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优秀教师申报材料
【篇一:省级优秀教师申报材料】
教育,是我一生最幸福的事
——优秀教师李生兰事迹材料
“幸福,就是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做自己喜欢的事”。从小他的梦想就是当一名人民教师,凭着对教育事业的一腔热爱,在教育这个工作岗位上整整奉献了三十一年,他以“爱”字当头,“责”字为重,把整个身心都融进了对教育事业不懈的追求中,他把全部精力都倾注在学生身上。他说:“如果说学校是我生命中成长的沃土,那么课堂就是我展示生命价值的绿洲。我以对党的忠诚、对教育事业的酷爱,以火热的心、无尽的爱、埋头的干、使劲的拚,默默耕耘,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在育人的岗位上,创造性地工作,留下了一串串坚实的脚印,谱写着我人生的动人篇章。”
他,就是金昌市永昌县水源镇西沟小学教师李生兰。
李生兰同志:一九八一年三月高中毕业后,走上了自己热衷的教育事业,从事教育教学三十余年。从一个民办教师转为公办教师。期间,通过自修,取得了大专学历。先后在省级刊物发表论文《小学语文应具有的责任性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论“对小学生提出的问题我们应如何正确引导”》、《创新思维的研究》等学术论文。2004年被永昌县教育局认定为“小学骨干教师”,2006年9月被评为永昌县“优秀教师”;2007年被金昌市教育局认定为“小学骨干教师”。多次在市县优质课竞赛中获奖;负责和参与的省市县级多项课题通过鉴定。三十一年如一日扎根乡村,辛勤耕耘,默默奉献,结出硕
果累累:曾多次参加新课改培训工作,带动了一大批中青年教师成为学校的骨干教师,积极推进课程改革,探索新的教育方法和教学模式,全身心地投入到农村小学各项教育教学工作当中,在广大师生和老百姓中享有很高的口碑。
一、锤炼思想、提高境界
作为一名教师,李生兰深知学习是终身的事,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在思想上与时俱进、在业务上强人一筹,才能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在教学工作中,他一贯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大是大非面前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忠实于党的教育事业。平时注意学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关心国家大事,并运用学到的政治理论指导自己的实践工作,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全心全意做好本职工作。
二、业务精湛、投身课改
他勤于学习,精于业务。时逢课程改革,为走在课改的前列,作为学校一名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他深感自己的知识匮乏,学习自然成为首当其冲的事情。多年来,他持之以恒地主动学习课改理论,掌握《新课标》的基本理念,阅读了大量的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理论书籍,写了六万多字的读书笔记和读书心得,使自己的教育理念始终走在课改的前列,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工作。为了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整理编写了大量教学资料,并应用于实际教学中。在当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改革中,依据新课程标准、新理念、新教材确立了以“问题情景——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为模式的自主探究学习方式,注重培养
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因此,他在教学时不要求学生死记硬背简单的结论,反复机械地模仿例题,而是注重学法指导,重视解题思路分析,积极创设问题的情景,进行探究性教学,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从而锻炼了学生的
思维能力,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中他一贯遵循“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进行分类推进、逐层提高教学,既让优生“吃得饱”,又使学困生“消得了”。
历年来,李生兰都出色地完成了各项教学任务,教学成绩显著。多篇教育教学论文获奖;多次承担市县级课题研究工作,曾负责研究的市级课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通过鉴定,参与研究的县级课题《小学小班化教学策略的研究》通过鉴定;在2009年全县组织的优质课竞赛中荣获小学组二等奖,2010年度金昌市优质课竞赛中荣获小学组一等奖。
三、师德高尚,爱满天下
一直以来,他热爱着他的事业,热爱着他的学生。“教书育人”,老师不止是教书,更多的应该是育人,不能只是业务精湛,更应该是师德高尚。工作以来,他积极踊跃参加各项政治、业务学习和师德师能培训。《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爱心和教育》等书就在他床头案边,他把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念作为自己毕生努力的目标: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幸福的人。他深深知道“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根本。要教好学生,首先要关心学生,热爱学生,体贴学生,做学生的知心人,从
小事做起,只有对学生的感情深,工作才能细;方法能对头,效果才能最佳。这是他的切身感悟。长期以来,他对学生思想积极引导,学习上耐心帮助,生活上关心体贴,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和学生促膝交谈、相互倾诉。尤其对那些父母在外打工的留守儿童和残疾学生,更是关怀备至。
春花最美丽,孩子最可爱。热爱学生才能热爱教育,才能献身教育事业。三十一年来,李老师送走了一批又一批学生,看着孩子们从七、八岁的懵懂顽童长成十几岁意气风发的少年。这期间他付出了多少心血!牺牲了多少个人利益!亏欠了家庭多少感情债!
记得2005年的冬天,他担任二年级的班主任。班里有两个孩子的家长农活太忙,很多时候都无法接孩子回家。他把孩子接到自己家里,帮他们辅导作业,洗澡换衣,跟他一起入睡。孩子现在已经上了初中,每次教师节还会买花来看望他。他相信,当付出了满腔爱的时候,也会收获一片爱。他用一颗博爱之心换来了孩子们的尊重和爱戴,得到了家长的认可和赞同。
2004年担任班主任期间,所带班级被团县委、教育局、少工委评为“十佳少先队组织”。他用耐心和爱教出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学生,如今也算是桃李芬芳,硕果满园。
四、乐于奉献,关注留守儿童
这些年,新农村的经济建设发生了巨大变化,特别是近十年来,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增多,学生没有父母管教,大多由爷爷、奶奶或亲戚代管,这对孩子的成长十分不利。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是李老师最感为难的问题,怎样教育好这些孩子,班主任责无旁贷。教书先要育人,李老
师就是这样履行着一个教师的职责。他每学期都对全班留守儿童进行一次以上的家访,希望家长多打电话,更多写信与学校联系,呼吁家长,为人父母要切实负起责任,给留守孩子以更多关爱。并经常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晓之以理,理解父母为了创造幸福的家而外出赚钱,父母在外打工也是辛苦的,他们这样做是不得已而为之。帮学生解决感情上的困惑,学习中的苦闷,生活中的烦恼,以便他们形成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五、以身作则,提高寄宿制学校管理
2006年秋季学校布局调整后,西沟小学合并为全县最大的寄宿制学校。社会对寄宿制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李生兰作为学校校长,管理难度空前加大,寄宿制学校办得好与坏,直接影响到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感情,关系到教育系统的形象。为了把学校管好,为了使社会满意,
他带领全体教师积极探索农村寄宿制学校管理办法,经常亲自到学生宿舍手把手教孩子们叠被子,教他们洗脸、刷牙,到餐厅指导孩子们排队、打饭,和他们一道就餐,到操场教孩子们正确游戏,和他们一起活动,培养兴趣爱好;晚上还要带着班主任到宿舍查看孩子们睡好了没有,被子盖好了没有,守护他们入睡。
教书育人,无私奉献。他将自己的心血无私地奉献给了自己忠爱的教育事业,家与学校
是他两点一线的生活轨迹。学校的工作耗费了他大量的精力,他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在他的日历中已没有节假日、双休日。繁忙的工作使他将自己的大量时间留给了学生,却很少有时间与妻子、孩子呆在一起,家里的一切家务都由妻子一人包揽。妻子不仅要上
【篇二:省级优秀教师申报表】
二〇一二年度省“园丁奖”优秀教师推荐审批表
姓 名: 李生兰 工 作 单 位: 水源中心小学 推 荐 单 位: 永昌县教育局
填 报 时 间:2012年4月23日
填 表 说 明
一、本表是推荐省“园丁奖”优秀教师用表。
二、本表用钢笔或打印填写,字迹要工整清晰,打印填写使用仿宋小四号字,数字统一用阿拉伯数字。
三、填写内容必须准确,工作单位填写全称。职务职称等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详细填写,籍贯填写格式为“xx(自治区、直辖市)省xx市(县)。” 单位性质填写行政机关、事业单位、企业等。
四、何时何地受过何种奖励是指地市级以上奖励。 五、工作简历从初中毕业填起。
六、主要先进事迹力求简明,重点突出,字数在1500字以内,可另附页。
七、本表上报时一式5份,规格为a4纸。
【篇三:优秀教师申报材料】
优秀教师申报材料
优秀教师申报材料
汗水铺就成功路 三尺讲台绘青
春 --- ---***老师先进事迹材料
***老师1984年毕业于河南大学政治系,是全国知名政治教师,高考研究专家,河南省中招考试命题专家组成员,河南省学科带头人,中学高级教师,**市*中政治教研组长。一位老师曾经感慨地讲述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在去北京的火车上,一位旅客问他是哪地方人,他说是新乡的,周围人都显得“孤陋寡闻”,不知道新乡,旁边一位北京大学女大学生插话说,我知道,我们山西大部分地区用的都是新乡***老师编写的政治参考书。知***,所以知新乡,一时成为新乡政治教学界同仁的美谈。20年来,为了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能力,他埋头苦干、孜孜
以求,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和科研的世界中,先后主编参编政治教学用书11本,撰写教研文章20余篇,共计500多万字。他所带的班政治成绩年年名列全市前茅。他热爱学生,做班主任所带文科班上本科线和重点线人数到现在依然是学校最高记录,超过一所省重点中学。他创办的***人生价值演讲比赛和爱国主义诗歌朗诵会已成为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成功地举办了十多届,影响着**学校一届又一届学生。然而谁知道名气后面付出的努力和艰辛呢?
把教育当生命
***老师出生在一个老干部家庭,父亲是一位有30多年党龄的参加过抗美援朝的老军人。父亲家教严格,为人正直朴实,这些都深深影响着他。1980年他
高中毕业时,父亲郑重和他谈话,希望他选择教育事业。父亲和他谈朝鲜战场,谈科技的落后。父亲说,民族振兴靠教育,希望儿子敢于担负起民族振兴的重任。在那个教师地位和待遇还很低的年代 ,父亲的远见卓识深深地震撼了他年轻的心灵。他毅然在自己高考志愿填上了河南大学。
四年的大学生活增长了他的知识,也更坚定了他投身教育事业的决心。1984年,作为优秀大学毕业生,不少行政机关希望他加入,但他还是选择了**市*中。 初为人师,他发现学生并不像自己当年那样喜爱政治课。在学生心目中,政治成了枯燥、道德说教的代名词。当他在一本专业杂志上看到政治课居然排在最不受学生欢迎的课的首位,他的心被深深刺痛了。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没有情感,道德就会成为枯燥无味的空话,只能培养伪君子。”要把教育当着自己的生命,要把政治教育当着自己的生命,全身心投入教学活动中去。 用热情点燃热情,用生命唤醒生命,***老师在心中暗下决心,要让自己的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同志们都知道,20年来,***老师几乎没有休息过一个星期天。无论是寒冬腊月,还是酷
暑盛夏,一桌一椅一小灯是他最忠实的伙伴,见证着他为自己心爱的事业奋斗的过程。为了上好一节课,他翻阅几乎所有能接触到的资料(material)。为了让课堂充满激情,他认真琢磨每一句课堂语言。为了弄清楚当前的热点问题,他跑河南师范大学,不惜花费高额长话费向北京专家求教。由于长期劳累,***犯有高血压等多种慢性病,痛苦折磨着他,但为了他心爱的事业,他依然坚持着。2001年,他由于高血压晕到在地上,妻子把他送到医院 ,输完液他连家都没回就直奔教室。妻子生气地说,你真的是不要命了。他笑着对妻子说,教育就是我的生命,没有教学,没有学生,我的生命也将完结。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