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酵工程与设备实验名称:
米酒酿造 组别: 成员: 报告撰写人: ____年__月__日 米酒酿造
米酒是我们祖先最早酿制的酒种,几千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青睐。米酒是以大米或糯米为原料,加入酒曲边糖化边发酵的一种酿造酒,口味香甜醇美,因此深受人们喜爱。
一、实验目的
1、熟悉米酒的酿造工艺,了解米酒风味。 2、了解米酒的营养成分,掌握传统酿造工艺。 二、实验原理
米酒的酿造原理是利用根霉菌和酵母菌的共同作用。
发酵过程中首先是根霉菌繁殖,将大米或者糯米中的淀粉分解成葡萄糖,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注意根霉的繁殖是需要氧气的。
其次,少量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进行糖酵解代谢,将葡萄糖分解为酒精和二氧化碳:C6H
12O 6→2C 2H
1 / 4
5OH+2CO
2。注意在有氧条件下,葡萄糖也可被完全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C6H 12O 6+6O 2→6CO 2+6H
2O;已经生成的酒精也可被氧化成为醋酸:C2H 5OH+O 2→CH 3COOH+H 2O。
三、实验材料及器材 1、米、灭菌水、酒曲
2、烧杯、封口膜、保鲜膜、恒温培养箱、玻璃棒等 备注: 米:
做米酒最好用圆糯米。用长糯米也是可以的,但口味不如圆糯米,而且长糯米还比圆糯米贵。用大米也是可以的,但是口味不如圆糯米。因为糯米里面的支链淀粉含量非常高,而大米里面基本都是直链淀粉。
酒曲:
酒曲是糖化菌及酵母制剂,其所含的微生物主要有根霉、毛霉及少量酵母。
2 / 4
四、实验方法 1、工艺流程 实际生产的流程:
洗米→浸米→蒸米、冷却→拌曲→落缸、搭窝→保温发酵→提取→成品 本次实验流程:
购买米饭→拌曲→密封发酵24h→加水→发酵10天 2、实验步骤
本次实验省略了对米前期处理步骤。 (1)饭堂购买米饭300xx。 (2)称取酒曲15xx,打碎。
(3)将酒曲均匀地撒在米饭上,翻动米饭,目的是将酒曲尽量混均匀。 (4)用保鲜膜密封,于34℃培养箱发酵24小时后添加150ml灭菌水。 (5)于34℃培养箱继续发酵,十天。
(6)发酵完成,加入一倍体积水,尽量搅烂固体物,倒入烧瓶进行蒸馏。 (7)蒸馏约100ml,产品馏出完成。 (8)品酒。 五、实验结果
蒸馏出大约110ml酒液,澄清,酒精度38度,口感不够醇厚,稍有糊味。 六、结果分析
1、发酵出的米酒不如市场的口感醇厚香甜。 原因分析:
3 / 4
本次实验由于时间和设备所限,简化了实验步骤,没有选择优质糯米并省略了前期对米的前期处理步骤,我们采用了直接从饭堂购买的米饭。在实际生产上,米酒发酵原料的选取和处理尤为重要。
(1)选上等糯米,清水浸泡,做米酒最好用圆糯米。 (2)洗米:
将选择好的糯米置于盆中反复淘洗,直至淘洗到淋出之水不带白浊为止。 (3)浸米:
将盆中淘洗干净的糯米注入清水,水层约比米层高出20厘米。浸泡时水温与时间:
冬、春季15℃以下14小时,夏季25℃以下8小时,夏季更换1~2次水,使其不酸。以米粒浸透无白心,可以用手碾碎为度,这样是使淀粉吸水膨胀,使米在蒸煮时均匀地蒸熟而不带白心。
(4)蒸米、冷却:
在蒸锅里放上水,蒸屉上垫一层纱布,烧水沸腾至有蒸汽。将沥干后的糯米捞放在布上进行大汽蒸饭,过程中尝一尝糯米的口感,如果饭粒偏硬,就洒些水拌一下再蒸一会,蒸好的饭应“外硬内软,内无白心,疏松不糊,透而不烂,均匀一致”,(约一小时)。蒸煮的目的是使淀粉糊化,挥发掉原料的怪味,也可对原料起到灭菌的作用。米饭蒸好后,摊开冷却至30℃左右,米饭太热或太凉,都会影响酒曲发酵。
2、蒸馏出的米酒稍有糊味。 预测原因分析如下:
(1)蒸馏过程中加入玻璃珠不够导致使固体物出现焦糊,影响了米酒口感。
(2)米酒关键是保持干净和无染菌,本次实验经过简化步骤,操作过程中对无菌要求没有很严格,因此有可能出现染菌。
4 / 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