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lO4 Chinese Joumal ofClinical Practical Medicine.January.2007.、,0l 8.No ・医学教育・ 深化教学改革为军队培养合格人才 滕本秀赵敏李忠俊段前碧段慧玲 文章编号:1729—5386(2007)01—0104-01 是在理论基础上,强调技术操作,分析能力及结果判断,毕 中图分类号:R192.6 文献标识码:B 目前,医科院校的学员普遍存在着适应性差,实际工作 应变能力不强的弱点。究其原因,主要是学员缺乏普通教育 所需要的基本能力,医学素质不高。拿输血科专业来说,学 员在校的基础理论知识学习存在与临床工作脱节的现象。在 科室实习期间,学员最需要的两种能力:(I)理论联系实际能 力;(2)独立操作及分析判断能力。要培养学员这种能力,需 要对现行的课程设置和授课方式方法进行一系列的改革。为 此,我们输血科教学小组把培养学员的理论联系实际和独立 操作、分析、判断能力纳入了科室的实习教学计划。对学员 进行实际训练,培养分析判断能力,依此巩固在校基础理论 知识,达到一个能独立操作、分析、判断问题的目的。 1讲规律,给知识 首先帮助学员在理论上讲清血型遗传的规律及交叉配血 的原理,阐明其特点,讲解操作的基本规律和技巧,使学员 先理解后操作,最终分析判断结果。依据讲规律,给知识的 原则,进行实习教学,学员普遍反映效果好,收获大,离开 输血科也能独立操作,分析判断。 2作示范,给实例 学员在输血科实习期间,无论本科生和大专生均在科室 教学小组统一安排下实施,由科主任,教授及主管技师负责 带教。先由带教老师选取l~2项操作技术,示范讲解,提示 注意事项及技术操作要求。比如新生儿溶血病的血型抗体筛 选,除了天然血型溶血发生以外,还有Rh血型不合的可能。 给学员一个实例,再通过老师示范讲解,使学员在理论和实 践的结合上,学到操作技能及分析判断能力。这堂技术操作 课,要求带教老师理论知识要深,操作要熟练,分析要深透, 讲解要精彩。其目的是使学员从中受到启迪,激发他们对技 术操作的 趣,并从中学到方法和技巧。 3着重实践训练,培养能力 输血科教学不同于临床科室的教学,其教学大纲的重点 作者单位:第三军医大学附属新桥医院输血科(重庆400037) 作者简介:滕本秀,男,55岁,主任,教授,主任医师。 业后能独立承担工作。即在一般理论基础上,对学员进行严 格无菌的实践技术训练,让学员在老师知道下,自己动脑, 动手,动口去实验,去操作,去分析判断。因为它直接关系 到学员所学的知识能否转化为实际工作能力,关系到输血科 的教学内容能否完成。比如供血者与受血者之间的交叉配血, 从盐水为介质,木瓜酶,凝聚胺到抗人球、博唯优等先进方 法甚多。每一种交叉配血方法均要求学员能熟练掌握。因此, 实习教学中,要求学员着重实践训练,多练,俗话说,“熟 能生巧”,就是这个道理。 4阶段小结,横向贯穿 学员经过一段时问的实习,大部分学员走向正规,能适 应工作环境。但部分学员仍然缺乏次序,感到零乱。输血科 带教老师对他们阶段小节。经过一段时问的实习,利用短时 间,挤出I~2学时,坚持集中给每一轮学员3个专题,即(1) 血型鉴定与交叉配血;(2)抗人球蛋白与新生儿溶血病的抗体 筛选;(3)成分血的制备要求与临床应用进展。在专题讲座中, 侧重引导学员纵横联系所学知识,充分利用阶段小结的作用, 对学员的缺项能及时弥补。在整个实习教学过程中,带教老 师指导是十分重要的,他会使学员茅塞顿开,心悦诚服, 趣大发。在最短的时问内,较快地掌握分析、理解输血科的 技术和技巧,从而大大提高他们的适应力及判断能力 几年来的实践证明,输血科的教学方法改革,对提高学 员的工作能力,效果是显著的。 【参考文献】 [1】刘达伟.从医学模式的转变谈医学教育改革.中国社会医 学,1999,6:9 [2】戚跃勇,等.浅谈医学影象的教学特点.第四军医大学学 报,2002,23:235 [3】李忠俊,滕本秀.医学检验本科生输血实习带教体会 四 军医大学学报,2002,23:237 【收稿日期2006一II.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