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榕意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搭石》(第一课时)教案-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

《搭石》(第一课时)教案-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

来源:榕意旅游网


《搭石》(第一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1、快速阅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

2、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3、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谦让、尊老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出示情境图)同学们看——这就是作者刘章爷爷的家乡,他的家乡是个美丽的地方。那里有连绵起伏的山峦,有郁郁葱葱的树木,还有一条清澈见底、潺潺而流的小溪。但作者每每忆起家乡,觉得最美的还是家乡的搭石。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那平凡而美丽的搭石。伸出你的食指和老师一起写课题。(师生板课题)

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检查字词

1、这可是个好办法,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翻到书本103页,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碰到难读的字词句多读几遍,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测对生字词的理解,出示生字词卡片,学生读正确后将卡片贴到黑板上。 (1)知道“汛期”的意思(借助“汛”的部首来体会意思),指江河水位定时性的上涨时期;你能在课文中找找描写“汛期”时景象的词语吗?(课件出示课文句子,生读。)

(2)知道“俗语”的意思(简单了解俗语是指民间流传的通俗语句,大多数是劳动人民创造出来的,反映人民的生活经验和愿望的。也叫“俗话”。)课文中俗语指,发散思维想想还知道哪些俗语。 (3)读准“间隔”。师出示口令,第一小组读,间隔一小组读。学生按老师口令执行。

(4)读准“俩人”。读准确后开小火车读。 (5)读准“谴责”,生说和谴责意思相近的词语有(如批评,责备,指责),和谴责相反的词语有(如表扬)。 (6)读准“懒惰”,说一说和懒惰意思相反的词语有: (7)读准“协调有序”。先让生读,读完后鼓励学生快速在原文中找出含有这个词的句子。通过课文理解意思。 (8)读准“清波漾漾”“人影绰绰”。通过图片让学生猜词,猜出之后课件出示这句话,展示绰的三个意思,学生进行小练笔,得出绰的意思是姿态柔美。学生想象画面美,带着感情再读这句话。

3、小结:带着这份理解再齐读黑板上的词。 三、品读首段,体会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美

1、交流:同学们表现的都非常棒,疏通字词是理解课文的第一步,现在我们再

回过头来看刚才同学们提到的问题,请快速浏览一遍课文,定位课文中哪句话告诉我们什么是搭石?请用 ____ 画出来。(生答:“进入秋天,……”) 2、如果没有搭石,家乡的人们怎么过小溪呢?谁也能用课文中的句子来说一说。(生答:“山洪过后,……”)

(1)理解挽的意思(即卷起来的意思),让学生做做这个动作。 (2)也就是说人们出工就必须(生答脱鞋挽裤),人们收工就必须(生答脱鞋挽裤),人们赶集就必须(生答脱鞋挽裤),人们访友就必须(生答脱鞋挽裤),总之,人们来来去去,都必须(生答脱鞋挽裤)

(3)师顺势引导:一次又一次的脱鞋挽裤啊,你体会到了什么?

(4)生体会出辛苦、麻烦,做动作的学生还能体会出累。带着这种感情读这句话。

3、不便、麻烦甚至是辛苦,那还大多是在夏天啊,到了秋天,天气变凉,搭石就显得十分必要了,了解了这些,我们再来读读什么是搭石。(生齐读“进入秋天,……,这就是搭石”)

4、这段话告诉我们搭石是怎么搭的,老师在上面也摆了几块搭石,请你思考一下,可以和同桌讨论讨论,也学学家乡的人们,摆摆搭石。你看,上面有9块搭石,我们可以分为三条路,每条路上三块搭石,根据文章的描述,你会如何来摆呢,想一想。

5、学生摆完之后让学生进行修正,并提出修正的理由,说出正确的理由后,请生带着感情读,再上去修正搭石。在交流中体会“平整方正”、“根据水的深浅”、“二尺左右的间隔”等内容。

6、同学们在摆搭石的过程中体会出了家乡的人们怎样的品质?感受到家乡人们的用心和体贴,带着这份乡亲的情再来读一读这句话。 四、补充画面,提炼情感

1、文字中有搭石,黑板上有搭石,图片中也有搭石。你看——(出示插图) 远山云雾袅袅,屋舍青瓦白墙,红的叶,青的草,潺潺溪流中一块块石头安静地躺在那儿。不时有一片红叶,一朵山花,飘落在溪中,停栖在搭石上。这是一幅多么宁静、温馨的山村秋景画啊。捧起书来,伴着音乐来读一读课文第一小节。 2、同学们读得真美,老师相信你们的字写得肯定更美,现在请你们把这篇课文难写的生字词写在插图空白处,请你工工整整写下来,加深印象。

3、总结:这节课我们不仅读通了课文,还初步了解了什么是搭石,它有什么作用,作者家乡的搭石给他留下了如此美好的回忆,那么在你的记忆深处,你又有怎样美好的回忆呢?(生说自己的美好回忆)是啊,回忆是如此的美好,所以作者说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那具体又是一道怎样的风景呢?让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板书设计 搭石

(是什么) (为什么) (怎么搭)

(在哪搭) (谁搭)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nryq.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