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匀称(chēng) 洨河(xiáo) 序幕(mù) 长虹饮涧(jiàn) ....B.轩榭(xuān) 镂空(lǚ) 涂墁(màn) 俯仰生姿(fǔ) ....C.罅隙(xià) 拯救(zhěng) 金蜣(qiāng) 不怀好意(huái) ....D.桅杆(wéi) 岔道(chà) 簇拥(cù) 摩肩接踵(zhòng) ....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中国白手起家,一切从零开始,终于圆了航母舰载机着舰这一强军梦。 ....B.航母舰载战斗机着舰的一幕真是惊心动魄。 ....
C.科研人员殚精竭虑,使我国的无人战机在当代天空叱咤风云。 ....D.中国军人展示出震耳欲聋、蓬勃向上的“中国力量”。 ....
3.对“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哪里都有月夜、竹柏,只是缺少我们两个这样的赏月的“闲人”罢了。 B.表现了作者为大自然的美景所陶醉,而产生了异常欣喜的心情。
C.表现了作者在政治上受排挤,心情苦闷,只好去大自然中寻找快乐和解脱。 D.表现了作者超然物外、旷达乐观的生活态度。 4.下面各句横线上应填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
(1)我们原打算天黑前赶回县城,突如其来的一场大雨使我们在这个小山村 了一夜。 (2)父亲有时吸点旱烟,喝点酒;母亲 着我们,不允许我们染上一点。 (3)具有这种犀利眼光,能够看清真相的人,可以任意 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 A.滞留 管束 掌握 B.停滞 约束 支配 C.滞留 管束 支配 D.停滞 约束 支取 5.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它不是一般热闹场面的记录,而是通过对各阶层人物活动的生动描绘,深刻地揭示出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状况。画中丰富的内容,有着文字无法取代的历史价值,在艺术表现的同时,也是为12世纪中国城市生活状况留下的重要形象资料。 下列各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它不是一般热闹场面的记录”中,“热闹场面的记录”这个短语是偏正短语。 B.“画中丰富的内容,有着文字无法取代的历史价值”一句中,“丰富”是形容词。 C.“也是为12世纪中国城市生活状况留下的重要形象资料”一句中,宾语为“资料”。
D.“它不是一般热闹场面的记录,而是通过对各阶层人物活动的生动描绘,深刻地揭示出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状况。”这个句子是选择关系的复句。 二、名句默写 6.默写。(17分)
⑴无可奈何花落去, 。 《浣溪沙》 ⑵ ,自将磨洗认前朝。 《赤壁》 ⑶ ,风掣红旗冻不翻。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⑷我寄愁心与明月, 。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⑸求之不得, 。悠哉悠哉, 。 《关雎》 ⑹ ,归雁入胡天。 《使至塞上》
⑺ ,梦回吹角连营。 《破阵子》 ⑻蒹葭采采, 。 所谓伊人, 。 《蒹葭》 ⑼ ,月如钩。 。 《相见欢》 ⑽ ,月有阴晴圆缺, 。 《水调歌头》 ⑾ ,窥谷忘反 。《与朱元思书》
⑿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 《岳阳楼记》 ⒀山水之乐, 。 《醉翁亭记》 三、字词书写
7.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1)他们(liàn)______制沥青铀矿的设备极其简(lòu)______。
(2)玛丽从前很天真地预料沥青铀矿的残(zhā)______里有含有百分之一的(léi)______。 (3)在我们十分可怜的棚屋里(lǒng)(zhào)____________着极大的宁静。 (4)我们完全被那展开在我们面前的新(lǐng)(yù)____________吸引住了。 四、诗歌鉴赏
8.阅读《春望》,回答问题。 1)品析下列诗句。
(1)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2)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
A.全诗由景及情,情景交融,感情深沉,含蓄凝练,充分体现了诗人“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B.首联即扣住“望”字,所望之景“国破”和“城春”形成强烈的反差。一个“破”字,令人触目惊心;一个“深”字,让人满目凄然。
C.诗歌运用了对偶、拟人、反衬等表现手法。
D.尾联写诗人“白发”是愁出来的,“搔”欲解愁而愁更愁。这种愁情皆因诗人与亲人书信中断,诗人忧愤难解。 五、文言文阅读
9.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与朱元思书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鸢飞戾天(___________) 窥谷忘反(___________) ..负势竞上(___________) 经纶世务(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②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3)本文总领全篇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写了水流势湍急,《三峡》一文中哪句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 5)文中“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几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朱熹①,字元晦,一字仲晦,徽州婺源②人。父松字乔年。熹幼颖悟,甫能言,父指天示之曰:“天.
也。”熹问曰:“天之上何物?”松异之。就傅,授以《孝经》,一阅,题其上曰:“不若是,非人也。”尝从群儿戏沙上,独端坐以指画沙,视之,八卦也。
年十八贡于乡④,中绍兴十八年进士第。淳熙五年,除知南康军。至郡,兴利除害,值岁不雨,讲求荒.政,多所全活。讫事,奏乞依格推赏纳粟人。间诣郡学,引进士子与之讲论。访白鹿洞书院遗址,奏复.其旧,为《学规》俾守之。
(注释)①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②徽州府婺源:今江西省婺源县。③就傅:跟从老师读书。④贡于乡:参加乡贡考试。
1)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尝/从群儿戏沙上 B.年/十八贡于乡 C.中绍兴十八年/进士第 D.授以/《孝经》 2)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悟(________) (2)雨(________) (3)诣(________) 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尝从群儿戏沙上,独端坐以指画沙。 (2)奏复其旧,为《学规》俾守之。
4)结合选文,你了解到朱熹是一个怎样的人? 六、现代文阅读
11.阅读《永久的生命》选段,回答问题。
过去了的时间永不再回来。一个人到了三十岁的边头就会发现自己丢失了一些什么:一颗臼齿,一段盲肠,一些头发,一点点和人开玩笑的兴味,这意味着他已经失去了那大半个青春。有限的岁月只能一度为你所有,它们既然离开,就永远不会再返回。智者对此也无能为力!个人生命不像一件衬衣,当你发现它脏了、破了的时候,就可以脱下来洗涤,把它再补好。对那存在过的忧愁,也许你能忘却,但却不能取消它遗留下的印迹。我们都非常可怜!
人们却不应该为此感到悲观。我们没有时间悲观。我们应该看到生命自身的神奇,生命流动着,永远不朽。地面上的小草,它们是那样卑微,那样柔弱,每一个严寒的冬天过去后,它们依然一根根从土壤里钻出来,欢乐地迎着春天的风,好像那刚刚过去的寒冷从未存在。一万年前是这样,一万年以后也是这样!在春天,我们以同样感动的眼光看着山坡上那些小牛犊,它们跳跳蹦蹦,炫耀它们遍身金黄的茸毛。永远的小牛犊,永远的金黄色茸毛!
感谢生命的奇迹,它分开来是暂时,合起来却是永久。它是一个不懂疲倦的旅客,总是只暂时在哪一个个体内住一会儿,便又离开前去。那些个体消逝了,它却永远存在。它充满了希望,永不休止地繁殖着,蔓延着, 随处宣示它的快乐和威势。
我的伙伴们,我们的心应该感到舒畅。那些暴君们能够杀害许多许多人,但是他们消灭不了生命。让我们赞美生命,赞美那毁灭不掉的生命吧!我们将要以不声不响的爱情来赞美它。生命在那些终于要凋谢的花朵里永存,不断给世界以色彩,不断给世界以芬芳。 1)第一段末尾写道:“我们都非常可怜!”为什么这样说? 2)第二段用“地面上的小草”来说明什么?
3)本文在写法上,先谈________________,欲扬先抑;再谈________________,正面展开;最后联系现实生活,高唱_________________。三个层次,条理清晰,章法井然。 4)从文中看,作者为什么要赞美生命? 12.阅读下面文章。(1 2分)
(甲)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
③
样。苏州园林可决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乙)游览苏州园林必然会注意到花墙和廊子。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有几个园林还在适当的位置装上一面大镜子,层次就更多了,几乎可以说把整个园林翻了一番。
1)甲段说明的中心是什么?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试说出两种说明方法)(3分) 2)乙段说明的内容是什么?主要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3分)
3)“隔而不隔,界而未界”是什么意思?能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这是怎样的情形吗?(3分) 4)“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地沼”,“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这两句中的“都有”、“可绝不”可否删去?(3分) 七、语言表达
13.仿写句子。请你仿照前两句,为画线处补写一个句子。要求:内容相应,句式相同。
初中毕业前,同学们纷纷在“师恩似海”留言簿上给老师留言。一位同学这样写道:“您不是建筑师,却构建着我们知识的大厦;您不是音乐家,却构建着我们知识的大厦;您不是音乐家,却秦响着我们心灵的乐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衷心感谢您,我敬爱的老师!” 八、作文
14.从书中描绘的《清明上河图》中任选一个画面,发挥想象,描绘一处场景。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答案 C D C C D 二、名句默写 6.⑴似曾相识燕归来 ⑵折戟沉沙铁未销 ⑶纷纷暮雪下辕门 ⑷随风直到夜郎西 ⑸寤寐思服 辗转反侧 ⑹征蓬出汉塞 ⑺醉里挑灯看剑
⑻白露未已 在水之涘。 ⑼无言独上西楼 寂寞梧 解析:⑴似曾相识燕归来 ⑵折戟沉沙铁未销 ⑶纷纷暮雪下辕门 ⑷随风直到夜郎西 ⑸寤寐思服 辗转反侧 ⑹征蓬出汉塞 ⑺醉里挑灯看剑
⑻白露未已 在水之涘。
⑼无言独上西楼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⑽人有悲欢离合 此事古难全 ⑾经纶世务者
⑿处江湖之远则忧其民。 ⒀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三、字词书写
7. 炼 陋 渣 镭 笼罩 领域 四、诗歌鉴赏
8.1)(1)“烽火连三月”,战火已经持续了一个春天,仍然没有结束。诗人流落被俘,被扣留在敌军营,好久没有妻子儿女的音信,他们生死未卜,要能得到封家信多好啊。“家书抵万金”,含有多少辛酸、多少期盼,反映了诗人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的无奈之情。(2)春天的花儿原本娇艳明媚,香气迷人;春天的鸟儿应该欢呼雀跃,唱着委婉悦耳的歌曲。“感时”“恨别”凝聚着杜甫因时伤怀,苦闷沉痛的忧愁。此联借景生情,表现了诗人忧伤国事,思念家人的深沉感情。 2)D
五、文言文阅读
9.1) (1)戾:至。 反:同“返”。 负:凭借。 经纶:筹划。
2) ①(山峦)凭借着(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远处伸展,争高似的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由此而形成千百座山峰。②蝉不停地叫着,猿不停地啼着。 3)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4)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5) 鄙弃功名利禄,流连山水,向往归隐山水的生活。 10.1) A
2) (1)有悟性 (2)下雨 (3)到
3) (1)他曾经和一群小孩子在沙上玩耍,独自一人端端正正坐着用手指在沙地上画。 (2)(朱熹)上奏朝廷恢复它原来的样子,制订《学规》让他们遵守。 4) 勤学好问、志向远大、聪慧过人。 六、现代文阅读
11.1)因为过去了的日子永不再回来,你的力量是那样的小,对于生命上的事你丝毫不能做主。 2)生命自身的伟大;生命能够绵延不绝。 3)生命的易逝 生命的永久 生命的凯歌
4)因为它充满了希望,永不休止地繁殖着、蔓延着,随处宣示着它的快乐和威。. 12.1)(3分)苏州园林不讲究对称(1分,意思对即可)。作比较,打比方(2分)。 2)(3分)苏州园林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2分,意思对即可)。举例子(1分)。
3)(3分)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的(1分)。作用:增加层次感,增加景致的深度(2分,意思对即可)。
4)(3分)这两句中的“都有”、“可绝不”表意肯定.一点都不含糊,用词准确(1分)。使用这些表意肯定的词语时,建立在对说明的情况了解掌握得非常全面,非常准确的基础上(2分,意思对即可)。 七、语言表达
13.您不是艺术家 却描绘着我们人生的蓝图 八、作文
14.示例:提起北宋,就不得不说在这个朝代创作的一幅佳作了,这幅画名叫《清明上河图》,由画家张择端根据当时的市民真实生活所创作。这幅画既具有强烈的写实性,将北宋的市井生活展现得淋漓尽致;同时还具有极高的艺术性,任何细节都不放过。画中有一家“酒店”,在古代称之为客栈。或许有人会有疑问,如果是酒店的话,那为什么门口挂的牌子上写的是\"脚店\"呢,这也太奇怪了吧。其实,
“脚店”在当时的意思就是供行人停下歇脚的地方,而不是我们今天的足疗店。作为休憩的地方,当然要有酒了,美酒是人们解乏休闲的最好陪伴,所以店里还挂着“美禄”的广告牌,亦指客人在此可饮酒作乐。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