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次月考试卷含答案
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35分)
1、下列词语书写和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蛮横(hèng) 雾蔼 谚语(yàn) 自出心裁 ..B.静谧(mì) 诡谲 怯懦(ruò) 矫揉造作 ..C.斟酌(zuó) 殉职 坍塌(tān) 鸠占雀巢 ..D.箴言(zhēn) 烦琐 镌刻(juān) 纷至沓来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玷污 笨拙 嘎然而止 一代天骄 B.喧闹 惘然 斟酌损益 重蹈复辙 C.蓬蒿 濒临 恪尽职守 言行相顾 D.恣睢 拮据 换然一新 格物致知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愿意在相向而行的前提下增加自美进口贸易量,推动中美经济的共同发....展。
B.晚会上,梧州市粤剧名家潘楚华将成名作《女驸马》唱得字正腔圆,令观众刮目相看。 ....
C.《厉害了,我的国》展示了祖国改革开放40年来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备受....国人追捧。
D.梧州市市树六旺树,树形美观,四季常绿,它的大量栽种,将使市容市貌焕.然一新。 ...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篇大文章,要科学推进,统筹谋划。
B.中国乒乓球男队第21次捧起斯韦思林杯,实现了“九连冠”的壮举。 C.中美经贸对话取得积极成果的最根本原因是两国人民和全世界的需求促成的。 D.在“一带一路”框架下,中国与东盟的合作在原有基础上不断提高。
1 / 10
5、请选出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 )
A.“白发三千丈”和“黄河之水天上来”这两句诗使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B.“市民可以在手机上申请车牌摇号。”这句话的主干是“手机申请摇号”。 C.关联词考察:“即使……但”(原题未全)。
D.《史记》中“世家”是用来记述平民的,陈涉出身农民,所以记录在世家中。 6、下面对句子的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哲人说,你想的对象大,心就大;你想的对象小,心就小。
②空间小,心就会像小水洼,即使一阵微风也能使之心神不宁;空间大,心便会像海一样,装得下十二级飓风,万丈狂澜。
③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心灵空间的大小取决于一个人的思想、襟怀。 ④宽容是一种美好的品行,它需要心灵有足够大的空间。
⑤也就是说,心里面想着绝望、仇恨,与怀着向往、宽容,其心灵空间截然不同。 A.④③②①⑤ B.①⑤②③④ C.④②①③⑤ D.①②⑤④③ 7、默写古诗文并写出相应的篇名。
(1)稻花香里说丰年,______。(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2)落红不是无情物,_____。 (龚自珍 《已亥杂诗》) (3)__________________,欲上青天揽明月。(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4)入则无法家拂士,________国恒亡。(《孟子·告子下》)
(5)_____________, 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6)独学而无友,_________。(《礼记·学记》)
(7)先天下之忧而忧,__________(范仲淹《______》)
(8)中华文化常常讲究由折美,层次美,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一诗中,能表现这种美学思想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晏殊,字同叔,抚州临川人。景德初,赐同进士出身,官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谥元献。公以文章名誉,少年居富贵,好贤,奖掖后进,一时名士多出其门,范仲淹、王安石皆出其门下。笃学工诗,凡书简①及公家文牍,未尝弃一纸,皆积累以抄书,遇纸张不平者,则手执熨斗熨平,聚图书盈一室。子晏几道,聚书益多,每有迁徙,其妻厌之,谓有类乞儿搬漆碗。
晏元献虽早富贵,而奉养极约。惟喜宾客,未尝一日不燕饮,盘馔皆不预办,
2 / 10
客至旋营之。每有佳客必留,但人设一空案一杯。既命酒,果实蔬茹②渐至,亦必以歌乐相佐, 谈笑杂至。数行之后,案上已粲然矣。稍阑即罢,遣伎曰:“汝曹呈艺已毕,吾亦欲呈艺。”乃具笔札③,相与赋诗,率以为常。
晏元献赴杭州,道过维扬,憩大明寺,瞑目徐行,使侍史读壁间诗板,戒其勿言爵里姓氏,终篇者无几。又俾诵一诗,大为赞赏,徐问之,江都尉王琪诗也。召至,同饭,饭已,又同步池下。时春晚,已有落花。晏云:“每得句,书墙壁间,或弥年未尝强对。且如‘无可奈何花落去’,至今未能对也。”王应声曰:“似曾相识燕归来。”自此辟置④馆职,遂跻侍从矣。
——以上语段均选自《宋人轶事》
注释:①简:书信;信函。②茹:蔬菜的总称。③笔札:毛笔与简牍,亦泛指书具。④辟置:征聘人才,置为僚属。
1.请用“/划分下句的朗读停顿(共两处)。 使侍史读壁间诗板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公以文章名誉 .(2)聚书益多 .(3)既命酒 .(4)瞑目徐行 .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凡书简及公家文牍,未尝弃一纸,皆积累以抄书。 (2)既命酒,果实蔬茹渐至,亦必以歌乐相佐。
4.晏殊能诗善词,文章典丽,书法皆工,而以词最为突出,有“宰相词人”之称。结合上述文章内容,你能说说晏殊为何在文学方面有如此大的成就吗?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1、阅读短文,完成后面小题
捞月亮的母亲
石兵
3 / 10
①彼时我还只有二十出头,心性跳脱,常常只背着简单的行囊漫无目的地四处游荡。那天天黑之后,我来到川藏交界处的偏僻山村。在那座贫瘠大山的一处平整山坡上,我支起帐篷,准备在野外过夜,就在似睡非睡之际,我听到远处传来了寒寒率率的声音。
②我吃了一惊,以为是有野兽出没,顿时睡意全无,连忙小心地坐起身来,慢慢拉开帐篷一角,仔细寻找声音的来源。很快,顺着声响传来的方向,我看到一个提着水桶的女人领着一个脏兮兮的小男孩,披着漫山的月光从山下走来。
③我屏住呼吸,这时已经接近午夜,居然还有人来山上汲水,种种灵异传说让我不寒而栗。可是,母子俩似乎根本没有注意到山路旁边突兀而出的帐篷,女人一手提着水桶,一手牵着男孩,两人一言不发,不疾不徐地走着。
④好奇心最终让我战胜了恐惧,我走出帐篷,小心翼翼地循着他们的背影走去。走了大约半个小时,远远地,我看到母子俩停下了脚步,那里居然有一口水井。女人将水桶拴上绳子,放入井中,嘴里开始喃喃地说:“只有这个时候,井里的月亮才最大最圆,狗儿莫急,娘给你捞一个上来,回家以后放在你的床前。”女人的乡音十分绵软,不像山里女子所固有的泼辣。
⑤ “娘,月亮落在水里,是不是就被洗干净了,不像在天上那样模糊着让人看不清楚了?”儿子稚嫩的声音充满着期待。
⑥女人顿了一顿,说:“狗儿说得对,月亮被水洗了以后,可好看了,就像狗儿的眼睛一样好看。”
⑦听了母亲的话,小男孩笑了起来,奶声奶气的笑声顿时让幽黑沉默的大山有了勃勃生机。
⑧母亲用力地从井中提出水桶,然后弓着腰提起水桶,另一只手牵着小男孩,吃力地踏上了归途。走上十几步,瘦弱的母亲就要休息一下,停下的时候,还摸了摸小男孩的头。随后,母亲又看了看天上与桶里的月亮,神情中竟有掩不住的忧伤。
⑨我不再犹豫,快步从低凹处走了出来,来到他们的面前。在寂静的午夜,这对母子竟对我这个不速之客没有丝毫不安与恐惧。
⑩我说:“大嫂,我来帮你提水吧。”
⑪女人没回答我,自顾自地说:“你是刚才路边帐篷里的游客吧,这山上很
4 / 10
凉,收了帐篷跟我们到家里休息吧。本想下山时再叫醒你的,没想到你跟着我们上了山。”
⑫我顿时恍然,原来,她早就发现路边的帐篷和我了,也许只是早巳司空见惯,所以没有刻意多看几眼罢了。
⑬走近以后,我才发现,小男孩的眼睛似乎有些问题。女人对我说:“狗儿眼上有病,长了白疮,我正在攒钱给他治。听说这病不难治,但是耗不起时间,要早治。这不,白天我上了一天工,给人纺丝线,晚上才能照管家里的田地。刚刚散了工,想起家里没水,才在这个时候上山,好在狗儿眼不好上不了学,不用担心明天他要早起。”
⑭我默默地提起水桶,慢慢地跟着母子俩下了山。
⑮这个小村落只有三四十户人家,同样的贫穷让女人无法得到他人的帮助,可女人跟我说起这些时却一如既往的平静。她说,乡邻们已经帮了她很多,不能再麻烦人家了。
⑯在家里,女人熟练地烧水给我喝,然后铺床,哄儿子睡觉,一切都像外面森严的大山一般井然有序。
⑰我躺在外间屋的床上,听到了母子俩在睡前的交谈。
⑱母亲说:“狗儿知道吗?你的眼睛跟天上的月亮一样好看,娘就是这条命不要了,也要把月亮从水里捞上来,让你看清楚你想看的一切。”
⑲或许是怕打扰,母子俩说话的声音很轻很轻,我却早巳听得泪流满面难以自抑。
⑳第二天一早,我匆匆结束了旅行,回到城市,用最快的时间联系好医院,然后找朋友开车来到大山接这母子俩去医治眼患。面对他们的道谢,我竟羞愧得无地自容。
㉑时过境迁,那位捞月亮的母亲或许并不知道,她捞起的并非只有一份属于自己的美好愿望,更有一个旁观之人的迷途之心。只有我自己知道,当时的自己正因为一场懵懂爱情的破碎而选择了放逐与放纵,却忽略了这世间还有那么多更加珍贵的事物,譬如四处寻找我去向的焦虑父母,譬如被青春之雾迷失视线的纯真心灵,譬如这世间那么多的悲凉与温暖、伤痛与希望……
1.本文主要写了与“我”有关的四件事,请从“我”的角度概括出其他三件事。
5 / 10
①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
③“我”跟着母子俩去她家住宿,了解了她家的情况。 ④________________
2.请简要说说第①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3.第⑧段画线句运用了哪些描写手法?有什么作用?
4.联系全文,请简要分析第⑲段“我”“泪流满面难以自抑”的原因。 5.小说标题为“捞月亮的母亲”,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捞月亮”的理解。
2、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蜗牛很“牛” 蒋骁飞
①在很多人眼里,蜗牛是羸弱的小动物,它们行动迟缓、不堪一击,遇到天敌,几乎只能坐以待毙。然而另一个不争的事实是,蜗牛是世界上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动物之一,它们遍布世界各地,森林、草地、池塘、沼泽、高山、平地、丘陵等地随处可见其踪影,甚至在一些高寒地区也能发现它们笨拙但坚定的身影。一个种群能如此繁盛,一定与其强大的适应力有关。其实,在适应环境方面,蜗牛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强者。
②蜗牛足部有一个特殊的结构,被称为活板,就相当于蜗牛壳的大门。蜗牛一旦预感到危险,就会把自己的身体缩回蜗牛壳中,用活板封住蜗牛壳的口,形成一个密闭的空间。直到它感觉到警报解除,才会再次出来活动。那么蜗牛在壳中一次能待多久呢?几个小时,几天,几个月,甚至几年都有可能。躲在壳里的蜗牛可以将自己的代谢速率降到极低的程度,仅仅能维持呼吸、循环等最基本的生命活动。曾经有人将一只被认为死去的蜗牛制成标本,没想到四年之后,当他把这只标本拿到湿润的环境中时,这只蜗牛竟然从壳中钻了出来,在众目睽睽之下闲庭信步起来。
③在日本,有一种叫蚤蜗牛的蜗牛,它们可以“迁徙”——从一座岛屿迁移到数百公里甚至上千公里的另一座岛屿上。大家都知道,蜗牛行动极其迟缓,每天的生活区域通常只有几平方米,蚤蜗牛难道能借助什么神秘力量“飞”到几百
6 / 10
公里以外的地方?
④科学家最终揭开了谜底。有一种叫暗绿绣眼的鸟特别喜欢吃微小的蚤蜗牛,但有一小部分的蜗牛被鸟吞食之后,能忍受住鸟儿的消化液,最后随粪便被鸟儿排出体外而逃生。日本研究人员裕也一郎说:“我们发现大约有15%的小蜗牛经过鸟儿的消化后,仍然能活着。受到地域限制的无翼陆生无脊椎动物,尤其是蜗牛为什么能够迁移到很远的地方?也许通过以下解释可以揭开这个谜底——它们借助鸟儿的足、肠胃,抑或是龙卷风,被散布到更加广阔的区域。”动物的消化液腐蚀性极强,能将钢铁溶化,一些看似弱不禁风的蜗牛却能在其中安然无恙,并借助“鸟的翅膀”成功地扩展了自己的“势力范围”,不能不说这是一种别出心裁的生存策略。
⑤在我们的意识中,快速、攻击、凶猛是强者的象征,但自然界的逻辑似乎并不如此,不然,缓慢、羸弱、渺小的蜗牛为何也能在“优胜劣汰”的丛林法则下生生不息?
(选自2018年第4期《思维与智慧》)
1.结合全文来看,蜗牛的“牛”体现在哪些方面? 2.请指出第②段画线句运用的说明方法,并简析其作用。
曾经有人将一只被认为死去的蜗牛制成标本,没想到四年之后,当他把这只标本拿到湿润的环境中时,这只蜗牛竟然从壳中钻了出来,在众目睽睽之下闲庭信步起来。
3.第④段画线句“我们发现大约有15%的小蜗牛经过鸟儿的消化后,仍然能活着。”中的“大约”一词能否去掉?请简析原因。
4.读完本文,你得到了哪些启示?请联系实际谈谈自己的看法。
四、写作题(40分)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只是你可能没有留意,没有发现。你也许善学,也许守时;你也许跑得快,也许能吃苦……这些,都值得你骄傲。
请以“我骄傲,我是一个 的人”为题写一篇文章。
写作要求:把题目补充完整;文体不限;全文不少于600字;不得抄袭,不得套作;行文中出现城区(县)名用“新城区”,校名用“希望中学”,人名用
7 / 10
“小张、小王……”。
8 / 10
参考答案:
一 D C B B A C
⑴听取蛙声一片 ⑵化作春泥更护花 ⑶俱怀逸兴壮思飞 ⑷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⑸忽如一夜春风来 ⑹则孤陋而寡闻 ⑺后天下之乐而乐 岳阳楼记 ⑻曲径通幽处, 禅房花木深。 二
1.使/侍史/读壁间诗板
2.(1)凭借 (2)更,更加 (3)已经,以后 (4)慢慢地 3.(1)凡是书信以及公事文书,(晏殊)不曾丢弃一张纸,都积累下来用以抄书。(2)(晏殊)下令斟酒以后,果实蔬菜(才)逐渐送上,(同时)也一定要奏乐陪伴饮酒。
4.①从他“笃学工诗,凡书简及公家文牍,未尝弃一纸,皆积累以抄书,遇纸张不平者,则手执熨斗熨平,聚图书盈一室”可见他专心好学、勤奋刻苦、惜纸爱书、积累深厚。②从他“喜宾客”“每有佳客必留”“相与赋诗,率以为常”可见他谈笑之间有鸿儒,喜欢与同道之人切磋技艺,在切磋中得以长进。③从他“每得句,书墙壁间,或弥年未尝强对”可见他非常在意对诗词的推敲和斟酌,不肯轻易对句。④从他听到王琪的诗作大为赞赏并力邀其同食同游,还向王琪请教“弥年不能对”的词句可见他求贤若渴,能虚心向有才能的人请教。 三
1. ①“我”来到川藏交界处的山村,遇到母子俩; ②“我”跟随着母子俩,看见他们捞月亮; ④“我”深受触动,回城后接母子俩医治眼患。 2.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环境;点明了“我”当时的心情;设置悬念,
9 / 10
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起下文;为下文写“我”遇见母子俩捞月亮(母亲无钱为儿子医治眼病)的情节作铺垫(伏笔);与结尾“捞起迷途之心”的内容相呼应(与文末“我”的转变形成对比
3.动作描写、外貌(神态)描写,生动细致地写出了母亲的辛劳、坚强及对儿子的疼爱。
4.母亲不惜自己的命也要为儿子治好病的那番话震撼了“我”;母亲辛勤劳动,拼命攒钱为儿子治眼病的行为打动了“我”;母亲的善良、真诚、淳朴及对“我”的热情招待感动了“我”;母亲为儿子捞月亮的举动唤醒了“我”,让“我”懂得要珍惜人世间一切美好的事物。
5.“捞月亮”既指母亲给儿子捞起映在水中的月亮,给了儿子生活的希望与期待;也指母亲努力攒钱为儿子治眼病,表达了母亲对未来生活充满了美好的愿望;还指母亲的言行捞起了“我”的迷途之心,拯救了“我”的灵魂。 1.分布广,数量多,适应环境能力强,自我保护能力强。
2.举例子,列数字;通过列举具体的实例,运用具体而准确的数字,准确有力的说明了躲在壳里的蜗牛躲在壳里的时间之长,自我保护能力之强。 3.不能去掉,“大约”是表示不确定,说明经过鸟消化后仍然有活着的蜗牛,如果去掉就太绝对了,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4.可从“适者生存”“看问题不能只看表面”“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等角度来谈。 四
10 / 1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