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以创新促发展的实践路径探究

来源:榕意旅游网
社科研究

以创新促发展的实践路径探究

董 晨

(山东省招远市委党校,山东 烟台 265400)

摘 要: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高度重视创新发展,在多次讲话和论述中反复强调“创新”。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上下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经济发展形成了巨大推动力。但是,当前也面临着诸多的严峻挑战。其中,创新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地位、作用无可替代,经济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创新驱动。关键词:创新;创新发展理念;经济高质量发展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上下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发展在多个领域取得重大突破,社会创新创造活力极大迸发,科技进步和新旧动能转换对经济发展形成了巨大推动力。当前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形势逼人,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面对机遇、困难和挑战,要立足增强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形成促进创新的体制架构,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更大力度推进科技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

移转化,只有把创新和产业有机结合才有生命力。因此,要立足资源优势和传统产业,进一步提升科技创新内涵和效应,推动科技创新融入经济社会主战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产业及其产品从低端供给向高端供给迈进。第三,要加强合作共享,促进科技协同创新。坚持企业主体、市场主导,鼓励产学研用联合创新,支持龙头企业牵头重大科技项目,拓展国际创新合作渠道,促进科技创新突破和成果转化。发展科技资源共享平台、新型研发机构等创新平台和工业互联网平台,支持大中小企业、线上线下融通创新,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促进“双创”上水平,推动产业向中高端跃升。第四,要弘扬科学家精神,营造良好科研生态。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工匠精神和企业家精神,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环境,使科研人员坚定创新自信,践行报效祖国、服务人民、追求卓越、严谨求实的价值追求。

一、要培育发展新动力

加快培育和形成发展新动力,在供给方面,要推动劳动力、资本、土地、技术、管理等要素的合理流动,进一步优化要素配置,提高配置质量,全面提升要素生产率。同时,要更多地着眼于新领域,激发创新创业活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培育和催生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力的必然选择,也是扩大就业、实现富民之道的根本举措,更是激发全社会创新潜能和创业活力的有效途径。在需求方面,要调整需求结构,更好发挥消费、投资、出口的协调拉动作用。

同时,必须加快相关领域改革,在转变发展方式上取得实质性进展,进而实现发展动力的平稳转换。首先,按照负面清单管理办法,进一步放宽准入。其次,加大严重过剩产能调整力度,积极推进产业重组。再次,促进创新资源的合理流动,营造创新创业的有利环境。第四,稳定和发展资本市场,为产业升级、创新驱动提供有效金融支持。第五,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质量和水平,以开放促改革、促转型。

三、要完善体制机制保障

一是要落实好政策。重点完善鼓励产学研协同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中小微型企业创新创业、科技人员股权激励等政策措施。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更大力度保护知识产权,营造良好创新生态。对项目管理、技术路线决策、预算调剂、成果转化收益分配等方面已出台的政策,要明确责任,确保兑现。二是要加大投入力度。各级政府要加大科技研发经费的投入力度,并保证及时到位。要积极通过科技招商等方式引进科技战略投资,鼓励、支持企业及其他组织自发建立科技创业投资基金,对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进行投资。企业要保证科技研发经费。金融部门要支持企业技术开发,实现科技与金融的有机结合。三是要提升科技管理的水平。健全重大科技计划项目决策、评价、监督机制,优化项目管理流程,把科技进步与创新工作纳入目标责任考核内容,切实营造科技创新和进步的良好环境。

二、要发挥科技创新引领作用  

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加强基础研究,强化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推进有特色高水平大学和科研院所建设,鼓励企业开展基础性前沿性创新研究,重视颠覆性技术创新。实施一批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在重大创新领域组建一批国家实验室。积极提出并牵头组织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

首先,加强基础创新,注重原始创新。基础研究是科学体系的源头,要对基础研究加大长期稳定支持,引导企业和社会增加投入,突出“硬科技”研究,努力取得更多原创成果。加大研发投入,打牢科技创新基础,着力增强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其次,要加快成果转化,提升科技创新实力。科技创新的关键在成果的转

四、结语

*总书记在谈到创新时曾不无动情地指出,“生活从不眷顾因循守旧、满足现状者,而将更多机遇留给勇于和善于改革创新的人们”。创新永远是推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当今国际竞争激烈,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创新的竞争,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我们要扎扎实实推进创新发展,齐心协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不竭的动力源泉。

参考文献:

[1]李君如发展新理念和中国大趋势[J],理论视野.2015(12).

作者简介:董晨(1987— ),女,汉族,山东济南人。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3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