多余的。

⑤这时,你得改变一下读书的姿态,当然绝对不能躺着读,也不能满足于坐着读,你得站起来,也就是用俯视的姿态,把书上的东西用实际情况去检验,去分析,用你自己的头脑去批判。当你发现书中所说哪怕是有一点与实际不符时,你就要揪住不放,因为这就意味着你的认识有了提高,你已经发现了问题,而发现问题往往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第一步。

这就是说在这一点上,你已经比书本的作者稍稍高明了一点。这时你当然还要反复思考,但是千万千万不要轻易放弃,不要有任何的谦虚,这时候用得上孔夫子一句话,叫作当仁不让。这是一个机遇,你和权威平等了,你在真理面前站起来了。也许你当时还意识不到,但是当你日后回想起来的时候你会感到幸福的,甚至你的脸上会出现无声的微笑。01.文章第②段有何作用?

01.通读全文,指出文章题目中“三种姿势”的含义。

第一种是躺着读,第二种是坐着读,第三种是站起来读;三者是渐进的逐渐深入的关系。 【解答】本题考查标题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关键要理解文章内容,标题中的关键词往往为一种具体事物,具有多层含义,除了表面上意义之外,文章还赋予了它更深刻的内涵,要深入思考结合主旨挖掘出来。从本文的内容与主旨来看,作者从三方面写读书不同姿态:躺,是一种休闲的在场姿态。坐,是一种凝神静思的姿态。跟躺相比,坐有一种强制自己心无旁骛的意味。站,是一种自我确证的造型,人之为人的第一次自我肯定,就是站立。躺着读书是读闲书,坐着读书才算进入状态,站着读书是上佳之境﹣﹣走近作者而又不迷失自我,惟此才能与书本权威作平等的对话和精神交流。

02.第③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并简要分析。

比喻论证,生动形象地论述了“坐着读”书的优点是认真钻研,一丝不苟,缺点是思路被动,全盘吸收。

【解答】本题考查对论证方法及其作用的分析,作答时,考生先需要心中对常见的论证方法熟练掌握,再针对具体的语句分析运用的论证方法和阐述其作用。第③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比喻论证,把“坐着读”比作“海绵”,把抽象的道理变得富有感性,更加形象化,通俗地论证了坐着读的“要领是对于书中的每一句乃至每一个字,都一丝不苟反复钻研,甚至背诵。”这一观点。

03.结合下面材料,联系选文,说说你应该采用文中的哪种读书方法。

材料:*在《领导干部要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一在中央党校2009年春季学期第二批进修班暨专题研讨班开学典礼上的讲话》中引用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他要求“领导干部要同时防止学而不思和思而不学这两种现象”。 站着读,能批判性地接受知识。

【解答】本题是一道开放性的题目,答题时符合“站着读”的方法即可。可以根据材料“领导干部要同时防止学而不思和思而不学这两种现象”判断读书方法应采用“站着读”的方法。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谢绝”的智慧

①美国化学家弗朗西斯•克里克在获得诺贝尔奖后,为自己订了一份通用的谢绝书:“对您的来函表示感谢,但十分遗憾,我不能应您的盛情邀请而给您签名,赠送相片,接受采访,发表广播讲话,在电视中露面,赴宴和讲话,充当证人,阅读您的文稿,作一次报告,参加

会议,担任主席,充当编辑,接受名誉学位,等等。”克里克不无智慧的谢绝虽然少了“人情味”,但却避免了无数麻烦,省却了许多无意义的社交应酬,节约了大量宝贵时间。

②大概名人、要人、成功人士都会遇到类似的麻烦,都需要拿出谢绝的勇气与智慧。谢绝和拒绝还不一样。谢绝,基本都是好事或善意,至少当事人是这样认为的;拒绝,则只要把脸往下一拉,把头一摇就行了。谢绝,则既要把事情回掉,还要感谢人家的“好意”,既要语言委婉,合乎情理,又要坚决而不妥协,所以,如何措词,还要一番踌躇,需要点智慧。

③钱锺书先生生性淡泊,最烦应酬,特别是晚年,几乎谢绝所有宴请、演讲、兼职和采访,尽管人家都是好意。可钱先生不这样看,“吃到一个鸡蛋觉得很好,就有必要去见下蛋的母鸡吗?”他这样谢绝那些希望拜见他的读者,倒也不失幽默诙谐。而对于种种胡吃海喝的宴请,他又这样谢绝:不愿“花些不明不白的钱,吃些不干不净的饭,见些不三不四的人,说些不痛不痒的话”,似乎直接有余,巧妙不足,但更见先生之清高狷介,也更有成效。话都说到这个份儿上了,谁还好意思再上门相邀。

④作家茅盾是个温和厚道的人,他的谢绝很客气,带有商量的味道。1958年3月,茅盾给中国作家协会办公室写了封信说:“现在写一点我个人的规划,可是规划是订下来了,能不能完成,要看有没有时间。这就希望领导的帮助。一、帮助我解除文化部长的兼职和政协常委的兼职;二、帮助我解除《中国文学》和《译文》的两个兼职;三、帮助我今年没有出国任务。如果照上面所说,一面挂名兼职这么多,一面又不得不把每星期五分之二的时间用在开会、酒会、晚会等三种‘会’上,那么我就只能不写小说了……”正是因为他的谢绝太过客气,不够决绝,当然还有“工作需要”,所以不大奏效,他不得不日复一日地泡在开会、酒会、晚会上,写作计划基本落空,在他后半生的三十年里,没有一部有影响的作品问世。

⑤与茅盾相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匈牙利作家伊姆雷•凯尔泰斯自认为其成功的最大诀窍就是“善于谢绝各种邀访和应酬,成功地关上了自己的门”。他一向谢绝采访,谢绝各种会议,谢绝入选名人辞典之类,以至于《中国大百科全书》的外国文学卷、《东欧国家文学史》、几种版本的《世界文化名人辞典》,都查不到他的名字。也正是因为他谢绝了几乎所有与写作无关的活动,才得以集中精力去从事他钟爱的文学创作,卧薪尝胆默默无闻地耕耘了大半辈子,最终问鼎诺贝尔文学奖。

⑥人生苦短,转眼百年。学会谢绝,可以帮你节约时间;学会谢绝,可以帮你集中精力干事情。

⑦那么,就请适时关闭电话和电子信箱,以减少各种“热情”干扰。那些可有可无的应酬,充当“花瓶”的作秀,五花八门的研讨会、颁奖会、演讲会,电视台的名人访谈,名目繁多的大赛评委,能谢绝就坚决谢绝,不妨学学钱锺书先生幽默而决绝的精神,学学克里克先生的巧妙措词和不妥协态度。

(陈鲁民《人民文摘》2017年第8期)

01.在第二自然段中,作者认为“谢绝”与“拒绝”有什么区别?请归纳。

谢绝,基本都是好事或善意,至少当事人是这样认为的;拒绝,则只要把脸往下一拉,把头一摇就行了。谢绝,则既要把事情回掉,还要感谢人家的“好意”,既要语言委婉,合乎情理,又要坚决而不妥协。

【解答】本题考查筛选信息。根据第二段中的“谢绝,基本都是好事或善意,至少当事人是这样认为的;拒绝,则只要把脸往下一拉,把头一摇就行了。谢绝,则既要把事情回掉,还要感谢人家的“好意”,既要语言委婉,合乎情理,又要坚决而不妥协“可提炼作答。 02.说说第一自然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引出论题,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并作为论据证明中心论点。

【解答】本题考查议论文首段的作用。议论文的首段常有引出论题分论点,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充分论据证明论点的作用。本文第一段举了化学家弗朗西斯•克里克的例子,引出了本文的论题:谢绝的智慧,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并作为事实论据证明了中心论点。 03.第四自然段是否可以删去?为什么?

不能删去。因为第四段列举矛盾的例子,从反面证明了本文的中心论点,并与第三段形成了正反对比论证。

【解答】本题考查分析段落作用。细读第四段可知,本段列举了矛盾因为拒绝的过于客气,导致拒绝没效果,把大量的时间花费在了无谓的应酬上,导致后半生没有写出一部作品来。这个例子从反面证明了如果没有拒绝的智慧,就会产生恶果。所以不能删去。

04.不少同学假期一边努力地克制自己做功课,一边不时地发信息谢绝同学的邀约。结合文章,谈谈你对此类现象的看法。

这些同学没有拒绝的智慧,不停的发短信,还是影响到了自己。可以在写作业的时候,把手机关掉,等写完作业了再打开手机一一回复。

【解答】本题为阅读启示题,不要求统一答案,只需言之成理,符合题目的要求即可。作答本题时,可围绕这些同学没有学会拒绝的智慧,导致还是受到了影响来表述。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