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应对新一轮的“读书无用论”
随着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改革不断深入,旧的体制被打破,新的问题也随之而来。一批又一批的工人下岗,一届又一届的大中专毕业生分配无望。于是在六、七十年代曾经出现过的“读书无用”思潮再次反弹,家长们失望了,学生们绝望了,教室里的孩子越来越少了,打工的队伍中出现了幼稚的面孔。在青少年中流传着这样的顺口溜“读书苦,读书累,读书还得交学费,不如早日进社会,吃香喝辣不受罪”。基于这种思想根源,使得近年中小学生辍学人数逐年上升,使得“普九”工作的难度越来越大。这是一个令人触目惊心,不容忽视的社会现象,关系到我们国家的前途和未来。
如何应对新一轮“读书无用”论,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笔者就此提出几点意见,抛砖引玉,以期引起广大同仁的注意,引起全社会重视关心,希望找到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
几千年封建文化思想,不知为什么还久久地停滞于现代人心中,盘踞着千万学子的灵魂。比如“学而优则仕”;比如“十年寒窗无人问,一载成名天下知”;比如“家无读书子,官从何出来”„„等俗语。都说明了一个问题:历来读书人把读书看做个人私事。读书的目的在于:“十载寒窗后能出‘仕’,能‘天下知’,能有‘千钟粟’„„”这就是康有为、谭嗣同等人提倡科学,废
科举时,那些“子曰诗云”的学子会抱头痛哭,对康谭等人大加痛恨和诅咒的真谛。
中国农村人口众多,在计划经济年代,孩子们只要大中专毕业后,可以顺利分到工作,找到个“铁饭碗”。从某种意义上说,成了“仕”„„于是,全社会出现了学风炽热的现象,千军万马跳“农门”,是有其社会、历史根源的。
当改革开放的号角吹起,所有的大中专毕业后分配的保险系数小了。必须面对人才市场,实行双向选择。这对所有的学子形成了一个新的考验和挑战。学生们、家长们迷茫了。因而发出了“读书无用”的哀叹,出现了学风上的低潮。
当此时,我们想到的是:这种现象从本质上看还是一个读书目的不明确的问题,还是一个学生家长对人才与国家强盛、社会发展的关系弄不清楚的问题。我们的责任在于:积极引导,认清形势,改变观念。加强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教育。重新鼓舞起学生的热情、家长的热情。如果大家都意识到在新的历史时期,一个学生没有真才实学不仅对国家无益,对自己,才是永久的“无用”。因此,面对人才市场,“十载寒窗”更有必要。
当年,周恩来一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道出了无数中华优秀儿女的心声,提得多有气魄,多有远见。百年近代史,满清政治腐败,妄自尊大、闭关自守。导致国家经济萧条,国民科学文化素质低下。列强入侵,大好河山被瓜分,各种宝贵资源被
疯狂掠夺!圆明园的烈火、马关的屈辱、八国联军的骄横、南京的旷世大屠杀„„一幅幅血泪斑斑地历史画卷,令人记忆犹新又怒发冲冠。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饱受帝国主义的欺凌。亿万同胞无时不在渴望民族的兴旺、祖国的强大。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靠着不屈不饶的精神,经过无数革命先烈的流血牺牲;无数科学工作者的努力拼搏,艰苦奋斗,使这个东方古国屹立于世界,昂首于世界民族之林。试想,当年钱学森、邓稼先、李四光等一大批著名科学家,为什么要放弃国外优裕的生活、工作条件,毅然回到一穷二白的新中国,投身到祖国的建设洪流之中呢?那是因为他们深深懂得“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国不昌盛,家有何喜”?个人命运与国家安危息息相关。因此老一代科学工作者,他们都深深的懂得“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道理。
当今世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世界并不安宁,正是多事之秋。中国要走科技兴国、科技强国的路,迅速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和综合国力。为了不让历史重演,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都必须肩负起历史的重任,牢牢树立民族责任感,为中国的强大繁荣而读书。
人生的价值不在于当多大的官,有多少钱,而在于利用你的文化知识对国家、对社会、对中华民族作出了多大的贡献!只有将自己的利益与国家民族的利益结合在一起才能产生巨大的价值。因而在广大青少年中深入开展爱国主义人生观、价值观的思想教育,使其树立远大、明确的学习目标,从而更加积极的学习。
其次,改变办学指导思想,立足实际,让学生“学有所用”。 学校教育偏重于向高一级学校输送人才,而忽视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还需要各类型有文化、有技术、高素质的劳动者。就目前来说,在凉山州境内的中等专业学校,尚未有一所开办“家政”专业的。而农村实用科技知识在中等教育中更是凤毛麟角,大量生活中所需要的知识更是很少涉及。学生除了书本上的知识,他们又懂得些什么呢?一旦走出校门投身社会,还得一切从零开始。
当今社会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只有用知识武装自己,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才能在社会这个大舞台上找到自己的位置。因而在中等教育中,普遍开设实用技术教育,让学生学有所用,为用而学。这样,自不会有“读书无用”之叹了。
再次,加强与社会、家庭的合作,营造“崇尚科学,崇尚知识”的氛围。
环境的影响,对一个人的成长至关重要。在全社会,营造“崇尚科学,崇尚知识”氛围,无疑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素有农业大国之称的中国,如果人人都意识到要使土地出“金子”,不仅要有市场经济头脑,还要有科学文化知识。全社会都要学科学、用科学,掀起一个个科技热潮。有关部门经常举办科技讲座,张贴科技图片,设立科技咨询处,使科技致富蔚然成风。一旦每个家庭在学习使用科学技术中见到成效,提高了产量,丰富了物质的时候,明白了知识就是财富的时候„„生长在每个家
庭的学生,都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就有了极大地学习动力。
要彻底清楚“读书无用”的幽灵,除了教育工作者的不懈努力,还需得到全社会的大力合作。让我们的下一代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增强民族责任感,为中华民族的腾飞而拼搏。总之,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任重而道远。孩子是祖国的未来与希望,对他们施加良好的思想道德影响,使他们养成良好的意志品质。从而更好的完成历史赋予广大教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