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失能老人长期照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来源:榕意旅游网
全科护理2019年6月第17卷第18期·2211·

失能老人长期照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蒋 华,花 硕,刘 涛

摘要:我国失能老人长期照护中存在制度缺失、资源短缺、服务质量低等问题。需要政府的统一规划,根据各个地区的资源差异状况、构成并推动不同特色社会支持体系的建设,为老年人的长期照护提供相应的有力措施。关键词:失能老人;长期照护;对策

:/中图分类号:doiR473.5 文献标识码:A 10.12104.issn.1674-4748.2019.18.011j失能老年人的长期照护问题,是人口老龄 近年来,

人给家庭带来了巨大的精神压力和经济压力。

化带来的最严重社会问题之一。长期照护不仅是失能老年人家庭和个人的迫切需要,也是一个普遍而紧迫的社会问题。失能老人长期照护供给和需求出现严重脱节,存在制度缺失、资源短缺、服务质量低等问题。如何保证失能老人长期照护需求得到满足,做到“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是目前全社会所面临的一大挑战。

失能老人的定义

失能老年人是指由于年老体弱或者疾病,从而部分或全部失去生活自理能力的老年人群体。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我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课题组判断失能老年人的标准ADLs)是衡量老年人护理需求的重要指标。是:吃饭、穿衣、洗澡、上下床、上厕所、室内走动这指标中有1或2项不能自理就是轻度失能,6项项不能自理定为中度失能,3项或4

度失能[

1]

。5项及以上不能自理为重 失能老人长期照护存在的问题

.1 失能老人家庭经济压力大 失能老人由于各种原因生活不能自理或不能完全自理,给家庭带来了较大的经济负担。2017年,

蔡菲菲等[2]

对武汉残疾老人

长期照护状况调查显示,老人有固定经济来源,依靠自己的退休金生活813名失能老人中67,.而剩下8%的的子2。2医疗费用占经济总费用的一半以上者占.8%的残疾老人没有收入,只能依靠自己的孩表明虽然目前大部分失能老年人依靠自己的退休金养71.5%,

老,但看病、吃药及照护的费用居高不下、政府补助不足的问题仍待解决,多数失能老年人经济负担比较沉重。在当前家庭规模小型化的社会形势下照顾失能老基金项目作者简介 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编号: 蒋华,讲师,博士研究生在读,单位:JC162041。学部;花硕、刘涛单位:343009,井冈山大学医学部34。3009,井冈山大学医引用信息全科护理, 蒋华,花硕,刘涛2019,17(18):2211.失能老人长期照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2213.

J].

2.2 长期照护工作者综合素质偏低 在养老机构从

事长期照护失能老人的照护者存在着整体综合素质不

高的现状。于泽浩[3

]认为,目前我国照护人员的普遍

低素质已经严重影响了失能老人的照护质量,阻碍了长期照护体系与社会福利的发展。根据我国例失能老人的数量[4]3300万

照顾比例,需要1000,徐新鹏万左右等[5]

认为,按照的专业照护人员1。∶3的

但从目前来看,长期照护人员数量十分短缺,而且专业人员

少、素质低、服务技能差。张静等[6

]认为中国长期护理

行业主要由各类护理机构人员组成,数量不足,人员组

成复杂,缺乏专业技能培训。罗小华等[7]认为我国的

长期护理服务体系门槛低,人员素质不高。目前,我国并没有形成一套适合国情的长期人才培养和运输体系,这一点急需改善。

2.3 护理资源配置不合理 郝晓宁等[8]调查了北京市残疾老人的照护情况:排名前3位的照顾者为儿子、配偶、女儿。苏群等[9]的调查结果显示,儿子和儿媳是

残疾老年人的主要照顾者。由于机体老化和劳动力的下降,配偶在长期照护中的作用较弱,所以目前我国失能老年人仍以子女为主要照护者。但是现在家庭子女数量越来越少,很多子女由于工作忙碌,无暇顾及父母。但是,也没有其他组织为失能老年人提供特殊照顾资源。失能老年人是弱势群体,长期照护存在市场介入程度低、政府投入不全、慈善捐款不到位等多种问

题[10]

理的老人。许多政府收养机构更多收养的是健康,不太愿意接管失能老年人,而民办收养机构

、可以自

在政策待遇方面明显较低。孙建娥等[11

]还指出,护理

资源分化明显,家庭、社区和养老机构分散发展,没有向形成长期照护体系这一方向努力。

2着社会的不断发展.4 日常生活照顾不能满足失能老年人的需求,简单的日常生活照顾已经不能满 随足失能老年人的需求,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开始追求专

业的医疗护理与精神慰藉。袁泉等[12]的研究表明,失

能老年人长期照护需求主要包括日常所必需的生活照

122·2212·CHINESEGENERALPRACTICENURSING June2019Vol.17No.18

护项目,如饮食、洗脸梳头、更衣及排泄护理等日常生活照护项目。日常活动的缺乏导致了照顾所有或部分残疾人的能力丧失,这对日常护理产生了巨大的需求,当他们有自我照顾的障碍时,首先,他们希望社会或家庭能够提供生活护理服务,还需要医疗技术和心理上的安慰。虽然失能老年人在家人的照顾下有些心理慰藉,但是不专业的护理服务不仅浪费人力财力物力,甚至会加重失能老年人的病情。失能老年人中60~69岁残疾人占33.00%,70~79岁残疾人占43.73%,80

[3]

。如果照护者掌握专业岁及以上残疾人占22.00%1

联的大集体,也是对失能老人除了家庭之外的责任主体之一。社区层面可以以社区为基础,以失能老人为目标,建立服务失能老人中心,倡导邻里互助。对农村失能老人,邻里之间可以进行互助养老模式,可以通过相互熟悉、相互信任的人之间相互帮助,也可以两个或几个家庭之间互帮互助,而社区给予一定的支持。尤其是对于分散居住、无人照料的空巢失能老年人,可以建立农村幸福院,将失能老人集中起来,进一步探索新的、有效的农村失能老年人养老模式。与此同时,社区护理作为社区卫生服务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应当最技能,不仅能保障失能老年人的安全,还能解决家庭矛盾,保证老年人的晚年幸福,这样老年人的精神状态也会得到改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应以残疾老年人的照料需求为基础,有效缓解照顾者和家庭的压力。.5 失能老年人生活质量下降,老年人患病率的不断升高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

度的加重,老年人的自理能力缺失,生活质量急剧下降,长期照护的需求更加迫切。随着老年人年龄的增长,其患病风险不断增加,部分或全部生活能力的丧失和生理功能的恶化使其健康状况逐渐下降,对护理服务的需求也更加迫切。根据调查数据,残疾老年人患病率高达老年人群体需要专业护理服务和专业治疗来缓解他们96%。因此,失能的痛苦。数据显示,在中国的老年人口中残疾的风险逐渐增加。由于身体老化,残疾老年人的残疾风险高于其他年龄组。一般来说,严重残疾者必须有人照顾才能维持生命,老年残疾人尤其如此。因此,残疾老年人的生命风险亟待解决。

对策与建议

.1 提升家庭照顾的基本质量 在家庭生活中,继续强化尊老、敬老的意识,对孩子要从小培养孝顺老人的观念,让失能老年人能够最大限度地从儿孙处获得经济支持、生活照料、精神支撑。子女对于父母的赡养,特别是对失能老年父母的照顾,应当被视为服务社会的一部分。对于失能老年父母,子女要尽到自己应尽的赡养和为社会服务的义务,派专人护理,或者将老人送到专业的机构并经常探望。如果选择家庭护理,家庭成员要认真学习有关“如何照护失能老年人”的专业知识与技巧,满足失能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社会支持系统可通过为失能老年人照护者提供知识和技能培训;对生活艰苦的失能老年人长期照护家庭给予生活补贴、医药费报销;为失能老年人提供长期照料的家庭成员可以享受“喘息服务”等其他的相应经济或制度支持。

.2 完善社区照护制度 社区是一个生活上相互关

大限度地发挥自身作用。社区护理的工作人员应定时走访失能老年人家庭,根据老年人的具体情况,给予照护建议与指导,并对老年人及家属进行心理疏导。平时在社区仔细、耐心地进行健康知识宣教活动,提醒老年人积极治疗慢性病的重要性,宣扬安全意识,尽量减少老年人的意外事故发生率,以防为主,从根源上缓解这一现象对社会的压力。

.3 鼓励非政府组织承担义务 从其他国家实施的

制度来看,长期照护的帮扶不仅仅是简单地给予经济补贴,还要求一定的照护质量。非政府组织作为家庭与国家之间的重要桥梁,应当提供这种职业性强、专业特色明显的服务。非政府组织能为失能老年人提供服务的社会支持网络的作用。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转型,非政府组织进入长期护理市场已迫在眉睫。可通过政策优待和税收减免等方式,鼓励民间组织向长期照护的方向发展,建立健康和谐的公私合作关系。随着长期照护需求量的不断升高,国家应当将“建立长期照护资格考核”列入未来的有关规定当中,通过加强长期照护人员的培训,严格把控考核标准,从而为国家培养出一批批拥有熟练技能、符合市场需求的专业化工作人员。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急速发展.4 完善社会养老服务机构管理和运行机制改革,失能老年人的养老 服务需求也日益增长,依靠国家的单一投入已无法满足失能老年人长期照护的增长需求。因此,迫切需要对现行失能老年人养老服务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进行改革与创新。目前,中国的公私养老服务机构是两元制,二者存在较大差异。各级政府应通过转变政府职能,积极推进失能老年人养老服务机构的“公办民营”和“民办公助”,积极推进现代企业管理运行模式的形成。各种经济部门在服务领域并存,各种服务方式并存。国家通过建立制度化、规范化的失能老年人社会支持网络,建立长期照护服务体系,建立失能老年人安全网。并通过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可选择沿海发达

332333全科护理2019年6月第17卷第18期·2213·

[]薄涛,刘建春,等.北京失能老人照料现状及需求影响因8 郝晓宁,[]——彭斌霞,陈杰.我国失能老人长期照料现状及影响因素—9 苏群,[]杨黎.失能老年人长期照护需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进展10 李蒙蒙,[]——以长沙王慧.城市失能老人长期照护服务问题研究—11 孙建娥,[]罗雪燕,姚文兵.失能老年人机构长期照护需求及影响因12 袁泉,[]]李元.中国失能老年人构成及长期护理需求分析[人口13 景越,J.

():学刊,20143655-63.

()收稿日期:2018-10-09

(本文编辑郭海瑞)

]():素[中国老年学杂志,J.2017,12376214-6216.]():市为例[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J.2013669-74.[]():护理研究,J.2017,31202440-2443.

]():基于城乡差异的视角[人口与经济,J.2015422-24;71-74.]():素研究[中国卫生与经济,J.2015,34860-61.西南财经大学,2014.

地区或一线城市先行试点,率先做起,促进失能老人养老服务行业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全国城乡失能老年人状况研究1 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课题组.[]张泓,刘晓霞,等.武汉市失能老年人长期照护现状调查2 蔡菲菲,[]——以北京牛街为城市失能老人家庭照料的困境及应对—3 于泽浩.[]李涵,李元.我国失能老人数量及其结构的定量预测分析4 景跃军,[]王瑞腾,肖云.冰山模型视角下我国失能老人长期照护服5 徐新鹏,[]]张丽霞.将志愿者服务机制引入养老服务问题的研究[西6 张静,J.[]王学义.我国城市失能老人长期照护问题研究[成都:7 罗小华,D].

():北人口,2009147-50.

]():务人才素质需求分析[西部经济管理论坛,J.2014184-85.[]():人口学刊,J.2017681-89.]():例[社会福利,J.2009431-32.[]():护理研究,J.2017,31114138-4140.[]():残疾人研究,J.2011211-16.

民众对卒中发病症状及一级预防的认知现状

胡晶喆,唐红梅

摘要:总结国内外文献,了解民众卒中认知情况,针对其认知度低下,探讨、建议对其进行个体化、多元、多方位双向健康教育,提高民众认知,以识别症状、正确应对、一级预防,从而降低卒中发生率、死亡率、复发率、致残率,减轻卒中对全世界造成的疾病负担,造福民众。

关键词:卒中;发病症状;一级预防;认知

:/中图分类号:doiR473.5 文献标识码:A 10.12104.issn.1674-4748.2019.18.012j急性脑血管病)为急性发病局灶性血管源 脑卒中(

性神经功能缺损综合征,症状持续24h以上或死亡,

1]

,排除其他非脑血管病病因[发病、致残、死亡、复发率2]

。我国居民死因首位是卒中,均高[约200万人/年新[]-4

,发,致死1致残率高达7造成50万人/年,5%以上35]

。其死亡率在美国从第三位降到第四不可估量损失[

6]

,位[但国内居高不下,其负担有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7]8

。人们对卒中认知度低是全球问题[。发病症趋势[

只有近一半脑梗死者1.1 卒中基本情况认知 国内,

,,听过卒中(发病位不足一半(有人认55.8%)44.2%)

[9]

。宁波某社区只有8.为是心脏(1.4%)64%居民正

确理解卒中概念,超过一半(30.55%认识有误,60.96%)。大部分(癫痫(认为属“心血管内8.66%)70.12%),/(,科”近1认为是“神经内科”1010.27%)18.82%不、乌干达大多城市(农村居民(不明是76.2%)78.9%)、脑,一些城市(农村(居民认为是心21.9%)35.8%)

]12

。脏,有人觉得在肾、肝、肺等器官[

、不明。对卒中所属疾病类别,有人认为是脑瘤(14.74%)

[10]11]

。国外,,明[西班牙多数知发病位是脑(71.6%)

状、一级预防的认知能将卒中扼杀于摇篮,且预防多取决于认知,故此尤为重要。1 脑卒中认知现状

作者简介 胡晶喆,硕士研究生在读,单位:上海中医药大学;201203,唐红梅(通讯作者)单位:上海健康医学院。201318,]():状[全科护理,J.2019,17182213-2215.

引用信息 胡晶喆,唐红梅.民众对卒中发病症状及一级预防的认知现

国内外民众卒中基本情况认知情况不良。非洲等一些落后国家、居住农村比发达地区、城市人群认知更差,可能与经济、文化、是否接触过卒中病人、职业等有关。

1.2 卒中发病症状认知 卒中症状急需救治的警示: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